传承十载 携手奋进 共谱中西部心血管美丽篇章
2016-07-03 17:23
严道医声网 讯
2016年7月2日,第十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开幕式在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大会开幕式
陈茂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陆跃全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程南生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运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国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来自澳大利亚的林延龄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马长生教授、大会主席、南方冠脉介入教授专家组贾国良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建安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曹克将教授、大会主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黄岚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伟教授、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等嘉宾出席。
黄德嘉:风雨兼程十年路 千钧重任再奋蹄
黄德嘉教授致辞
黄德嘉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西部会议十年的发展历程,重温了会议发起者、倡导者和组织者朱国英教授对会议寄托的美好愿景。黄德嘉教授指出:朱国英教授献身医学事业、团结同伴、不计得失的崇高精神,已经成为中西部会议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我们将继续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基层医生的培训、心血管学科的发展不懈努力,做出积极贡献。
程南生:以服务中西部心血管病患者为已任
程南生院长致辞
程南生院长对中西部会议的影响和作用给予了极大肯定。在致辞中,程南生院长指出:中西部会议以服务中西部心血管病患者为已任,始终坚持将前沿知识、技术与基层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使中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希望在各位专家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使本次会议成为又一个学术的制高点。
霍勇:中西部心血管学科发展大有可为
霍勇教授致辞
霍勇教授表示:中西部会议已经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影响深远。十年间,中西部会议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相信中西部心血管学术会议在未来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希望各位专家秉承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服务患者的精神,共建心血管学科美好未来。
黄从新: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共同努力 造福患者
黄从新教授致辞
黄从新教授指出:中西部心血管学术会议作为一个强大的学术交流平台始终屹立,相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各位专家共同努力,造福患者。
张澍:见证十年发展历程 共创辉煌
张澍教授致辞
张澍教授表示:中西部心血管学科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希望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合作支持下,把中国心血管的事业发展得更高,走向新的阶段,走上更好的辉煌。
马长生: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马长生教授致辞
马长生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的宗旨,希望与中西部专家一同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和基础医生培训事业进一步发展。
林延龄:十年成长与发展 未来可期
林延龄教授致辞
作为中西部心血管学术会议的发起专家,看到中西部会议经过十年里程碑式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林延龄教授深有感触。希望会议继续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服务。
特别报道:心脏高峰论坛
开幕式后的心脏高峰论坛大家云集,霍勇教授带来《高血压:世界和中国》为题的精彩讲课,深度解析了我国当前心血管疾病防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林延龄教授结合书法学习的心得,直指冠脉介入的“正”与“奇”,从哲学和医学的角度提出对国内目前冠脉介入规范化的思考。
张运院士从新型生物标记物,孟德尔随机研究,冠心病的基因学发展以及易损斑块的新类型和新模型等方面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防治和诊疗的最新进展。
韩雅玲院士从新型支架及抗栓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解析了中国式抗栓抗凝的探索,同时展望了我国未来抗栓抗凝治疗发展方向。
黄从新教授从房颤近年来分类及定义的变化/心率控制观念的转变/导管消融的疗效地位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国房颤治疗的现状/问题和展望。
张澍教授和大家一起回顾了近一年以来心律失常领域最有影响力和临床指导意义的十大临床研究,展现了我国在心律失常诊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杨跃进教授结合临床研究,发表了关于稳定性冠心病该不该做介入/怎么做以及PCI和CABG如何选择等最有争议性问题的看法和处理策略。
吕树铮教授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病例介绍了不稳定斑块血栓与抽栓/AMI手术策略/无复流等诊疗处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马长生教授介绍了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在药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相关进展,马教授认为新型抗凝药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带来了希望,房颤卒中预防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王建安教授则介绍了经皮心室重建术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王教授表示,初步经验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研究和长期随访结果。
会议以基础培训、专家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突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临床实用、覆盖广泛”的特色,共开设30多个专科论坛,就心血管内科各种临床诊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