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第十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召开:矢志前行跨十载征程,谱写心脏起搏管理新篇章

十年春秋易,风华正茂,初心不改;

十年耕耘勤,硕果累累,再启新程。

2023年3月31日,“第十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心血管相关领域专家们相聚一堂,回顾中国起搏电生理历史,展望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新未来!

大会主席李学斌教授表示,“多年来,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始终坚持为国内外起搏电生理医生传递起搏器植入后感染及并发症处理最先进的技巧,推广成熟经验。十年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展开,在全球起搏器技术持续迭代的浪潮中,大会将继续携手全国起搏电生理专家,为我国电极导线拔除及管理事业添砖加瓦。”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教授担任主持人。

出席现场开幕式的嘉宾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学军教授

北京市第六医院刘肆仁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晓寒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文娟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金秋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燕生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书旺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廖德宁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述峰教授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李小明教授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

\ 嘉宾致辞 /

 启迪行业新思路 

李学斌:起于感染但不止感染,聚焦电极导线管理

“从起搏器植入的第一天,我们就必须面对起搏器的导线问题。”

李学斌教授首先进行开场致辞。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心律管理和心力衰竭的治疗需求也在不断攀升。起搏器、ICD、CRT/D等心律装置植入数量逐年递增,与之而来的感染及电极故障的问题日益显现。可以预料到的是,在未来几十年我们将会面临植入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目前,国内外已形成共识,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一旦确诊,尽早行感染装置的整体拔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第一届大会取名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临床防治研讨会",因为当时“感染”所带来的危害,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渐渐地我们意识到拔除只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我们的目的还是要“预防”,将目光放在了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综合管理。回顾大会十年来的发展道路,一直以“求真务实”为宗旨。今年的大会也是如此,希望能够通过真实病例与讲座的结合,启发大家思考未来的挑战与解决的办法,共同推进中国心脏起搏事业的进步。

吴书林:畅所欲言,为起搏电生理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表示,在我国,起搏器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我国的心律植入装置应用越来越多,治疗的病例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也发生了许多与起搏装置有关的并发症,比如电极感染、起搏器囊袋感染等。一旦出现感染,不仅让患者承受痛苦,有的甚至危急生命。

近十年来中国医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面对我国广泛的病人群体,如何更早识别和正确的处理心律植入装置的感染,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讨和交流。本次大会的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为广大的起搏电生理同道们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学术平台,也希望大家在会议上可以畅所欲言,共同为起搏电生理事业献计献策。

张澍:电极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处理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张澍教授表示,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传统且成熟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各地医院广泛开展。每年“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的召开,都获得了广大起搏电生理医生的一致好评,这也得益于李学斌教授团队多年来对感染问题的重视以及临床积累。

面临日益严峻的心律装置植入并发症形势,张澍教授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在植入阶段预防感染的发生;二是尽早识别植入装置的感染;三是规范和优化感染处理流程。四是重视高危易感患者群体的管理。

华伟:聚众之力,推动心律植入装置的健康发展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对大会的召开送上了诚挚祝福。华伟教授表示,起搏系统感染是临床上面临的非常棘手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李学斌教授的带领下,为成百上千的患者拔除了电极导线,成功的处理了并发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电极拔除及管理中心。多年来,李学斌教授团队成功的举办了多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给起搏专业的各位同道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特别是在感染处理电极导线拔除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为推动心律植入装置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查咏梅:与世界沟通交流, 推动起搏新技术规范化

大会共同主席、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查咏梅教授表示,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起搏电生理领域的品牌学术会议。在中国,尽管目前起搏器植入已经广泛应用,但导线拔除手术因为高风险、高要求,只有部分中心和专家可以开展。通过本次大会为大家提供的交流平台,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习交流,包括感染的处理与预防,导线的规范化拔除等,共同提升电极导线管理水平,追求病人获益。

\ 主旨演讲 /

 引领学科新方向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李学斌教授、郭继鸿教授、谢鸿发教授、黄伟剑教授、樊晓寒教授等国内权威专家分别从中国到世界再到未来的前瞻视野,带来了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的学术演讲。来自奥克兰医院的NegelLever教授、来自德国Johanniter-Hospital的Brigitte Osswald教授等国际顶尖心血管领域专家做学术报告,继续为广大心血管同道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和展示舞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电极导线管理十年回顾及展望》

李学斌教授梳理了十年来中国电极导线管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通过讲座的形式传递经验与技术,同时也希望广大起搏电生理同道可以“以史为鉴,共创未来”。

不仅是感染问题,是综合管理

与心律诊断与治疗相关的心脏植入装置有起搏器、ICD、CRT/D以及植入式Holter等。从1957年第一例体外起搏器、到1958年第一例体内植入,再到现在。心律植入装置的种类越来越多,体积越来小,可使用寿命越来越长。

目前我国起搏器的植入已经突破10万台,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接受心脏起搏、除颤、再同步化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伴随着心律植入装置应用数量的激增,植入装置感染及电极故障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2013年4月,大会前身——首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临床防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随着对感染认识的增加,电极故障的类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虽然仍以感染为主,但非感染原因的电极故障正在逐渐增加。李学斌教授渐渐意识到,仅仅关注“感染”还不够,还有电极脱位、穿孔、断裂和磨损等等问题需要解决,2018年研讨会正式更名为“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

CIED并发症处理策略

在2019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心血管植入式电子器械(CIED)感染率逐年升高。第一、二、三次手术后的感染率分别为1.5%、2.9%和5%;15年累积感染概率为6.2%,25年累积感染概率为11.7%;PPM 15年累积感染概率为4.1%;ICD 15年累积感染概率为12.1%;CRT 15年累积感染概率为22.8%。

如何有效解决起搏器植入装置的术后感染问题,是起搏领域正面临的重大难题。

导线拔除术作为CIED感染处理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随着起搏技术的进展,电极拔除技术已成为治疗植入装置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并且电极拔除技术日臻完善,已从单纯的牵拉技术,发展到了机械鞘辅助拔除,甚至激光电极拔除的时代。

遵循指南,个体化处理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起搏器基本实现了小、轻、薄、多功能和高可靠性等要求,诸如无导线起搏器、MRI兼容性起搏器等新型设计在满足患者日益复杂的医疗需求上迈出重要一步。然而,随着起搏器植入例数的增多,复杂病例行个体化处理亦给临床术者带来较大挑战。

李学斌教授举了一个“厌食症”患者的例子。对于由厌食症等可逆因素引发心衰而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而言,可在排除可逆病因并经由经验丰富的心脏专家仔细评估患者症状后,行电极拔除手术。

目前已经有多部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发表为广大术者提供了详尽且明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实操指导。李学斌教授特别强调,“指南建议中不存在完全绝对的临床情况,最终决策应由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做出,而患者应被告知其所处的全部临床情况、可采取的治疗方法及其相关风险与收益。”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单中心为例,非感染电极故障逐年上升

2007年到202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IED电极导线拔除手术量为2168例,其中1926例感染患者,主要为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占比5%;242例非感染患者;共处理4331根电极导线。2012年-2022年,电极导线十年以上占比逐年递增。

国外电极故障的类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以感染为主变为非感染原因增加至50%。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单中心为例,因非感染而行电极导线拔除的患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既意味着心律植入装置相关感染的预防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功,也说明临床中正涌现更多非感染性电极导线管理问题以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总结

目前,永久性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仍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各种并发症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起搏导线管理不仅仅是感染问题,更是综合管理问题。全球专家共识和指南不断更新,对起搏电生理医生的临床诊治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遵循指南建议的前提下为不同患者行个性化处理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将成为起搏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电极拔除及管理中心,李学斌教授也分享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运作模式,希望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起搏电生理诊疗水平。首先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核心要承担及时决策的魄力与责任;凝聚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二是从简单的病例做起,从感染问题做起;三是团队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四是注重工具的使用,不要盲目相信无工具拔除。

本届会议为期三天,基于临床需求和国际前沿观点,将重点讨论“电极管理及感染正确识别及处理策略”,包括正确的个体化电极导线管理策略、优化处理流程、反思植入手术中的问题、电极导线故障的识别、更换升级的处理策略等多个方面,通过学术报告、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敬请持续关注。

十年,一段征程;十年,一席盛会。在新时代、新征程、新健康的大背景下,“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高峰论坛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起搏电生理学科的发展,与中国起搏电生理医生共同成长!

本报道照片素材由组委会提供

阅读数: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