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专访:冷冻球囊消融渐成房颤射频消融的有效补充
编者按: 

  近年来,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开始成为新的治疗选择。和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更易于医生操作,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治疗有效性高,术中冷冻温度监测功能安全性高,同时降低患者疼痛。天津市胸科医院许静教授接受采访时,就冷冻球囊治疗房颤的现状与进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房颤发病率高,面临极大挑战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发生率约0.7%~0.8%,据此估算我国大概有1000万的房颤患者。房颤不仅会给病人带来心慌、胸闷的不适症状,严重者会造成病人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另外房颤最大的风险是诱发脑卒中,约20%~30%的脑卒中发生与房颤相关。所以房颤的致残率、致死率还是非常高的。因此目前房颤是心血管领域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2房颤治疗方式与发生机制

   房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药物治疗,另一种是介入手术。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作,减轻病人房颤发生的症状。但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房颤。  

   随着对房颤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目前认为房颤的触发主要与肺静脉肌袖有关。肺静脉肌袖主要是指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的连接部位,肺静脉的根部被心房肌包绕,这两种不同的肌肉类型相互交错牵拉,是造成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所以目前的介入手术主要是进行环肺静脉的电隔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射频消融技术,另一种是冷冻球囊技术。

3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房颤尚存在不足

  射频消融技术是通过引入一根射频消融导管,将射频的热量引入到肺静脉根部,加热使局部细胞脱水、坏死,达到肺静脉和心房间的电传导隔离。这种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已经比较成熟。射频消融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深厚的电生理基础,而且要有非常熟练的导管操作能力。因为在手术过程中,逐点消融肺静脉根部必须使消融线保持完整和达到透壁损伤,否则就很可能造成漏电,引起房颤复发。所以要成为一个熟练的房颤消融医生,需要很长的学习曲线:必须要经过1年、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训练,且要有一百到两百例手术消融经验,才能达到熟练程度,保证手术较低的复发率。技术的难以掌握,令很多电生理医生望而却步。

4冷冻球囊技术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冷冻球囊技术是近5、6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的消融技术,它的方法是将一根冷冻球囊导管送入肺静脉根部,然后将球囊充气,通过冷冻消融仪将一氧化碳气体注入到球囊内,一氧化碳气体经过挥发吸收球囊周围组织的热量,使周围组织结冰,最低温度可以达到-40甚至-60。通过反复几次的结冰溶解,使局部组织达到脱水、坏死的目的,实现肺静脉和左房之间的电隔离。这种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导管消融技术逐点消融的原理,通过球囊整体面和肺静脉的接触,达到消融目的。所以这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肺静脉根部的局部损伤线比较完整,且损伤的程度比较均匀,这就为保证手术消融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使手术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随着二代、三代球囊技术的改进,目前冷冻球囊的操作性越来越好,手术越来越简单,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相比,冷冻球囊技术的成功率明显较高。尽管如此,冷冻球囊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射频消融技术。因为球囊的发明和它的结构主要是针对肺静脉结构而来,因此对一些非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如心房本身的房速,上腔静脉的房速或者房扑,由于球囊结构的局限性,冷冻球囊不能对这些部位的心律失常进行好的治疗。由于导管可以到达心房的任何部位,消融不仅可以进行房性心律失常基质的标测,针对非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传统导管消融就有很大的优势。

       随着冷冻球囊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它的适应证会越来越宽,消融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阅读数: 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