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MVP”中国明星医生2016品牌加速计划十强新鲜出炉!
2016-05-04 09:07
4月29日,历时两个月、526名报名医生、十万人投票,动脉网联合点点医生、《医师报》推出的“我是MVP”中国医生2016品牌加速计划颁奖典礼落下帷幕,我是MVP”十强悬念揭晓。
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北京恒和医院的夏晓强、医师报学术中心主编许奉彦女士、君联资本投资总监汪剑飞、玖玖骨科联合创始人周赛,以及相关协办单位代表和30强入围医生代表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
阅读数: 1289
话不多说,排名先看:
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北京恒和医院的夏晓强、医师报学术中心主编许奉彦女士、君联资本投资总监汪剑飞、玖玖骨科联合创始人周赛,以及相关协办单位代表和30强入围医生代表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
参会的十强医生及颁奖嘉宾合影
“我是MVP”中国明星医生2016品牌加速计划旨在寻找最具市场化意识的医生(M:Most Marketing);对接愿景价值观对味的医生(V :Vision Valuable);和医生成为医生品牌管理合作伙伴(P :Physician Partner);最终达到加速医生个人品牌构建、助力医生多点执业的目的。
点点医生的创始人石冰
2016年医生品牌元年的趋势显现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医生集团”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圈的又一热点话题,医生集团是伴随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而出现的。不到1年的时间,新成立的医生集团就已经近百家,不断增加的数量和资本方的种种青睐,让“医生集团”这一新兴事物在当下的医疗领域风光无限。2015年也被圈内同行戏称为“医生集团元年”,就在上周,第二届医生集团大会隆重召开。作为亲历会场的见证者,我发现了一些新变化:
1、首先是抱团组合,无论是张强医生的医生集团联盟,还是孙宏涛老师组织筹建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生集团分会,显而易见,医生集团的创立、发展和可持续运营是摆在所有医生多点执业、自由职业者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考验。由此可以看出,在短期内,大家还是希望能够回归理性和客观现实。在医生集团的发展方向、运营方法以及节奏把控上进行适度尝试。
2、关于品牌,如果是2015年是医生集团元年,那么2016年已经显现出医生品牌元年的趋势,在去年大家纷纷筹建医生集团,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大家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稳定、可持续的患者来源。点点医生在去年也做了一些协助医生多点执业的尝试,但小范围试点之后我们发现,医生多点执业短时间之内是痒点、没有病人是痛点、品牌构建是医生做的起点。
点点医生创始人 石冰 会议现场发言
品牌打造需要长期细致工作的打磨
这里面我想分享个小故事,作为抛砖引玉。来自儿童医院于刚主任。前一段时间我跟于刚老师做过两次的活动经验分享与交流,于刚老师经常讲的一个课题“十年一瓢酒,何为慰风尘,”跟于刚老师沟通,发现他在过去十年当中一直在精心自己团队的品牌。我这边拿到的数据是,于刚老师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回答了11万患者问题。发表儿童科普文章6000多篇,各平台网页浏览量超过4.7亿人次。科室儿童眼科网站访问量超过325万人。完成了医院内“医生集团”的建设,他们打造了一个儿童眼科的移动帝国。
所有包括点点医生,包括协办机构和主办的单位我们未来要做的是医生品牌的助产士,我们可以告诉大家方法和渠道,提供管理咨询建议,但品牌打造必须要靠自己认真细致以及长期的工作,只有这样,品牌才真正会有价值。
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
沟通模式变化引发商业模式和诊疗业态的变化
我是动脉网李大韬,是医疗领域新进的人,我以前不是学医的,也不是学药的,以前是学金融做投资的,在一家基金公司,2014年跟两位合伙人一起做了个动脉网。当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在普及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商业模式诞生出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把我们代入到新的世界和领域,在新的世界里面人和人的沟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过去医生跟患者的沟通,可能是当下及时性的沟通。在移动互联网里面医生跟患者的沟通可能是24小时,或者是更远距离的沟通。在沟通模式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的商业模式和诊疗的业态也会发生变化。
动脉网创始人 李大韬 会议现场发言
人类进入了一个重新想象未来的新时代
另外,随着传感器的小型化,可能随时随地采取人体的数据。当数据采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一个新的时代来临,基于数据的时代。2012年的时候互联网女皇曾经写过一个互联网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一个观点,说“我们人类进入了一个重新想象未来一切的新时代,新时代提出了几点:一,我们到了新的设备新的用户建立,新的美学时代里面。在这个时代里面因为有了更多的数据和沟通模式,基于数据驱动的商业解决模式就涌现出来。
基于产品的社群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
现在的及时沟通的工具,让我们对整个世界完全变得不一样。基于这个过程中,医生行医的方式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什么以前的模式里面医生不需要去做品牌呢?是因为我们背靠着大的医院。在新的时代里面为什么做品牌?过去处在工业时代里面,现在处在互联网时代,在工业时代里面有两个逻辑,一个是关注的是事物本身“产品”。并不重视事物、产品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在互联网的时代里面,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事物的本身。有的时候放在医疗领域里面,关注的不仅仅是诊疗一个行为,可能是关于关系的一种思考。我们的产品仅仅是一个入口,我们的社群是商业化的模式,基于产品的社群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可以举几个例子:
关系的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大家熟知的BAT,BAT百度、阿里、腾讯,我们看他们的市值发现一个巨大的差异。其中有两家是基于关系型的组织,另外两家是基于产品型的组织,百度基于产品和搜索。另外两家都有关系,比如说腾讯,大家用的QQ、微信,那是基于社群的组织。这三家巨大的差异是从市值上看,百度的市值是另外两家的三分之一。
再举一个例子,联想是一个典型工业时代的公司,它就生产PC的,它的价值我们跟另外一家对比“小米”。小米是做手机的,它是做手机吗?不是,它做的是社群,卖的是米粉,基于粉丝可以销售很多的产品,我们看他们俩家市值的差距也是相对的。之前统计的时候小米的市值是400亿美金,当时联想的市值是100亿美金,相当于三个联想。基于关系型的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做产品。它的附加值来自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跟相互作用。
以商品为中心过渡到用户为中心
在新的领域时代里面,连接的作用比个体的作用更大,它就说我们以商品为中心的时代里面,以商品为中心过渡到用户为中心。这个时候在医疗领域里面,医生怎么经营我们的社群?以一个大医生为核心,怎么把我的品牌做起来?这就是点点医生做的事情。为了应对大市场的变化做了一个产品,在互联网时代里面有四个关键词,大家可以想一下。分别是“生产机制、守恒定律、连接次数、偏好势能。”生产机制是从每一个节点开始生长起来,比如说我是一个大医生,周围我的核心用户,基于周围的核心用户往下延伸。另外一个是关于守恒的定律,人的连接是守恒的,我的注意力稀缺的,大家是恒定的数,我们大家都有很多的微信群,很多的微信群不看的,同样在一个疾病领域,每一个医生关注的也是有限的。一个好医生他的点评数量和好评数量非常高的话,它的增长趋势非常大。一个医生在一个领域有知名度,通过他的运营上升出来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说于英和张强,把90%的注意力全吸引到他里面去。对于中层医生怎么打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需要考虑这个。
社群势能=产品质量×连接的次数
社群势能。这是一个公式,就是产品质量乘以连接的次数,就是社群的势能。产品质量定位于我在医疗领域的水平,连接的次数大概多少人,最后有多少数。我们现在的医生加速计划从两个层面去解决:
第一,把产品的质量诊疗的水平让更多的人知道。
第二,增大连接次数,一套完整的方案就可以解决掉。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跟个人之间的竞争,都是连接节点资源的竞争,怎么把第一个连接节点建好,再把连接次数建好。
组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前面用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讲述了我们认为品牌很重要。在当下喧嚣的世界里面,医生也很多,每一个领域的医生都很多。当时曾经仔细研究过好大夫上的所有数据,同样一个领域里面,我们看这些医生在患者中的评价跟在医生中的评价中间还是有一些偏差,未来做的事情实际上在患者中的评价指数提高。
建立医品牌的时点已经到来
第一,医生永远是医疗改革的核心。 医疗的三个要素,疾病、患者、医生,我们认为医生最重要,很多人说要去中心化,去医院的中心化。但从来没有人说要去医生的中心化;
第二,国家的政策也支持这件事情;
第三,我们的时点已到。
我们在2015年10月份时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帐号叫大夫,大夫号的团队现在有3个人,整个的内容采编有10个人,所有的医生未来想在这个方向做品牌推广,我们都非常愿意提供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一些帮助。以后希望我们MVP的活动作为一个主阵地,持续对这次入围的医生们,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能够助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十强代表王亚非:树个人品牌,做纯粹医生
先讲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在门诊时看到74岁的老大爷。早上看门诊,老大爷跟我说,在你们这看病太难了。我说怎么了?我今天早晨6点钟排队在你这看病,9点钟在排到号,5分钟你就把我打发走了。我跟老大爷说,如果在我所在的医院有一个规模名气小很多的医院,这家医院在早上跟你预约时间,只要十分钟到场就行了,如果到点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报纸、热水在这休息,到点之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把您领到专门的诊室,这个医生至少要给您细谈30分钟,给您讲解您的病情和下一步的治疗。这个收费今天挂我的号花了8块钱,这个医院的收费是80块钱,您愿意这样看病还是这样看病呢?老大爷说毫无疑问我肯定愿意花80块钱,这是非常生动的例子,这绝对不是个案。
十强医生代表 王亚非医生 现场发言
今天公立医院的大夫与80年代国营老厂工人的命运相似
这个场景非常熟悉,尤其在三甲医院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在中国还有哪一种服务需要这样解决呢?恐怕只有看病了。今天的医疗市场或者是医疗服务或者是我们的医院为大家广为垢病,医院越来越大,看病越来越难,里面有诊疗不规范,服务态度还非常差。这个场景是不是相似呢?在我们小的时候买一台电视机或者是电冰箱非常困难,需要排队找熟人搞到号才能去买,当时的80年代国营老厂和今天的医院太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巨大的规模、庞杂的机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产品质量低下,产量低,服务态度还非常差,这是多少相似的事件。今天去买电视机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吗?不存在了。80年代的老厂都没有了,都变成合资产品质量非常好,效率非常高的工厂。问一下80年代老厂的工人哪去了?如果了解一下80年代国营老厂工人的话,可以揣测一下,今天公立医院的大夫实际上等同于80年代国营老厂工人的命运。
80年代国营老厂的工人命运无非两种,永远走出体制敢于下海的人不见得都能成为马云,但是不敢走出体制的人,将来的结局肯定是下岗。我作为一名体制内的大夫不想下岗,但医生这个行业又不可能像当时的工人一样,我去练摊,10几平米的摊位,买点牛仔裤去卖就行了,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
投资不是问题,客户流量才是关键
我们要建一家医院,建一家盈利的医院,无外乎这样的流程,买地皮盖房子,买设备给病人做检查,肯定有大夫和护士,实际上还有非常重要因素,得有病人来医院看病。这些病人就是订单,这些就是生产线,有了厂房有了设备有了一线的工人,就得有订单。如果没有订单,设备、厂房建设的再好有没有用。以前我们理解的是这个地方最艰难,因为需要大量钱的投入,实际上看看今天中国金融的市场,我的理解像现在的股市,包括现在的房地产这么激情,实际上中国有很多的热钱不知道往哪投?如果市场放开,大家都有钱赚的时候,我相信投资并不是问题。
高精尖设备不是关键,良好的医护队伍建设才是关键
以前需要非常高精尖的设备去检查,现在也不是问题,一个医院没有自己的检验科完全可以,最困难的是有很好的医护队伍提供高层次的服务,通过服务建立自己的品牌,吸引病人,这恐怕是最制约性的因素。如何吸引病人?就需要大夫建立医生品牌,通过建立品牌成为品牌医生,行业内的吸引力品牌才有可能做起来。
从认庙不认佛、认庙又认佛到认佛不认庙
现在的医生病人来看病,往往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认庙不认佛,病人来看病的时候通常是这个医院很有名就来了,这个医院哪个专业有名?大部分都不知道。大夫自己也有个误区,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通常前面加前缀,我什么医院的副主任或者是主任,我是什么学科的组委或者是组委,有没有人敢把自己的名字三个字放在这,就有病人来找你呢?现实病人认庙不认佛的情况。我们医生要通过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吸引病人来看病,甚至将来做到认佛不认庙,到这个时候医生不在依附医院的存在,不被医院绑架,自己走到哪病人带到哪的时候,我想前面讲到的几个链条一定会有人找人,现在医生能够做的所谓的品牌就是这个环节。
希望自己做一名“纯粹”的医生
第一,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像产品质量一样,质量不行,其他后面都谈不上。
第二,在提供服务中,必须是高水平的服务水平,要顾及到被服务者的感受非常关键。我们的病人去看病,有的时候这家医院的水平很高,这个大夫的水平很高,但是大夫的就医水平很差,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医生品牌需要团队建设
这两个外在的东西需要团队来完成,今天参加的活动,包括这个幻灯都不是我一个人做到的,我要有很好的团队,自己这些年也有很大的收获,通过团队的建设来完成品牌医生的建设。团队的管理以人为本,必须顾及到每一个队员的感受,要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共同协作的精神。团队成长了,我个人成长了,也会为团队带来更多的机会,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我对“纯粹”医生的理解。
我们用互联网自媒体广泛为病人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比如说建立QQ群、兴趣部落,或者是好大夫网站。同时,利用传统的媒体,包括纸媒,我定期在天津市开小范围学术同行之间的交流研讨会,以及利用视频网站做大范围的工作。我个人的理想“希望建立全国一流的以骨髓瘤和淋巴瘤的诊断及相关技术、专业化的治疗为特色的医疗联合体。”
大夫术业要有专攻
我认为大夫做到一定的程度,一定是术业有专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现在经常看到专业的网站介绍这位大夫的时候,什么的专业都可以治,现在的学科发展已经不允许你做到这样的程度,如果做到这样的程度你样样都不精,只要把一两样病种做强就足够了。我们的口号是“服务患者,成就自我”。这是我的团队,今天我站在这里发言,实际上代表我的团队发言,他们在里面做了很多的细致工作。
动脉网希望MVP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主阵地,能够持续地为这次入围的医生们,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能够助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代赋予我们更加便捷、更加快速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无论时代给予我们机会,还是医生自己准备好,希望在充满创新的时代,每一位医生都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