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9-16日,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中国结构周 2022)顺利举行!
本届结构周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据大会报道,本次大会有国内83家中心国外17个中心参与,直播手术180余台,总观看人次达280万之多。可谓是一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饕餮盛宴!
众所周知,在这样的全球性盛会上,进行限定时间内的手术直播,即代表了手术中心的医疗水平,也彰显了手术器械的稳定高效。
葛均波院士在结构周开幕式上指出,K-Clip®是全球经导管三尖瓣治疗的中国代表作。
林逸贤教授阐明,经导管的三尖瓣缩环术,是所有三尖瓣反流的侵入性治疗首先考虑的术式。K-Clip®是他认为三尖瓣最简单的器械。
K-Clip®,本土研发、全球首创的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在本次结构周,连续直播了3台手术。其中分别在国际频道直播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与张晓春教授心脏团队的手术、在国内频道直播的来自复旦中山和首都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心脏团队的手术。
本次中国结构周第2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团队周达新教授、张晓春教授、陈莎莎教授等,在心脏超声科团队潘翠珍教授、李伟教授、赵维鹏教授,以及麻醉科、护理团队等多学科支持下,在国内频道直播演示了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术。
Case 1 病例概况
患者:女性,62岁,头晕气促1月余,房颤10余年。
心超: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4+)LVEF67%;LA前后径34mm;RA(上下*左右为68*44mm),三尖瓣重度反流;下腔静脉内径为34mm;塌陷率30%。
经心脏团队评估,因患者心功能III级(NYHA)、房颤、心衰多年,EuroScoreII评分6.5%,外科高危,决定对其进行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
手术过程
颈静脉穿刺后,将K-Clip®输送系统送达右心房内。在超声医生指引下,对K-Clip®的输送系统进行调姿,将K-Clip®锚定件到位。
到位后,将K-Clip®夹持臂打开到最大,对目标瓣环位置进行夹合。判定三尖瓣反流减少程度满意后,解离夹合件,退出输送系统。
术后评估三尖瓣反流程度从重度反流(4+)下降为轻中度(1~2+)反流,术后应用IVUS评估冠脉血流,术前术后通畅,结果令人满意,即结束手术。手术在限定的30分钟内直播完成。
术前影像
超声提示重度反流(4+)
DSA
术后影像
超声提示轻中度反流(1~2+)
DSA
Case 2 病例概要
患者:女性,84岁,胸部压迫感及心悸1月余,房颤10余年。
诊断: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4+),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
经胸心超:LVEF64%,三尖瓣重度反流;下腔静脉内径为20mm;塌陷率50%。
经心脏团队评估,因患者心功能III级(NYHA)、房颤、心衰多年,EuroScoreII评分7.3%,外科高危,决定对其进行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
术后评估三尖瓣反流程度从重度反流(4+)下降为轻度(1+)反流,手术结果令人满意。
术前影像
术前超声提示重度反流(4+)
术前DSA
术后影像
术后超声提示轻中度反流(1+)
术后DSA
结构周第2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领衔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功使用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为一位三尖瓣重度反流外科高危患者进行三尖瓣环修复。
Case 3 病例概要
患者:女、78岁、2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时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下肢浮肿。半年前患者症状加重,伴食欲差,恶心、呕吐。
术前影像
术前超声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4+),且存在两束反流:中央偏前隔;后隔交界
第1枚K-Clip®植入后,超声评估三尖瓣反流从重度(4+)下降为中度(2+)。经心脏团队讨论后决定,植入第2枚K-Clip®。
患者术后反流由重度(4+)下降到轻度(1+)。经心脏团队任务效果满意,解离后退出输送系统,手术结束。器械操作在45分钟内完成。
术后影像
术后超声提示微量反流(0~1+)
术后DSA
除了3台手术之外,在结构周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香港亚洲心脏病医院林逸贤教授等诸多名家纷纷对三尖瓣的导管治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阐述了观点。
周达新教授分享了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术的技术细节,包含了目标瓣叶的选择,夹合部件与冠脉影响间的相互关系。并介绍了中山医院团队如何透过应用多样化影像工具,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及安全系数最高的手术成果。
林逸贤教授表示,三尖瓣反流具有巨大的未被解决的患者群体,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学术领地。K-Clip®的出现可以让医生简单易操作地学习和探索三尖瓣,这是值得向全球推广的原创器械。我很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怎么操作。
关于K-Clip®
扫码回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