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浙赣阿心血管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泽琪教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刘刚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小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学强教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马建军教授担任联合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鹏教授、李岳春教授、林加锋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殷然教授、张智亮教授、聂俊刚教授、郑耀富教授等带来精彩演讲及手术演示,来自浙江温州、江西南昌及新疆阿克苏地区三十余位心血管专业专家共同参与讨论,献上一场跨越五千公里的学术盛宴。
因书结缘
再续11年学术友谊
▼▼▼
开幕式由吴连拼教授主持。
2022年,由郑泽琪教授与吴连拼教授共同主编的图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考点和案例精析》正式出版。在图书编写过程中,吴连拼教授带领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编委老师们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泽琪教授团队建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
吴连拼教授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1年前,当时吴连拼教授在参与援疆工作,正是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十余年初心不改,吴连拼教授始终牵挂着阿克苏的“战友们”,组织培训班、联合先进中心促进浙赣阿地区学术交流,这也是这次活动诞生的初衷。
郑泽琪教授也是受到吴连拼教授这一想法的鼓舞,她和彭小平教授十分重视这次活动的组织。在筛选病例、规划讲座课程中也经过了细致充分的考虑。
郑教授在致辞中同时表示,心血管疾病依旧是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但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新疗法、新技术,使得心血管病依旧可防可治的。
“我们这次主要围绕TAVR、左心耳封堵、无导线起搏等临床新技术,汇聚了浙江、江西和阿克苏地区的多位专家同道,希望通过讲座和手术演示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交流机会。”
刘刚教授在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感谢,为新疆的同道创造机会。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向浙江、江西等心血管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多多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手术演示
以实践促发展,推动理论再认识
▼▼▼
手术演示作为本次活动中的重磅日程,在术式、病例选择上也经过了精心安排: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教授、官学强教授、林加锋教授、李岳春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彭小平教授、聂俊刚教授、郑耀富教授分别带来了TAVR、CTO、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无导线起搏手术演示,涵盖结构、复杂冠脉、心律失常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示医院先进技术,力求在传递最新技术的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通过手术演示将规范的操作纳入各环节中。
吴连拼、张新民教授团队:心梗后心衰患者行TAVR一例
吴连拼教授带领心脏瓣膜介入团队,带来一例心梗后心衰患者的TAVR病例。
患者为67岁男性,反复胸闷8年,加重40天入院。既往8年前因急性心梗死行PCI术,40天前诊断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重度返流(二叶瓣畸形),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压差超过100mmHg,冠脉造影提示右冠开口部遗留血栓,予以药物治疗6周后行TAVR术。
术前讨论时,线上专家与吴教授就手术策略进行了充分沟通:患者为心梗后心衰,为TAVR治疗相对禁忌,但患者为下壁心梗,考虑左心室壁缺血梗死范围较小,加硬导丝使用不受限;术前CT检测提示瓣膜钙化大于2000分,左瓣为主;右冠有风险,需实施右冠保护;边缘钙化结节,有瓣周漏风险;EF38%、心衰重,有循环崩溃风险;术前房颤,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三度AVB风险。
患者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最终决定行TAVR。
术中建立双侧股静脉入路,患者升主动脉53mm,直接应用Snare圈套器;使用23mm球囊预扩,腰征明显无明显返流,综合考虑预装TaurusElite 26mm瓣膜;二叶瓣钙化很重、瓣膜容易下滑,所以决定高位3-5mm开始释放。术后复查造影形态良好,复查超声无返流,压差20mmHg。
彭小平教授团队: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植入无导线起搏器一例
患者为56岁男性,因发作性晕厥一月入院,术前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平均心率55bpm,最长停搏时长3.5秒。由于患者年轻,偶发窦性停搏,预计心室起搏比例低于5%,故选择植入单腔无导线起搏器,设置基础起搏频率45bpm。在团队的配合下,一次释放成功,最终参数阈值0.88V,阻抗960Ω,感知12.0mV。
官学强教授团队:前降支CTO开通一例
官学强教授团队带来了一例复杂的前降支CTO病例。
患者为70岁男性,一月前因心绞痛入院,冠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先开通右冠,本次入院拟行前降支PCI术。术中造影提示前降支形成自身桥侧枝,主血管合并严重钙化,由于导丝通过困难,先后采用1.25mm、1.5mm旋磨头进行反复旋磨操作,经球囊预扩、支架植入、高压球囊后扩,最终支架扩张良好,成功开通血管。
林加锋教授团队: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一例
林加锋教授带来一例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手术演示。
患者为50岁女性,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室性早搏超过一万六千次,术中多导生理仪发现患者下壁导联R波有顿挫,胸前导联移行很迟(V5导联)、V1有小r波,考虑早搏起源点远离三尖瓣换,最终于右室游离壁成功完成消融治疗。
李岳春教授团队: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一例
李岳春教授团队手术演示为68岁女性,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既往合并高血压病史。术中造影提示为反鸡翅心耳,心耳开口大,深度不足,塞式封堵器植入困难,开口区34mm,固定区21mm,最终植入24/36mm LAmbre封堵器,术后造影提示最终封堵完全,没有残余分流。
对于不同封堵器的选择,李岳春教授谈到塞式封堵器不用影响口部结构,型号选择相对简单,但操作相对困难,且对于心耳深度有要求;而盖式封堵器适用于深度不足的心耳,操作相对简单,但由于型号多样,选择相对困难,可能影响肺静脉等结构。
殷然教授团队: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一例
殷然教授主任团队的聂俊刚主任和郑耀富主任带来的左心耳手术演示为75岁男性患者,因反复胸闷心慌2年余,加重4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心房颤动。由于患者房颤病史较长,术前超声提示左房43mmm,射血分数69%,考虑消融成功偏低,故放弃消融,仅完成左心耳封堵。造影提示菜花样心耳,锚定区21mm,封堵区27mm,最终植入LT-LAA-2234型号LAmbre封堵器,术后复查造影显示封堵效果良好,没有残余分流。
专题讲座
聚焦前沿,兼顾基础
▼▼▼
在专题讲座中,吴连拼教授围绕循环崩溃这一主动脉瓣危重症,从定义、分类,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处理策略等角度展开详细讲解,并通过典型病例解析为大家展示了循环奔溃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要点。
无复流一直是困扰冠脉介入医师的难题,刘刚教授从无复流的概念、分类、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等角度再次进行了复盘,并借助实际病例阐述了无复流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以及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时介入治疗团队的职责分工及标准处理流程。
姜宇教授对二叶瓣的流行病学、新型分型方法(融合型、二窦型、部分融合型)、二叶瓣对TAVR手术的影响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介绍;并结合实际病例和临床研究数据,对TaurusElite主动脉瓣系统在应对二叶瓣挑战中的优势(过弓优异、稳定回收)展开了精彩阐述。
陈鹏教授从诊断标准、处理要点及临床预后等角度展开详细论述,强调MINOCA只是一个初步诊断,并非最终诊断,需要进一步寻找病因。
林加锋教授从病理生理机制、各国指南推荐内容出发,对比了RVAP、CRT、HBP和LBBaP在治疗心衰患者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结合所在中心研究结果,阐明LBBap起搏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心功能显著改善,起搏器参数稳定,一年随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马建军教授从起搏器发展历程、无导线起搏系统的诞生和优势出发,结合目前全球应用现状以及目前国内遇到的问题,对2022无导线起搏器中国专家共识大纲及推荐内容进行了解读。最后对最新产品Micra AV的工作原理和临床证据进行了分享,研究显示Micra AV可以提供87%的房室同步激动,会使AVB以及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患者获益,AV的同步性可以增加心输出量。
张智亮教授分享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在江西及所在中心的应用现状,截至目前,江西省共完成Micra植入175台。张教授同时介绍了本院的应用数据和首例Micra AV手术情况,总结到Micra AV相较VR而言,术前综合分析,筛选患者尤为重要;Micra AV的上市将惠及更多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多选择。
李岳春教授从房颤患者综合管理概念(症状控制+卒中预防)出发,对最新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提出由于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拥有相同的手术操作和部分器械,奠定了一站式手术的开展基础。
一场跨越五千公里的学术盛宴
致敬坚守11年的深厚学术友谊
▼▼▼
彭小平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谈到,本次三地联播,从东到西跨越数千公里,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和手术演示,收获很大。
吴连拼教授在最后对大家的热情参与表示了感谢。
本次论坛中涉及TAVR、CTO、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无导线起搏等多种新技术,参与专家涵盖东部、中部和西部,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浙赣阿三地专家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交流了学术、促进了技术进步,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援疆一年半,义诊一辈子”,这是吴连拼教授一直坚持并持续用行动贯彻的信念。我们相信,浙赣阿心血管高峰论坛也将通过线上学术交流的形式,将这种精神持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