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DT2022开幕 | 通观全局向前看,多学科协作向荣而生:2022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暨岭南瓣膜会暨大湾区抗栓会隆重召开中

“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无论是下棋时的谋划,还是作战时的运筹,“通观全局,整体思考”都是制胜之道。

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在为医学诊疗带来新的机遇、新的突破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个体化诊疗的需求甚嚣尘上,多学科协作成为从整体出发、优势互补,避免“一叶障目”的必经阶段,越来越多的医院在临床上开始了多学科协作的探索和尝试。

2022年8月5日,由亚洲心脏病学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北京健康促进会、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暨岭南瓣膜会暨大湾区抗栓会继续秉承“立足心脏,关注全身”的诊疗理念在广州正式开幕,在打通不同学科“分”与“合”的通道上,开启新模式,步入新阶段!


01 

精诚协作

共谈美好未来

开幕式现场领域大咖云集,学术热情四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院长罗建方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院长以及亚洲心脏病学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在线上进行致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陈寄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范瑞新教授,深圳市中医院刘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晓春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姜小飞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出席了开幕式。线上线下专家联动,共同见证此次会议的开幕,一起探讨血管疾病多学科诊疗的未来。

余学清院长:多学科合作、大团队攻关是重要方向

余学清院长表示,自广东省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心血管研究所,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首位病因,多学科的合作、大团队的攻关是将来重要的方向,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能够把血管领域更多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传递给大家,也希望各位专家在未来继续给予广东省人民医院特别是心血管研究所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霍勇教授:打破学科藩篱,融合创新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累及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霍勇教授表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中,进行多学科MDT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更是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十年中,罗建方教授从南方会上的周围血管论坛到冠心病与周围血管介入沙龙,再到现在的VMDT,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多学科MDT模式日渐深入人心。此次大家相聚广州,共同就多学科协作、瓣膜病和抗栓治疗等问题进行有效交流和探讨,既可以促进学术平台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更好地打破学科藩篱,融合创新,推动多学科合作发展,共同促进我国心血管疾病诊治和防治水平,为我国心血管学科的规范发展做出应尽之力。

陈寄梅教授:多学科协作不断向深发展

陈寄梅教授提到,先心病从产前筛查开始,就需要与新生儿科、产科、影像科等科室密切合作,可以说多学科协作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儿外科医生,首次参加VMDT大会非常荣幸。陈寄梅教授还表示,近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汇聚的地缘和人才技术优势,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努力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组织大项目、实现大目标,步入了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快车道”,已经形成以东川院区为中心,白云院区、黄埔院区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医疗战略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以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瓣膜及血管诊疗团队在罗建方教授和范瑞新教授的带领下,更是不断开拓创新,填补了广东省内多项技术空白。
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一个血管疾病教育培训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将为岭南地区、大湾区甚至全国血管疾病相关术者同道搭建起一个多学科交叉、跨学科合作的高品质的对话通道,定能促进多学科协作不断向深发展。
葛均波院士:线上持续关注,期待线下相见

葛均波院士原计划到场参会并进行手术演示,但由于航班取消等原因,行程受阻很遗憾不能到场。

葛均波院士表示,这次是第一次没有来到VMDT的现场,以往每次来到VMDT,都能在和大家的共同学习中学习到很多新知识,今年只能在线上关注会议的盛况,非常遗憾。希望此次大会圆满成功,也希望明年可以线下相见。

02 

葛均波院士首次解密

世界首例多聚合物TAVR瓣膜的创新之路

随后,葛均波院士循着瓣膜发展的历史脉络,从生物瓣讲到polymer瓣膜,全面回顾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瓣膜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团队在7月份刚刚完成的一例聚合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和随访情况。

葛均波院士表示,瓣膜介入治疗是未来结构性心脏病发展的大势所趋,生物瓣植入技术在过去40年的发展令人瞩目,但应用时间越久,生物瓣的优缺点也逐渐明显。此例手术为世界首例多聚合物(polyme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为80岁男性,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房颤、高血压。导管操作时间27分钟,器械操作顺畅,术后造影显示,瓣膜工作状态良好,无明显瓣周漏及跨瓣压差。冠脉无阻塞,无传导阻滞。患者顺利转回监护室苏醒,术后复查各项指标表现优秀,恢复良好。此次手术采用的是TRISKELE瓣膜,葛均波团队从动物实验阶段就参与了TRISKELE主动脉瓣置换系统的评价,葛均波院士介绍,聚合物瓣膜在外科瓣中的中短期应用已经证明了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年创新路,这是全世界首次将多聚合物瓣膜应用到TAVR瓣膜上,代表着中国瓣膜病治疗进入多聚合物时代!
“聚合物TAVR瓣膜从实验室到动物再到临床首例,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临床应用,我们要一直走在探索创新的路上。”


03 

欣欣向荣

VMDT一路高歌


2010年,南方会-周围血管论坛

2014年,冠心病与周围血管论坛(CPIS)

2017年,首届VMDT

2021年,VMDT+岭南瓣膜会+大湾区抗栓会

VMDT一直不断纳入新元素,不断有新的发展、新的高度。
罗建方教授在开幕式的最后汇报了VMDT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
罗建方教授说道,未来,VMDT依然会秉承“泛血管”和“立足心脏,关注全身”的理念,以“协作、交流、提升”为会议宗旨,更加关注医工结合的重要作用,以期推动共同创新;VMDT也将继续搭建各学科交流探讨的平台,开拓并推动心血管科技发展进步之路。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为更好地打造血管疾病教育、培训、科研和临床的交流与合作平台,2022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暨岭南瓣膜会暨大湾区抗栓会涵盖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深,为期三天的会议(2022年8月5日-7日),将有超600名来自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等各个血管疾病不同领域的医学专家共聚广州,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重视科研、关注创新,共话血管疾病未来发展,助力心血管事业多学科协作向纵深发展。
阅读数: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