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韩宏伟教授团队以二切口方式完成两例S-ICD植入

S-ICD中国大陆地区应用500例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一路同行!

2022年7月8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韩宏伟教授带领团队刘志医生钟茹瑛医生等为两位年轻猝死高危患者植入了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连续两例S-ICD手术的成功植入,也正式让S-ICD中国大陆地区应用达到500台。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植入也标志着国内猝死预防新时代的到来。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一直保持着对心脏疾病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对疾病治疗的各项工作有着完美要求的同时,无时无刻保持着饱满热情的态度去学习新技术,不断拓展创新寻找更多的治疗手段,极力为患者提供最合适、最优质的治疗方案。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始终保持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保持高水平的发展态势,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做最坚实的护盾。


患者信息:

患者一:37岁女性,长QT综合征,反复发作尖端扭转性室速、晕厥。二级预防,符合ICD植入适应证。无起搏适应证、无CRT适应证。

图片

患者二:17岁男性,2022年6月,两次运动后发生晕厥,院外诊断为ARVC。院内频发多源性室早;右心扩大(RVED/BSA 199.6ml/m²>110),右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40%),三尖瓣中度反流;LVEF:50%。符合ICD植入适应证,无起搏适应证,无CRT适应证。

图片

韩宏伟教授团队对患者的院外表现以及院内诊断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且与两位患者的家属充分地沟通后,共同决定为两位患者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术前测试:

术前应用自动筛查工具(AST)对患者进行了体表心电图筛查:两位患者均通过了一个向量下所有体位筛查通过的标准,可以植入S-ICD。

患者一:

图片
图片

患者二:

图片
图片


手术过程:

手术在全麻醉下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取左腋中线平等第5-6肋为预定点,切开一约7cm切口,逐层将皮下组织分离直至肌层,在前锯肌与背阔肌之间寻找到深筋膜层,以确保囊袋在患者的脂肪层下并且足够容纳装置。

图片
图片

再次于胸骨柄右缘1cm为预定点,切开一长约4cm切口,逐层分离至深筋膜层,预埋两根缝合线用导引针,于切口间建立隧道,利用隧道针将电极沿皮下置入囊袋。再以切口位置建立隧道,同样以隧道针将导线头端沿深筋膜层,送至胸骨柄上缘(距切口14cm处,于切口处固定电极导线,囊袋处连接脉冲发生器(S-ICD A209),固定脉冲发生器于深筋膜层。

图片
图片

排除空气后关闭深筋膜层,进行DFT测试。两位患者均采用50HZ,200MA交流电方式进行诱颤,SICD均正确识别且65J除颤一次成功,除颤阻抗分别为85欧姆和59欧姆。缝合皮肤,术区纱布覆盖,包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手术圆满成功。第一台手术耗时2小时,第二台手术仅耗时1个半小时。


术中测试:

患者一:

图片

患者二:

图片


术后影像:

患者一:

图片
图片

患者二:

图片
图片

根据Praetorian评分,在术后影响下评估。两位患者评分均为30分。

(Praetorian评分越低,术后除颤风险越低,30分为最低分数)

心脏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由室速、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S-ICD是在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新技术。S-ICD能够提供与经静脉ICD相同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它的整个系统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能够彻底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拔除的相关并发症,做到了真正的“无触心脏,保驾护航”,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综合以上,S-ICD适合不需要起搏、无CRT适应证的猝死预防患者植入。特别是静脉通路有障碍,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发生过囊袋感染或者容易发生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尿毒症、终末期肾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需要进行更换手术的患者;上肢活动较多,容易造成经静脉除颤导线磨损引起误放电的患者等。S-ICD为此类型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异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选择。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711082656.jpg

韩宏伟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主任医师高级病区主任, 房颤中心起搏远程随访监测中心内科病区介入科。擅长:擅长各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
从医29年,从事起搏与电生理专业26年。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介入治疗和研究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各类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包括室上速、房颤、室速消融及三腔起搏器、除颤器植入),年龄跨度90天新生儿到93岁,是国内最早进行房颤冷冻球囊消融、希氏束及左束支起搏的医生之一。个人主持与参与完成各类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介入手术10000余例。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参与主编书籍3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十余篇,参加国家科研课题研究十余项。
担任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导师,冷冻球囊消融房颤带教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衰学组委员,心血管重症医学组委员,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希浦系统起搏工作组委员,武汉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


微信图片_20220711082659.jpg

刘志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主治医师,晕厥中心、内科病区、起搏远程随访监测中心介入科、术后门诊。擅长:专业方向为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参与完成各类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植入术数千例,熟练掌握起搏器、ICD的植入及随访管理,对起搏器远程随访、长程心电监测及晕厥的诊断有较深的造诣。
南方预防猝死联盟理事,湖北省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国家介入技术培训项目亚心(心律失常)基地秘书。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及心血管介入诊疗近二十年。专业方向为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参与完成各类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植入术数千例,熟练掌握各种起搏器、ICD的植入及随访管理,对起搏器远程随访、长程心电监测及晕厥的诊断有较深的造诣。曾参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研究(POSCD-China)、心脏性猝死(Improve SCA)等研究。


微信图片_20220711082702.jpg

钟茹瑛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主治医师、内科病区,擅长:对各种常见、疑难、危重心血管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200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4年至今任职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从事心血管专业16年,心血管介入工作7年。对各种常见、疑难、危重心血管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长期从事一线临床、代教及科研工作,参与ISCAP、HPS3等多项研究。

阅读数: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