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2.04.01
第152期
急性或慢性冠脉综合征的出血风险有差异吗?
ARC-HBR评价出血风险具有普适性吗?
刘健、李兴丽、聂文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出血事件是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其风险可因发病临床表现而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否出血风险更高仍存在争议。另外,目前仍缺乏探索高出血风险学术研究联盟(ARC-HBR)专家共识在ACS及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中应用的研究。
文章介绍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临床表现本身(ACS或CCS)是否会影响PCI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探讨ARC-HBR专家共识在ACS和CCS患者中表现的一致性。本文于2021年12月发表于EUROINTERVENTION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09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伯尔尼大学医院接受PCI的所有患者,收集PCI术后一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信息,期间患者遵循国际指南的建议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
研究者收集患者年龄、血红蛋白量、肌酐、血小板计数和预期长期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等信息,依据表1中定义对于每位患者是否满足ARC-HBR专家共识进行评估,其中主要标准赋1分,次要标准赋0.5分,以此计算ARC-HBR分数。
表1:ARC-HBR专家共识评价标准
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3型或5型出血事件,并按出血位置、出血发生时间、ACS或CCS存在与否以及ACS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STEMI及NSTEMI)等分组进行亚组分析。次要终点包括BARC 2、3或5型出血事件、心肌梗死溶栓研究(TIMI)及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GUSTO)定义的出血事件。
研究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6821名患者,多为ACS(56.5%),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等方面与CCS组存在较大基线差异。
术后一年ACS患者的BARC 3、5型及BARC2、3、5型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CS(4.97% vs. 3.60%, 95%CI=1.20-1.64,p<0.001;7.65% vs. 5.28%, 95%CI=1.31-1.69,p<0.001),主要与30天内非入路出血事件相关(如图1),ACS是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如图2)。TIMI和GUSTO出血分层中ACS患者的出血风险亦高于CCS患者,但颅内或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差异。
图1:30天/1年出血事件界标分析
图2:ACS是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ACS不同类型的亚组中,STEMI、NSTEMI患者的出血风险较CCS显著更高,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未见到出血风险的显著差异(图3)。
图3:ACS亚型的一年BARC出血事件亚组分析
31%(n=3020)的ACS患者和39%(n=2869)的CCS患者符合HBR标准(至少存在一项主要或两项次要ARC-HBR标准),这部分BARC出血风险显著更高(图4)。ACS患者的平均ARC-HBR评分低于CCS 患者(0.61±0.81 vs 0.73±0.84,p<0.001),一年BARC 3型或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随ARC-HBR评分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当ARC-HBR评分≤1时,ACS患者的BARC 3型或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CCS患者更高(图5)。
图4:符合HBR标准者出血风险更高
图5:ARC-HBR评分对BARC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
结 论
与CCS相比,ACS本身决定了其存在更高的出血风险,主要与PCI术后30天内非通路相关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升高相关,该表现在STEMI患者中更为突出。ARC-HBR专家共识在ACS患者中的适用性较差,是由于该标准低估了存在0-2项次要标准或单一主要标准患者的出血风险,研究结果可能会为ARC-HBR专家共识的更新迭代提供指导。
点评
该研究主要探究了临床表现对PCI术后患者出血风险的的预测价值,并针对ARC-HBR专家共识在ACS及CCS患者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ACS表现本身与更高的出血风险相关,但根据ARC-HBR专家共识,ACS患者不易被认定为高出血风险,并且ARC-HBR评分较低。主要是由于ACS患者不符合高龄及口服抗凝等ARC-HBR风险标准,因此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若将ACS表现作为次要风险标准纳入ARC-HBR专家共识,会否提高该标准对于出血风险的预测意义。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为一项单中心研究,其普遍适用性有限。另外,该研究不能排除残留混杂因素的影响,例如ACS患者比CCS患者更多的接受了抗血栓治疗。而在ARC-HBR专家共识标准评估中,有8项信息属于回顾性判定,可能低估患者的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