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OCT|葛均波院士专访:国产OCT上市之后,毫无疑问增加了这项技术的可及性

微创®冠脉联合严道医声网特别策划《洞鉴·OCT》栏目:既可观浩瀚,也可察微澜。用文字与影像记录微创阿格斯™OCT的诞生过程,用卓越的“黄金眼”,刻画精准PCI时代。

观/浩/瀚 察/微/澜

图片

《洞鉴·OCT》

图片
图片

1985年,首例独立PTCA完成后,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开始起步。

三十余载的岁月长河里,从球囊到支架、从BMS到DES再到BRS、从简单病变到复杂病变,中国PCI手术量已突破百万。

作为PCI介入治疗中的“灵魂”组成,腔内影像学工具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2年5月27日,苏州微创阿格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重磅推出微创阿格斯OCT系统及国内唯一“免冲洗”成像导管,真正实现国产OCT的伟大愿景。

浩瀚宇宙无法私有,但却可以寄存于追寻理想的眼中。

本期访谈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

图片

严道医声网:经过过去几十年各位专家的努力,我们国家PCI例数已经突破百万,PCI疗法发展在国际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OCT为代表的腔内影像学将对我国未来PCI疗法的持续发展产生什么样影响?

腔内影像学尤其是OCT对于PCI的指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葛均波院士:经过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到今天。从最早的PTCA到裸支架,再到药物洗脱支架,下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的研发也正在路上了,我们对介入的理解也一步步接近真相。最早的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通过不同投照切面得到最小血管直径,再参照正常直径得出狭窄程度,从而进行干预治疗比如扩张、旋磨、支架等等。

二十多年前我们就有了血管内超声,腔内影像学的出现对介入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OCT技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即使是目前最好的血管内超声机器,轴向分辨率差不多是100μm,纵向分辨率是250μm;而OCT的OCT轴向分辨率可以达到10μm,使我们可以更准确的了解病变的性质。

更重要的是,OCT可以在介入治疗之后,帮助辨别支架贴壁是否良好,尤其是对于下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而言。血管内超声的分辨率不足以显示支架与血管壁之间的距离时,OCT可以清楚的勾画出支架的轮廓和血管病变的轮廓。



严道医声网: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2)秉承“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八字方针,以“开放、创新、合作(Open, Creative,Cooperative)”为主题,您对包括微创阿格斯™OCT在内,具有民族创新技术和突破的产品,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期许?

“东方会的演变,惠及更多医生的同时,也惠及了更多病人。”
葛均波院士:我国目前是世界PCI大国,PCI例数最多的国家。PCI介入治疗经过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做的更好、更有创新:
第一是让更多的人得到治疗。2000年我国只有12000例病人接受了PCI治疗,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百万。这些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随着国家的强大,越来越多的病人可以接受PCI治疗,可以支付得起PCI的费用。
第二是如何让PCI在惠及老百姓的同时,花更少的钱治疗更多的人,随着冠脉支架集采政策的落地,我们做到了这点。
第三是如何做的更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升华。用东方会做例子的话,十五年前的东方会每年都要开十六七场小型会议,每个月一场的重复。后来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出意见,可不可以将东方会改造成一个舞台,让更多的人可以在舞台上“表演”,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和参与。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我们基本完成了这个目标。
东方会的灵魂是开放、创新、合作,东方会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会议,更是一个学术交流平台,2022年OCC截止开幕式共实名注册44638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原本在线下开展的会议可以挪到线上,让更多的基层医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吸收知识。
与此同时,东方会上也为企业提供了展示技术和产品的机会。这次微创阿格斯™OCT在东方会上也会进行现场演示,吸引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惠及更多病人。



严道医声网:腔内影像OCT疗法在国内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腔内影像手段的使用率仍然偏低。在您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推动OCT在我国的应用普及,推动精准PCI的发展,让更多患者获益? 

“一项技术的推广,优先要考虑它的可及性。”

葛均波院士:判断一项治疗技术能否在临床中推广,首先要考虑的是这项技术是否能给病人带来获益,能否让国家治疗同样的病人花更少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是否是可及的,是否具有可推广的基础。

OCT在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多,在日本有30%左右的病人在临床中使用了OCT。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1%-5%,大型医院和科研型医院用的比例会高一些,而一些基层医院甚至可能没有应用。国产OCT上市之后,毫无疑问会降低OCT的临床应用费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这项技术的可及性。
中国PCI例数从2000年的12000例发展到今天超过了100万例,下一步是要思考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更好的获益。

专家介绍PROFILE

图片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阅读数: 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