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罪犯病变为分层斑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非罪犯斑块具有哪些特征?

健心知著

2021.03.17

第45期

1.png

罪犯病变为分层斑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非罪犯斑块具有哪些特征?

2.png

刘健、史轶群、杨霖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分层斑块的产生是既往已形成的斑块不稳定的表现之一。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如果罪犯病变是分层斑块,其心血管风险会更高,病变也更具有易损性,系统性炎症反应更强烈,全因再次入院率也更高,但目前尚无研究对这些患者的非罪犯病变相关特征进行深入探究。

文章介绍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目的是比较罪犯病变处是否为分层斑块时ACS患者非罪犯斑块的特征、分层非罪犯斑块的发生率,并对分层非罪犯斑块的特征进行了评估。本文于2020年12月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麻省总医院OCT注册研究及EROSION研究数据库中筛选出349名ACS患者,使用冠脉造影图像研究非罪犯病变的发生率,其中有229名患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分析非罪犯病变的影像特征。其中,非罪犯斑块定义为:定量冠脉造影(QCA)直径狭窄≥30%的斑块。分层斑块在OCT图像上定义为:在≥3个连续图像上可见、存在1层及以上具有不同光学密度的分层、并与其下方结构有明显分界的斑块(见图1)。

3.png

图1. 分层斑块的OCT图像(箭头所示为不同光学密度的分层)

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三项分析:

1.比较罪犯病变处是否为分层斑块时非罪犯斑块的特征;

2.在不考虑罪犯病变表型的情况下,比较分层或非分层的非罪犯斑块的相关特征;

3.基于罪犯病变及非罪犯病变的表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非罪犯斑块的特征。

研究结果

分析1:

在349位患者中,有99位(28.4%)患者罪犯病变为分层斑块。而无论患者罪犯病变是否为分层斑块,其非罪犯斑块的数量没有明显差异(3.2±0.8 vs 2.8±0.8,P=0.23)。

研究使用冠脉造影共发现465处非罪犯病变,其中145处来自具有分层罪犯斑块的患者(31.2%),这些病变发生巨噬细胞浸润的比例更高(71.0%vs 60.9%,P=0.050,如图2中蓝线所示),其他特征则与另一组无明显差异。

4.png

图2:罪犯病变是(左)/否(右)为分层斑块时非罪犯斑块的OCT影像特征

分析2:

在465处非罪犯斑块中,分层斑块共有165个(35.5%),其中脂质斑块(93.3% vs 86.0%,P=0.028)、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29.7% vs 13.7%,P<0.001)、巨噬细胞浸润(82.4% vs 54.0%,P<0.001)的比例较非分层斑块更高,并且其纤维帽更薄,斑块及脂质长度更长,脂质含量也更高(见图2)。

5.png

 图2:罪犯病变是(左)/否(右)为分层斑块时非罪犯斑块的OCT影像特征

分析3:

研究者将患者分为以下4个亚组:

1:罪犯及非罪犯病变处均为分层斑块;

2:仅在非罪犯病变处为分层斑块;

3:仅在罪犯病变处为分层斑块;

4:罪犯及非罪犯病变处均非分层斑块。

结果发现,第1组与第2组患者的非罪犯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小,且第1组斑块脂质含量最高,巨噬细胞浸润率(88.3% vs. 79.0% vs. 58.8% vs. 52.1% , 第1组vs第2组vs第3组vs第4组, P< 0.001)也最高。而第4组患者的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大,脂质含量最低(见图3),TCFA发生率也最低(28.3% vs. 30.5% vs. 15.3% vs. 13.0%,第1组vs第2组vs第3组vs第4组,P = 0.001)。

6.png

图3:4个亚组间非罪犯斑块的纤维帽厚度以及脂质含量的对比结果

结  论

在ACS患者中,罪犯病变为分层斑块的患者,其非罪犯病变处会有更多巨噬细胞浸润。而在非罪犯病变处,分层斑块相比于非分层斑块具有更多的易损特征。

点评

该研究探究了具有分层斑块的ACS患者中非罪犯病变斑块的相关特征,切入点选择了临床中相对容易被忽视的非罪犯病变并阐明了分层斑块的危害。

该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分析,病例来自两个既往研究的数据集,故内在的选择偏倚不能完全排除;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受试者都对三支冠脉进行了OCT成像,所以研究仅采用了冠脉造影评估非罪犯病变的发生率;

第三,残余的血栓及过大的脂质核心可能会影响对分层斑块表型的准确诊断;

第四,使用OCT检测巨噬细胞这一方式尚未经过验证,其准确性有待考证。

阅读数: 200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