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1.05.28
第66期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具有持续的长期预后价值
刘健、杨霖健、孙宇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NICE指南将CCTA列为疑诊冠心病(CAD)患者的一线检查。研究表明,CCTA具有诊断和提示预后的价值,但目前有关CCTA长期预后价值的研究仅随访至5年,尚需探究CCTA在提示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更长期的预后价值。
文章介绍
本研究是一项大型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证实CCTA在长期随访期间是否会有更大的提示预后的价值。本文于2021年2月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了2006-2013年间入选渥太华心脏CT注册项目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心肌梗死(MI)、冠脉血运重建、心脏移植等既往史。研究者采集了患者完整的病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患者行CCTA检查后,采用冠状动脉17节段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分析数据包括:总斑块分数(TPS,即计算存在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冠脉节段的数量,最大分数=17),冠脉管腔及直径狭窄百分比(正常,轻度(<50%),中度(50~69%),重度(≥70%))等。
根据C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正常、非阻塞性CAD、阻塞性CAD。
其中,非阻塞性CAD的患者根据TPS分为<5及≥5两组;阻塞性CAD患者则进一步分为:
模型1:
(1)高风险组(左主干狭窄≥50%,或三支血管病变(VD)≥70%,或包括左前降支近端的两支VD≥70%);
(2)非高风险组;
模型2:
(1)1支血管病变≥50%;
(2)2支血管病变≥50%;
(3)3支血管病变≥50%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事件(MA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MI。
研究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纳入8667名患者作为研究人群(平均年龄=57.1±11.1岁,52.9%为男性),大多数患者有胸痛(61.3%)或呼吸困难(27.6%)等症状。
表1:患者基线数据(MAE 主要不良事件;MACE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E的平均随访时间为7.0±2.6年,MACE的平均随访时间为5.3±2.4年。随访期间,共发生了723例MAE,278例MACE。发生MAE及MACE的患者多为阻塞性CAD,并且MACE还与非阻塞性CAD及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
表2:患者CCTA检查结果及终点事件随访结果
在CCTA检查时未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MAE和MACE的年发生率都较低(0.45%、0.19%)。此外,MAE和MACE发生率的增加与TPS及C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风险组CAD患者MAE和MACE的年发生率分别为3.52%、2.58%。
表3:患者CAD的严重程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
研究者进一步对非阻塞性CAD的患者进行分析,TPS越高的患者其MAE、MACE发生率相对更高。对于非阻塞性CAD中既往未接受过他汀治疗的患者而言,TPS>5的患者MAE年发生率>0.75%,MACE年发生率为0.86%,约为TPS<5的患者MACE年发生率的2倍。
表4:根据TPS及他汀治疗分组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MAE及MACE发生率
通过风险调整后的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者证实了:相比于单纯的临床指标,加入CCTA对于评估CAD严重程度具有独立且递增的价值。当加入CCTA测量的CAD严重程度这一指标进行模型构建后,相比于单纯采用临床指标,关于MAE及MACE的Harrell’s C指数都显著更高。
图1:临床变量、症状特征及CCTA相关指标对MACE的递增预测价值
结 论
相比于单纯应用临床指标,CCTA具有独立且递增的预后价值。CCTA未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预后良好。在非阻塞性CAD的患者中,斑块负荷越大其预后更差;除此之外,TPS≥5的人群可能从他汀治疗中获益。
点评
相较于既往研究采用全因死亡等“硬指标”为终点,且随访时间较短的评估CCTA预后价值的临床试验来说,该研究不仅纳入了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更加特异的结局指标,还进行了更长时间的随访。该研究更好地证明了CCTA对于CAD患者的独立预后作用。但是,该研究作为一项单中心研究,且存在失访,使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此外,该研究没有纳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以及CAD -报告和数据系统(RADS)分类。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去理解上述两种分类方法的临床意义。目前,能对冠脉功能学进行评估的FFRCT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该研究并未涉及FFRCT的相关分析,但相信未来FFRCT的应用及发展也将进一步提高CCTA的预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