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 2021|南京市一陈绍良、张俊杰教授团队应用TaurusNXT非醛交联经导管主动脉干瓣系统成功完成两例TAVR手术
图片

2021年12月20日,在陈绍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张俊杰教授带领团队完成由沛嘉医疗自主研发的TaurusNXT“非醛交联”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干瓣预装载)临床试验分中心首例植入。次日上午,TaurusNXT首次亮相第十三届左主干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CBS),张俊杰教授再次带领团队成功为一位高冠脉风险、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完成TAVI手术并成功全球转播。此次手术得到了医院领导、心胸外科、麻醉科、影像科、医务科等科室的大力支持,也为成果共享的国际平台,呈现了新技术、高质量的精彩病例。

CASE 1 患者信息

患者为78岁女性,三叶式主动脉瓣。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返流、峰值流速 3.7m/s、平均跨瓣压差 34mmHg、有效瓣口面积 0.80cm²;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LVEDd:48mm,LVEF:65%。

术前CT评估

患者为三叶式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瓣环周长63.4mm,周长径20.2mm;LVOT 周长 57.3mm,周长径18.2mm;SOV:27.4mm*27.2mm*28.4mm;STJ 周长 83.2mm;HU507:119mm³;瓣环水平夹角59度,横位心;左冠开口高度12.2mm,右冠开口高度14.3mm;左瓣叶长度12.0mm,右瓣叶长度13.2mm;血管入路内径小,最小内径为6.0mm,右侧股动脉分叉高。

病例特点

1 患者为三叶式主动脉瓣,瓣叶边缘纤维增厚,瓣叶体部散在轻度钙化

2 主动脉瓣环角度大59°,横位心,人工瓣膜同轴性难度较大

3 血管入路内径小,右侧股动脉分叉高,关注外周入路情况。

TaurusNXT植入过程

考虑患者血管入路内径小,同时右侧股动脉分叉高,术中选择左侧为主入路,并且不使用血管鞘(只使用20F鞘芯进行血管预扩张),手术无球囊预扩张,植入AV23 TaurusNXT主动脉瓣,在左右重合位影像下释放瓣膜达到工作位,造影显示锚定位置理想,之后在右窦中心位下再次确认植入位置,同时超声评价瓣膜位置及血流动力学情况,通过输送器微调整,在瓣下2-3mm最终精准释放瓣膜,无球囊后扩张。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评估显示瓣膜位置良好,微量瓣周漏,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为1.80m/s,平均跨瓣压差为4mmHg,血流动力学指标理想。

术中影像

1.gif

主动脉根部造影

2.gif

瓣膜释放至工作位造影

3.gif

瓣膜最终释放造影

图片

外周造影

术后即刻超声评估

5.gif
6.gif

CASE 2 患者信息

患者为77岁女性,三叶式主动脉瓣。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峰值流速 5.3m/s、平均跨瓣压差 63mmHg、有效瓣口面积 0.60cm²;左房内径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二尖瓣轻度狭窄伴中-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LVIDd:50mm,LVEF:63%。

主动脉根部评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CT 数据显示该患者为三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瓣环周长75.6mm,周长径24.1mm

LVOT 周长 74.1mm,周长径23.6mm

SOV:28.5mm*31.6mm*29.4mm

STJ 周长 93.9mm

HU850:87mm³

瓣环水平夹角52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冠开口高度11.9mm,右冠开口高度16.0mm,
左瓣叶长度16.0mm,右瓣叶长度9.4mm
左冠开口低,左瓣叶冗余,有遮挡风险。

血管外周入路评估

图片
图片

入路血管少量钙化无其他病变,双侧血管内径良好,整体入路血管条件良好。

图片

评估与讨论

本次专场会议由大会主席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香港大学Michael Kang-Yin Lee教授共同担任本场主持,浙江大学宁波医院陈晓敏教授、陕西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朱达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中心Nicolo Piazza教授、美国Wake Forest医学院David Zhao教授、德国Aalborg大学医院Leif Thuesen教授担任讨论嘉宾。线上专家就该病例的处理策略进行了热烈讨论:

1. 针对左冠开口低,瓣叶冗余问题,预置LCA保护,避免遮挡风险;
2. 患者为三叶式主动脉瓣,瓣叶中度钙化伴增生肥厚,无冠瓣钙化较重,术中使用22球囊充分扩容;
3. 入路血管少量钙化无其他病变,双侧血管内径良好,术中输送20F大鞘,在透视下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外周
4. 瓣环水平夹角52度,采用沛嘉TaurusNXT瓣膜,同时术中输送时轻柔操作,确保导丝和器械同轴性。

TaurusNXT植入过程

考虑患者左冠开口偏低,左瓣叶冗余影响左冠血流,预置GuidezillaII支撑保护,之后采用TaurusAtlas 22mm球囊预扩张,植入AV26 TaurusNXT主动脉瓣,起搏140次/分频率下,在左右重合位瓣膜释放达到工作位,造影显示锚定位置理想,之后在右窦中心位下再次确认植入位置,同时超声评价瓣膜位置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最终0位精准释放瓣膜。无回收,无球囊后扩张,未植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评估显示瓣膜位置良好,微量瓣周漏,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为1.80m/s,平均跨瓣压差为5mmHg,有效瓣口面积 2.4cm2,血流动力学指标理想。在线专家称赞陈绍良教授、张俊杰教授团队完美完成了一例高冠脉风险、重度主动脉瓣狭窄TAVI手术。

术中影像

7.gif

预置LCA保护

8.gif

主动脉根部造影

9.gif

球囊预扩张

10.gif

瓣膜初始释放

11.gif

瓣膜释放至工作位造影

12.gif

瓣膜最终释放造影

术后即刻超声评估

图片
图片

沛嘉自创立之初即潜心研究瓣叶处理技术,历经多年终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TaurusNXT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是沛嘉医疗第三代介入牛心包瓣膜,是全球首次将“非醛交联”瓣叶生物处理技术和超低温真空冻干处理技术应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并顺利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和醛基封闭或醛基清洗技术不同,非醛瓣叶生物处理技术避免戊二醛处理瓣叶而残留的醛基所诱发的组织钙化,从机制上消除钙化的主要风险,并且应用全新的复合交联、除原体细胞、抗降解、病毒去活等技术,以期带来更优越的耐久性和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瓣叶在复水后即刻血液动力学指标良好。超低温真空冻干的瓣叶干式处理,完整保持瓣叶物理性能,同时实现瓣膜系统的预装载,减少植入前准备时间。TaurusNXT优化支架结构和输送系统,在瓣膜锚定、封堵、瓣口面积等血流动力学改善以及术者操控性等方面均有进一步的提升。

图片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11227111000_副本.jpg

陈绍良

南京市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一层次、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第一批江苏“卫生领军人才、科教强卫工程医学杰出人才、南京市科技功臣、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政府参事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心内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心肌细胞再生、分叉病变及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向原始创新性地发明了DK CRUSH及肺动脉去神经术。现担任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多个专科委员会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FSCAI)董事会成员、美国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会(ASBMB)委员、欧洲心脏学会(ESC)委员、亚太分叉病变俱乐部(APC)及CBS大会主席、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APSIC)理事,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担任《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特约编委及中国区副主编、《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Cardiology Discovery》副主编,《Catheterization Cardiol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及《EuroIntervention》的特约编委等杂志的编委及多个SCI杂志审稿人。近年来获科技研究成果4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4项;组织国际性、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国际专利30余项。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参编20余部。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3。2014至2020年连续7年入选“医学”类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000余次以上,为中国心血管专业论文被引最多篇次。双对吻挤压术(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向全球推荐。2020年荣登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名单第二名。

微信图片_20211227112039_副本.jpg

张俊杰

南京市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常务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卫健委冠脉介入培训导师、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担任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秘书长、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TCT)主席团成员、及中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CIT)理事以及资深工作组成员。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JACC中文版、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中文版和EHJ Cardiovascular Imaging中文版编委, 担任EuroIntervention、JAMA Cardiology 杂志的审稿人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IF超过150;其中两篇JACC,最高IF:24.094;一篇EHJ,IF:29.983),参编著作5部及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10部。近四年来作为主持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以及十三五南京市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第一层次)。荣获2018 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 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二)以及 2018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阅读数: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