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 2021预告丨葛雷教授:让中国技术影响世界
图片
一部CTOCC发展史,半本中国CTO-PCI成长史。一年一度的CTOCC盛会,追求的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患者的获益。2021年10月21日-24日CTOCC 2021将再次拉开帷幕。十七年来,CTOCC不仅成为我国CTO-PCI领域最具吸引力的一面旗帜,也是众多中青年介入医师成长的重要平台。CTOCC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通过视频,分享他对CTO-PCI流程图更新及技术创新的理解。
图片

既规范又普及,让中青年医生成为中坚力量

葛雷教授表示,今年的CTOCC会议与既往16届相比,最大的亮点是在会前通过CTOCC中国行上海站的活动,让更多中青年医生参与到CTO-PCI手术演示中。同时在CTOCC的复盘环节,也将由这些中青年医生向与会的CTO前辈们展示自己的CTO-PCI技术策略技巧等内容。当然,CTOCC的主要宗旨还是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CTO-PCI操作,尤其是在策略选择、技术应用以及规范化的程度上。因此,今年CTOCC会议期间的主题演讲是有关更新版的CTOCC CTO-PCI推荐路径图的介绍。葛雷教授强调,提升CTO-PCI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让CTO患者获得更好地预后,是所有CTO-PCI术者的最终追求。

图片

循证证据启示,掌握适应证才能有更多获益

针对今年JACC发表的SYNTAXES研究十年亚组分析结果,葛雷教授表示,大量证据表明开通CTO没有显示死亡率的下降,但掌握正确的适应证能够让CTO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总体而言,SYNTAXES亚组研究结果给所有CTO-PCI术者发出了一个重要提示,不是所有的CTO病变都值得开通,最重要的还是CTO-PCI适应证的选择。如果患者是前降支近端的CTO,堵塞血管支配的心肌范围比较大,或者通过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仍不能缓解,毫无疑问开通这些CTO病变患者是获益的。反之,若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心功能水平较好,远端血管闭塞或是闭塞血管支配的心肌范围较小,这些患者即便开通了CTO病变,也不一定获益。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术者都深刻意识到这点:只有严格掌握CTO-PCI适应证,加上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才能称之为优秀的术者。

图片

趋同中发现差异,新版路径图更具中国特色

葛雷教授指出,目前有6种CTO-PCI流程图获得国内外介入医师的认可,分析这些流程图可以发现,趋同是CTO-PCI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新版CTOCC CTO-PCI流程图中,部分内容的确参考了国外同道的经验进行更新。比如对正向解剖结构不清晰的病例,如果导丝不能经正向到真腔,或者IVUS指导不成功,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帮助术者克服困难成功完成手术。这就是结合欧美专家的血管结构理念以及国内术者的实践经验共同总结出来的内容。同时在新版的流程图中,也借鉴了欧洲CTO俱乐部流程图,增加了投资技术(Investment)。尤其是对于导丝难以进入真腔或者从非常远端的地方进入真腔的这部分病例,应用投资技术既可以减少支架的植入数量,也可以避免增加围手术期的心肌梗死。当然,对投资技术的应用,流程图中也强调,术者一定要明确其应用指征,综合考虑自己的技术水平后,再决定是否尝试该技术。趋同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在参考借鉴的基础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图片

普及规范不忘创新,用科学方法验证新技术

葛雷教授表示,为更好应对我国冠心病的发病上升趋势,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术者,在规范CTO-PCI操作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推广普及。为此,也希望年轻术者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CTO-PCI技术的打磨提升中。葛教授也提出,对于新技术、新器械的创新,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客观包容的态度对待。因为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是打破常规的,但通过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是可以验证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如葛均波院士发明的AGT技术,不仅帮助术者提高了CTO-PCI手术的成功率,在国际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而在AGT技术中使用的延伸导管,基本都是国产的延伸导管,因为国产的导管已超越了国外导管的性能,可以帮助术者更顺畅地操作CTO-PCI手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器械厂商共同合作,发明了很多优秀的器械。希望通过创新,让中国CTO-PCI技术能够百尺竿头,影响世界。


阅读数: 467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