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TOCC中国行·上海站第二日!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三大中心演示9例高难度CTO手术
图片

16年前的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这个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由于成功率低、并发症高,被众多医生视为畏途。而今天,中国的CTO-PCI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创造了众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CTO俱乐部(CTOCC)始终发挥的是“中流砥柱”的作用。

2018年-2020年,CTOCC从东海之滨出发,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串联起祖国各地众多CTO介入医师,一路同行。在CTOCC 2021来临之际,“CTOCC中国行”用初心致敬梦想,回归原点再出发,CTOCC中国行·上海站正式开启。

2021年10月19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专家团队联袂进行了9台高难度手术演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向、逆向灵活选择,演示4例CTO开通手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傅国胜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和北部战区总医院荆全民担任主持人。

张力教授、钱杰教授、金叔宣教授、潘宏伟教授、胡涛教授、周浩教授、马礼坤教授、李长岭教授、周斌全教授、殷兆芳教授、胡伟教授、冯六六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图片

马剑英教授首先演示了一例正向开通前降支闭塞性病变的PCI治疗术。患者为74岁男性,主诉反复活动后胸闷2年余,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20余年。2年患者前于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狭窄80-90%,第一对角支闭塞,回旋支弥漫性中重度狭窄,中段90%、远端70%,钝缘支闭塞,右冠开口处狭窄60%,中段狭窄90-99%,当地医院于右冠行支架植入术。两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此次入院后复查造影提示回旋支情况同前,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闭塞段不长但是冠脉走形扭曲伴钙化,远端稍有显影,右冠近段发出分支为前降支提供侧支循环。马剑英教授指出,从右侧造影判断,逆向介入的条件不理想,首选正向策略,双侧造影提示闭塞段并不长伴轻度钙化,考虑前降支闭塞处大概率存在有锥形残端。马剑英教授在微导管支撑下顺利将导丝送至病变远端,测量FFR值为0.3,球囊充分扩张病变后前降支血流恢复,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

图片

姚康教授演示了一例正逆向结合开通右冠CTO PCI术,患者为58岁男性,入院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造影提示右冠开口处存在中度狭窄,中段完全性闭塞,尽管闭塞段不长但是右冠血管走形极为迂曲。姚康教授表示,血管的迂曲走形为本例病例的最主要难点之一,右冠的侧支循环条件尚可,未见明显残端,可首先尝试正向开通,若正向开通难度过大则可尝试逆向。姚康教授顺利将导丝送入前降支间隔支的侧支后,在微导管的支撑下将导丝经正向送至右冠中段后更换为Gaia3导丝,根据多体位造影下侧支和正向的两根导丝的相对位置以及导丝行进的手感反馈,判断导丝位于真腔内,正向更换软导丝后顺利通过病变至右冠远端,行IVUS检查确认导丝位于真腔内,予以球囊扩张后顺利植入支架,右冠血流恢复,再次复查IVUS和造影,结果满意。

图片

黄东教授带来了一例前降支CTO病变,患者为69岁男性,体检时行冠脉CTA提示前降支慢性完全性闭塞,右冠重度狭窄,入院后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闭塞,中远段微弱显影,侧支循环条件不佳。黄东教授和柳景华教授一致认为应当首选正向开通,逆向策略作为备选,尽管逆向条件不够理想,但仍然有开通机会。黄东教授经过多次尝试、更换导丝后在微导管支撑下顺利正向通过闭塞病变后进入对角支,使用1.0mm直径球囊充分扩张病变后交换工作导丝,行IVUS检查帮助明确前降支中远段入口,更换为双腔微导管后继续使用导丝寻找前降支入口,顺利通过前降支闭塞病变后使用IVUS确认导丝位置,再球囊扩张病变处并植入支架。

图片

陆浩教授演示了一例逆向开通右冠CTO,患者半年前于外院行前降支PCI术,而右冠和回旋支为闭塞性病变。一月前成功开通回旋支CTO病变此次为开通右冠病变入院。行双侧造影显示有粗大间隔支为右冠提供侧支循环,右冠闭塞段较长,走形难以确定,未见微通道。陆浩教授多次更换导丝后仍难以单纯正向通过闭塞病变,考虑需采取逆向为主、正向辅助的策略。逆向导丝顺利到位后,正逆向导丝逐步交替推进,而后逆向导丝顺利到达右冠近段,开通CTO病变。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两例既往尝试开通失败的高难度右冠CTO

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转播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洪浪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人,曲新凯教授、宋耀明教授、张励庭教授、黄河教授、李岩松教授、许旭东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图片
图片
沈成兴教授带来了一例既往尝试开通失败的高难度、高危右冠CTO病例。患者为82岁男性,突发胸闷、胸痛2天,陈旧性心梗病史10余年,阵发性房颤病史6年。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造影提示回旋支近中段狭窄70%,前降支弥漫型狭窄80%伴严重钙化,右冠近段完全闭塞,可见左侧向右侧提供侧支循环,曾经尝试开通右冠失败。考虑闭塞对策血管同样存在较重的病变,侧支的逆向条件欠佳,沈成兴教授决定首选正向策略。

图片

魏盟教授演示的同样是一例既往尝试开通失败的右冠CTO病例,患者为63岁男性,反复胸闷不适20余日,既往造影提示左侧冠脉前三岔处弥漫性重度狭窄,右冠近段完全性闭塞,侧支循环条件良好。魏盟教授指出,这患者血管钙化较重,可从造影影像中的钙化影判断出血管的大概走形。考虑到这一病例逆向条件较好,魏盟教授采用了逆向结合正向的策略。逆向Sion导丝顺利到达右冠近段,并以逆向导丝为准调整正向导丝,顺利开通病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运筹帷幄,灵活逆向,开通高难度CTO病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金泽宁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人,温尚煜教授、林先和教授、赵杰教授、李长岭教授、杨文艺教授、黄浙勇教授、徐浩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图片

张力教授、周卿教授带来了一例右冠近段平头CTO,患者为59岁男性,发作性胸痛不适3个月,既往与前降支行支架植入术,但是曾尝试开通右冠的近段闭塞病变失败,张力教授表示这一病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粗大的从前降支经心尖到达后降支的侧支循环,但是考虑到右冠为右边唯一供血血管,因此先尝试正向开通,但是逆向可作为有力的备选策略。张力教授首先在双腔微导管支撑下将正向导丝送入右冠,尝试数次后决定采取逆向策略,逆向导丝在张力教授的操作下与正向导丝相互配合,顺利通过右冠闭塞段到达右冠开口,成功开通病变。

图片

张亚臣教授、张燚教授演示了一例回旋支支架近端闭塞性病变,患者为74岁男性,与2008年行回旋支PCI术,四个月前复查造影提示回旋支OM支内的支架闭塞,尝试开通未成功。张亚臣教授首先在微导管支撑下将软导丝送入闭塞段,通过IVUS判断导丝穿刺点位于真腔内,更换为双腔微导管,不断尝试不同导丝,最终使用平行导丝技术通过了闭塞病变,并在支架内使用药物球囊扩张顺利开通病变。

图片

张力教授、朱伟国教授、唐勇教授演示了一例心外膜下侧支开通回旋支CTO病变的病例,患者为86岁高龄老年男性,发作性胸痛20年,再发5天,2017年造影发现左冠回旋支CTO病变,未予处理。患者造影可见同侧血管为回旋支提供逆向血流,逆向条件较好,但是侧支循环发出的多个小分支以及多个转角也是采用逆向策略需要注意的难点。张力教授的正向导丝推进较为顺利,进入了闭塞血管的侧支循环血管,采用小球囊扩张后逐步开通闭塞病变。

2021CTOCC 中国行·上海站开播第二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4,953人次观看直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三大中心的13位术者及其团队完美攻克了9台高难度CTO介入手术。

在明日的手术直播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两大中心将继续为我们带来精彩手术直播,敬请期待!

阅读数: 3315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