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P2021丨汪道文:承历史之责,扬时代之声,勇立潮头敢为先

湖北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

这里两江交汇,三镇鼎立,166个湖泊星罗棋布,446座山峰层峦叠嶂,钟灵毓秀。从伯牙鼓琴到孙权筑城,从洋务运动再到辛亥首义,3500年的历史孕育出璀璨的荆楚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慷慨之士在辽阔的荆楚大地演绎着一幕幕荡气回肠的故事。2020年,乐观勇敢的武汉人民更是凭借着无私无畏奉献精神书写了一部战“疫”史。

2021年9月3~5日,“202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暨第14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CCCP2021)将在英雄的城市武汉隆重举办。会议召开前夕,大会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道文教授为我们揭开了会议“面纱”。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我们通过线下在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办会,辅以线上连线交流和直播,两种方式相结合,相信本次会议应该会成为一场学术盛会。”

01

“揭榜挂帅”谋新篇

尽显武汉气象

76天“封城”,磐涅重生。2020年春,新冠疫情在武汉拉开序幕,危难时刻,无数人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勇敢的武汉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中彻底战胜疫情,大步迈向前方。

以一名亲历者的角度,汪道文教授回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成为了旋涡的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及武汉地区多家心血管病医院纷纷站在抗疫最前线。同济医院更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火速行动,在院党委和院领导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将光谷院区与蔡甸园区改建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积极接诊发热病人,开放重症床位数、收治危重症病人,举全院之力,携手武汉各地医院共同铸就防疫城墙。

汪道文教授和其他医生在CCU里给患者诊疗

“我们同济医院收治病人最多,我和我的团队也都工作在第一线。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尤其是在当时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汪道文教授补充说道。

2021年春,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各行各业全面复工复产,武汉也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重焕新颜。

因此,汪道文教授特别在武汉经历疫情大考“浴火重生”后,申请承办202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以向全国同道展现武汉心血管病医生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和战胜疫情之后的新面貌。在分会会长葛均波院士及各常委、委员的支持下,最终,同济医院在众多参选医院中拔得头筹,获得了医师年会的承办权。

会议的举办也得到了全科室及医院的鼎力支持,汪道文教授谈到:“我们积极准备,将举全科和全院之力来办好这场会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筹备,大会初步计划邀请国内外546名专家学者参与讲课、主持和讨论,依据当前心血管病学科发展设置了包含基础论坛、转化论坛、青年医师论坛、以及心血管领域各亚专科的论坛等在内共106个专场论坛,举办近500场讲座,以极丰富的内容和极专业的态度,为各位参会代表带来学术盛宴。

同时,CCCP 2021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向全国专家征稿,目前已收集有1400多篇稿件。目前组委会已组织参会专家从中摘取出了60篇优秀稿件这些优秀稿件将在汇报期间邀请相关领域内资深专家教授与稿件作者共同交流,围绕论文进行点评分析,以助力青年医生成长。汪道文教授表示,从目前已征集的稿件来看,大家投稿的作品质量都十分优秀,为了能够让投稿者们有一个更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大会将同步采用电子屏的方式展示其他入选作品,努力为青年医师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依托202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本次会议的召开也赋予了武汉乃至湖北地区心血管病医生与全国同道同台交流和学习的新契机。

汪道文教授指出,一方面,新冠疫情在武汉结束之后,各行各业都在为武汉的重整旗鼓作贡献,医学领域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要竭力为湖北的发展献一份力,发一束光。虽然时隔一年,但抗疫精神仍值得广大医生同道反复学习。

“所以我们也特别提出来,让那些参与过抗疫的全国同道们通过本次会议齐聚武汉,我们也将好好接待各位,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汪道文教授说。


另一方面,汪道文教授也期待借助CCCP 2021这场全国性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的召开,推动湖北乃至全国心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在充分融入抗疫精神的同时,为湖北及全国同行提供一次学习交流的新契机,让湖北地区心血管病医生能有更好的学习平台,在与国内外“大专家们”的沟通中,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心血管病事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最后,同济医院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方,也希望通过举办此次会议为契机展示医院的组织能力,展示同济医院乃至整个湖北地区心血管病医生为学科技术发展、理论推进所做贡献,让全国同行对同济医院和湖北地区心血管病医生有更清晰的认知。

汪道文教授指出,无论是基础科研、临床科研还是临床实践,同济医院都有着许多亮点工作,如基因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等,通过多年的长期随访,同济医院建立起了一个庞大有效的数据库,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数据。他希望在大会上分享和展示医院长期随访数据结果,再与参会专家共同分析,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拓展新思路。

“过去这类工作是西方学者最有优势的领域,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多,但近些年我们医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在会议举办期间和大家共同分享,展示来自中国人的实践成果。”汪道文教授解释说。

此外,关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消融治疗在临床实践,暴发性心肌炎从基础到临床再到病理,汪道文教授团队也在其中探索出了新技术和新经验,期望通过各主题专场的举办,与全国同道共同交流和探讨。

他也期待着通过不同专场论坛的举办,能切实地将全国各医院、各团队在疾病诊疗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展示和交流,从而将各类优质有效的诊疗方案推广到全国各地,使更多病人获益。

02

以生命支持为依托

探寻暴发性心肌炎治本之策

“ 关于暴发性心肌炎我们设有一个专场,到时候全国在这一领域有着一定学术成果的专家同道都会来发言。我们会从基础研究的结果出发,对现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谈及大会亮点内容,汪道文教授着重介绍了暴发性心肌炎专场。

众所周知,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由于人们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导致疾病的病死率极高。尽管近些年来,ECMO等设备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的死亡率,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救治问题。

带着这一现实问题,汪道文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于2017年针对暴发性心肌炎提出了“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和炎症瀑布”是导致患者心脏损伤、泵衰竭及循环崩溃的核心,并由此制定了“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经过临床实践,使得该病死亡率降低至5%以下。

同年,在业界多位学术领袖的支持下,汪道文教授本着向全社会公开和宣讲这一有效诊疗方案的初衷,主稿撰写的《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也于2017 年正式发布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

“北京阜外医院的惠汝太教授特别重视这件事,他对我们的治疗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认可,非常激动,亲自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万多字的述评。”汪道文教授回忆。

《共识》的发表也使得汪道文教授团队提出的诊疗防范得到了国内多家医院同道的关注和认可,东莞、河南、武汉等多家医院积极实践。汪道文教授介绍,现阶段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通过对《共识》规范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本次暴发性心肌炎专场中,他也将分享同济医院的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所总结出的新治疗经验,重点围绕暴发性心肌炎的残余问题,即25%的康复病人一年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脏扩大等症状,交流解题之道。

03

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

架桥梁 促交流 解难题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长久以来,同济医院心血管病医生始终以行动践行着医院“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院训。

除了在临床上多方面推动学科发展,汪道文教授还通过发起“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辐射武汉及周边地区医院。实干生根,如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在汪道文教授的筹备和建设下,即将迎来第十四届,将在今年同步与202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联合召开。

十四载春秋芳华,历届高峰论坛的举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武汉及周边地区心血管病诊疗水平的向前迈进。汪道文教授认为,同济医院作为国家一流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本身即具备了医疗和教育的双重使命和责任。在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方面,医院要以解决临床中最疑难、最复杂、最危重的病患为己任,勇立潮头,做疑难杂症及危重症患者诊疗的“急先锋”。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医院也更要担起继续教育的义务,发挥“领队作用”,向周边辐射、向全国辐射。

“这也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下达同济医院搬迁到武汉指令的目的之一,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带动中部地区的医学教育,这是初衷也是宗旨,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汪道文教授谈道。

因此,以高峰论坛为主,其他亚专科小型学术班为辅,医院将心血管病领域前沿进展充分消化吸收后转化为临床实践,再传递至基层医院或卫生机构,使基层医生能更及时、更容易的了解学科动态,提升诊疗能力。同时,通过高峰论坛的举办及微信群的形式,同济医院也形成了一个有力“抓手”,一方面传递最新资讯,一方面达到了与基层医生的双向交流,架起了一道承载着基层患者生命的桥梁,使得基层医生可以把他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复杂、疑难和危重症病人及时上报并转诊至同济医院,以救治更广泛地区心血管病患者。

困难是进步的阶梯,越是能解决临床中的棘手问题,越是能检验成色、底色。多年来,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也在不断解决来自基层和各方医院疑难复杂和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凝聚起沉潜的力量,向阳生长,如今已硕果累累。

作为科室主任,多年来汪道文教授一直在为科室查缺补漏。他表示,临床医生要能一手抓科研,一手抓临床。病人要得到最好的治疗,就要通过研究寻找临床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弥补疾病在治疗上的缺陷。突出重点,多向发力,今天的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已羽翼丰满,同时也在稳步前进,表现在科室现阶段工作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肥厚型心肌病。

在汪道文教授的引领下,科室首先将基因诊断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提升医院在基因诊断水平。在科室基因诊断能力充分完善之后,以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诊断为基础,汪道文教授团队针对当下药物和酒精消融治疗梗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尝试通过室间隔射频消融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梗阻问题,从而使患者避免受开胸之苦,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目前医院已积累了2000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例。

“这是我们比较自豪的一个工作内容,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有更好、更优于别人的方法。人有,我要优。”汪道文教授坚定的表示。

其次,是暴发性心肌炎。

虽然“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落地实施后,极大地降低了医院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率,但汪道文教授仍觉得远远不够,还需要依据临床问题做更多的基础研究。科室近几年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标志物,研究发病机制,不久后就会有新的成果展示出来。

最后,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一直被称作为心血管疾病领域尚未征服的“最后战场”。通过基因诊断和长期随访,汪道文教授团队近些年已通过不同媒体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此外,以代谢学组为切入点,汪道文教授团队也通过与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单位合作,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推动药物创新。目前已小有成绩,既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又在合作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新的药物靶点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除此之外,通过代谢组学,汪道文教授团队对主动脉夹层也有了新的认知,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代谢物,也将于近期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中与全球同道分享。

04

让99%的病人诊断清楚

让病痛止步于同济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敢为人先,争做先锋,方能勇立潮头,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历史的浪潮奔涌不息,新时代已然滚滚而来,风华正起。百年同济是荣光也是使命,对于科室的未来发展,汪道文教授目标清晰。

他表示,经过多年磨砺,科室成员已形成一种“使命感”,以解决复杂、疑难、危重症及别家医院无法处理患者的病痛为己任,不能以任何原因推阻此类病人。现阶段,医院的CCU就已形成了这一特色,真正将汪道文教授所提出的“让病痛止步同济,让99%的病人诊断清楚,让疑难、复杂、危重病人在这里得到最合理的诊断,但不是最贵的诊疗”这一整体目标落实到实处,这也是未来几年,科室矢志不渝要坚定实践的主要任务。

同时,科室必须创造技术,要通过创造技术去解决问题。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医学进步注入了新动力,使得临床医生的诊疗新思路以新器械、新技术的形式具象化,一些疾病也从只能诊断变得可以诊治,解决了许多临床问题。汪道文教授期望未来科室能以基因研究为切点,在暴发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领域创造新技术,新理念,在疾病的基础研究中寻找新靶点,研究新的治疗方案,以实现疾病诊治上的突破。

“ 这样才算是一个研究型学科,研究型医院。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来支撑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成为一流学科来支撑我们一流大学,整体上为学科,为大学,为国家要尽我们一份力!”汪道文教授强调。

内修于心,外修于行。据汪道文教授介绍,现阶段团队每个月都会在总结会上以这样的目标激励团队成员,做好问题研究,针对临床问题开展自我主导的课题研究。目前团队已组建起分子生物学平台、基因诊断平台、代谢组学平台等多个临床研究平台,以这些平台为基础,汪道文教授团队联合全国同行一道,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并在国内外皆取了显著成果。

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道路上。汪道文教授也深知中国医生要想在国际学术平台中发出声音并不容易,但他坚信学术传播是没有国界的。

“ 最后我们拿事实来说话,我们是做的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是能够征服别人的!”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同济医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已然积淀了充沛的力量办好此次会议。期待九月初秋,长江之滨,丹桂飘香之际,“202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暨第14届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能在涅槃重生武汉圆满完成各项学术日程,满载学术成果,行稳致远。

扫码观看直播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831101434.png

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心血管病遗传及分子机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转化医学中心暨基因诊断中心负责人,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推进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建立疾病规范化治疗体系。尤其在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救治、高血压诊治及基因个体化诊断治疗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数十项,总经费超6000万元。发表SCI论文2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超过23,他引超6600次,H指数37。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项,省部级科研奖项7项,主编出版专著4部。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阅读数: 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