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痛中心大事记
中国胸痛中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急性AMI救治也面临着患者就医延迟及医疗系统内延误导致错过最佳再灌注时间窗的问题,为此,从1981年开始提出了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建立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疗通道即胸痛中心的概念,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美国已经有5 000多家胸痛中心,几乎在所有大型医疗机构均建立了胸痛中心。本世纪以来,美国通过推动胸痛中心的认证及以胸痛中心为核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机制而大大缩短了AMI患者的救治时间。美国注册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平均门-球时间已经降至65分钟以内,由于院前救治时间及院内救治时间的缩短,使AMI患者的死亡率降至5%左右。
  除了美国之外,德、英、北欧等欧洲国家均已广泛建立胸痛单元或胸痛中心,以德国为例,2012年全国胸痛单元注册结果显示平均门-球时间缩短至31分钟,97%的ST抬高AMI患者实施了PPCI。
  上述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建立胸痛中心可以大大加快以AMI为主的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过程、缩短救治时间,从而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上述经验为我所用,通过在各级医院内建立胸痛中心以尽快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并通过120系统、PPCI医院与非PPCI医院之间的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救治流程,以提高我国AMI的救治水平。
 
回顾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
90年代
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院内绿色通道概念
 
2002年
第一个胸痛单元(CPU)在山东济南成立
 
2010.10北京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发表
 
2011.3.27
中国首个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军民协同胸痛急救网在广州正式成立
 
2011.10.22广州
首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
 
2012.8
上海胸科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通过 SCPC 国际认证

2012.12.2上海
第二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
 
2013.4.11广州
南方心血管病会议开设胸痛中心论坛

2013.9.14广州
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

2013.11.11广州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暨首批认证专家接受认证培训
 
2014.4.10广州
首批通过认证单位授牌仪式

2014.9.26上海
第四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第二批通过认证单位授牌仪式
 
2015.2.6苏州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第三批通过认证单位授牌仪式

2015.3.17
国家卫计委颁发《关于加强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建设的通知》即189号文件,要求建立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以提高我国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

2015.4.25贵阳
第四批通过认证单位授牌仪式

2015.9.10上海
第五批通过认证单位授牌仪式
阅读数: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