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玲:从走过的路看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2015-11-05 13:2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当时进行急诊手术面临着诸多困难:(1)很多急诊患者是在夜间甚至凌晨到达医院,而启动医护团队需要时间。当时交通条件不如现在,很多工作人员没有私家车,需要打车到达单位;(2)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认识不够,需要很长时间的沟通;(3)医保制度不完善,很多患者因经济原因不能立即缴纳手术费用。即使这样,我们中心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急诊手术数量及手术质量逐渐提高,并成为国内领先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心。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救治,单纯提高介入治疗手术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救治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救治系统的效率。我国开始胸痛中心认证后,我们医院也积极申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于在2015年4月通过了认证。获得认证的同时,我们的更大收获是患者的平均门到球囊时间(Door-to-balloon time)由200多分钟降到了70余分钟。我认为,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该项目一切以患者为核心,以优化再灌注治疗和早期开通血管要目标为,与急救体系和基层医院联合协作,构建一个使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救治的网络,患者受益最大化。展望未来,我们的任务仍很艰巨。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全社会来关注,而胸痛中心的医务人员是这个系统的中坚力量,需要更大的奉献和付出。借此机会,向战斗在胸痛治疗一线的同专家道致敬,祝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绩!
阅读数: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