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将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基地,辐射全国,提升广大心血管医师冠脉生理影像学技术水平,促进精准医疗发展。
作为东道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袁玉峰教授、心内科主任鲁志兵教授共同出席开幕式,国内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一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董樑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明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晓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蔡新勇教授等众多专家受邀于线下会场中共同见证会议启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以及首尔国立大学心脏中心Bon-Kwon Koo教授也现身云端,为会议成功召开送来寄语和祝福。
葛均波:冠脉介入治疗愈加精准化,影像学及功能学辅助必不可少
据葛均波院士介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有长达40年之久的历史,技术从早期的单纯球囊扩张发展到如今的支架植入及药物球囊扩张,器械也经历了从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发展到可降解支架的巨大革新,在治疗目的上也逐渐从解决管腔狭窄逐步转向改善心肌缺血。
回顾往昔,介入医师往往单纯根据造影结果判断病变是否需要干预,但这样的干预究竟是否能带来最大获益令人质疑。近年来腔内影像学OCT、IVUS以及功能学FFR、QFR等技术的诞生及应用,让介入医师能够更准确地对病变性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到底哪些病变导致了心肌缺血以及是否需要干预,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走向更加精准化的方向。也希望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成立大会暨中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创新论坛的举办能推动和指导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化地选择治疗手段,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使患者的获益最大化。
袁玉峰:影像学及功能学作用愈加显要,会议举办顺应时代潮流
袁玉峰教授在会议伊始讲到,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医师,一直以来认为肿瘤疾病是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病因;而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在国民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已然超过肿瘤,成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探索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制定一级及二级预防策略对于维护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冠脉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能够在介入治疗术中进行实时评估,则是优化冠脉精准介入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近年来在心血管介入诊疗领域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已然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重点,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成立大会暨中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创新论坛的举办正是顺应潮流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的成立对于推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地区乃至全国冠脉介入治疗精准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陈韵岱:中心建立恰逢其时,优化自身同时带动发展
陈韵岱教授在致辞中谈到,随着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和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从单纯解决管腔狭窄转变为改善心肌缺血进,进一步优化患者的临床结局。冠脉功能学和影像学在近年来的应用不断得到普及,其应用路径和细节不断得到深化,功能学和影像学指导也陆续被写入国内外指南中。
“因此,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的建立是恰逢其时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作为一支焕发年轻活力的高水平团队在普及功能学及影像学应用方面做了很多贡献,相信未来随着中心的建立将会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陈纪言:勇挑大梁,以自身之力带动整体发展
陈纪言教授也表示,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精准化理念的推广,介入医师对于手术即刻及远期效果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无疑为优化冠脉介入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中。在临床实践中,随着介入医师对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认识的加深,可以更加精准地筛选出可从干预治疗中获益的高危患者,避免过度干预;而近年来我国介入诊疗技术经历了飞速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患者群体庞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也开始开展冠脉介入治疗,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医生需要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的理论及操作学习。
“在此背景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勇挑大梁,担任起传道授业之重任,通过学术活动及培训切实帮助基层医生快速学习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相关知识,推动我国高质量冠脉介入治疗的全面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Bon-Kwon Koo:希望中国冠脉精准治疗继续飞速发展
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心脏中心的Bon-Kwon Koo教授此刻也通过大屏幕为中心的成立送来祝福。他指出,影像学及功能学评价对于优化精准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
通过与国内生理学及影像学领域专家的密切交流,Bon-Kwon Koo教授见证了中国近年来在此领域的飞速发展。因此,他认为“中南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创新论坛”是拥有高水平团队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的建立也定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冠脉精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万众瞩目下正式授牌
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宣告成立
▼▼▼
开幕式过后,在众人共同见证下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并授牌,中心挂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现场所有人都不禁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鲁志兵教授介绍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雄厚的医资力量与科室人员架构,指出医院在脉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乃至与其相关的其他影像学技术应用也颇具经验,是湖北省乃至全国心血管介入培训的主力军。
此次全国冠脉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培训中心在此建立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次良好契机,未来医院将继续严格遵循冠脉介入治疗精准化的原则,大力推动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的推广及普及工作,提高全国冠脉介入治疗精准化发展的水平,并积极密切与国内外大型临床研究中心的交流及合作,在优化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冠脉精准治疗的学术进展!
前沿速递
洞察临床研究最新热点
▼▼▼
授牌仪式过后,会议进入学术讲座环节,来自国内外冠脉生理学及影像学知名专家聚焦于当下临床热点话题,结合临床实战经验,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被称为“腔内影像学之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Gary Mintz教授以‘The History of Intravascular Imaging and How It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PCI’为题回顾了腔内影像技术(IVUS、OCT)近3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和贯穿于PTCA - 金属裸支架 - 药物洗脱支架 – 可吸收支架等各个时期,极大拓展了对冠心病的认知,有力推动了冠脉介入的发展。国际著名冠脉功能学大师、首尔国立大学心脏中心Bon-Kwon Koo教授系统介绍了冠脉功能和生理学的历史和现状,阐释了CFR、FFR、IMR等经典指标与iFR、RFR、dPR、DFR等非充血性指标以及Angio-FFR、IVUS-FFR、OCT-FFR、CT-derived FFR等影像学融合指标的原理和应用,并展望冠脉功能学的蓬勃未来在于整合流体力学、人工智能、功能-影像学等技术。作为主笔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详细解读《中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技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强调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的测量和判读才能达到最大临床获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的报告引用充足的循证依据证实了腔内影像(IVUS、OCT)指导PCI明显改善预后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准确解读各技术参数确定支架直径和长度,选取支架落脚点,评估支架膨胀等,从而优化PCI策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金琴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晓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明友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昭阳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永臻教授等结合自身丰富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着重讲授了分叉病变、钙化病变、左主干病变、再狭窄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的腔内影像与功能性评价、策略制定、技术优化等。
助力创新发展
▼▼▼
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促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本次论坛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并携手波士顿科学、北芯科技、脉流等国内外优秀企业,探索医工结合的创新模式,助力原创技术发展。上海交通大学的霍云龙教授、涂圣贤教授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朱锐博士、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宋亮博士以及脉流科技创始人向建平博士等优秀腔内影像及功能学工具研发专家共同就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如分子影像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进行了建设性探讨。
▼▼▼
国家已将“精准医疗”列入“十三五”和“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冠脉介入领域,普及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的规范化应用,推动精准PCI的发展是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大势所趋。
随着精准PCI理念的推广和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比例的提高,需要以冠脉腔内影像与功能学技术作为指导的比例也在大幅度提高。此次全国冠脉腔内影像与功能学培训中心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将以此为契机,始终严格遵循冠脉介入质量的提升,加大冠脉腔内影像技术及功能学的培训、普及、推广,能够进一步提升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精准规范化诊疗水平,增强与国内外大型临床中心的交流合作,提高相关临床研究质量为助推精准冠脉介入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