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高血压专业委员。长期从事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治及超声心动图诊断工作,擅长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的诊治,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目前主要从事心内科的危重症管理。先后参与国家课题“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短期大气污染物暴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影响”以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子课题—高原环境对短居人群生理指标的影响”等研究。参与编著《稳定性冠心病的规范化防治》一书。以第一作者完成SCI及核心期刊多篇。专业方向: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脏危重症。
住院医师,心内科专业型研究生在读。2020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同年进入北医三院就读专业型研究生,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研究的亮点:
在2型糖尿病和超重或者肥胖的患者中,可通过人体测量方程计算脂肪量和肌肉量,与双能X线吸收法的测量值有良好的一致性。
1年和4年的随访过程中,脂肪量和腰围的明显下降与2型糖尿病患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风险降低存在显著相关性。
研究的临床启示:
将现有的临床信息纳入已验证的人体测量预测方程中,估测和监测人体脂肪量的变化,从而评估其与2型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风险的关系。
人体脂肪量和腰围可能是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变的关键目标,通过控制人体脂肪量和腰围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病风险。
主要终点:随访过程中的心力衰竭住院事件。心力衰竭病例最初是根据住院患者的自我报告和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修订代码)确定的。心力衰竭事件分为明确的或可能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不可能心力衰竭或难以分类。明确的或可能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被认为是一个突发的心力衰竭事件。
次要终点:随访期间发生的致命或非致命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心肌梗死的诊断是基于病史、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