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第一期 >>
来,听《HeartRhythm》主编陈鹏生教授亲自为您介绍国际最权威的心律学研究成果
这个月的期刊着重关注于心脏装置。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极高龄人群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在这项多中心的研究当中,作者观察了85岁以上,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器或者单腔经静脉起搏器的患者。结果发现,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成功率是百分之98.4。与经静脉起搏器相比,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没有差异。并且,Micra无导线起搏器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随后文章的标题是:“经静脉膈神经刺激,对已植入心脏装置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经静脉膈神经刺激,需要放置一根导线来刺激膈神经,并引起膈肌的收缩,从而治疗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作者研究了64位已植入心脏装置的患者。其中只有3人发生了4次过感知事件,导致了1次异常的除颤电击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作者认为:装有心脏装置的患者进行膈神经刺激治疗是安全的,心脏装置并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下一篇文章题目是:“无导线心室起搏器,心房机械感知和房室同步的预测因子”。文章中的64位研究对象来自MARVEL 2实验,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icra无导线起搏器对房室同步起搏的有效性。Micra感知的心房信号,简称为A4。在之前,A4幅度低被认为是房室同步差的表现。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希望找到A4幅度和房室同步良好的预测因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参数和心房功能的超声结果,与A4信号的幅度相关。房室高度同步的预测因子包括:E/A比率小于0.94,以及静息状态下较低的窦律变异率。
接下来的文章是:“QRS面积减少和心肌瘢痕,对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作者研究了26位患者,以确认QRS面积减少,会不会导致急性血流动力学反应,以及心脏瘢痕会不会影响这种反应。作者发现,QRS 面积和时长的改变,可以预测CRT之后,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的变化。而心肌瘢痕会对抗QRS面积与急性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改变。这些发现表明,用QRS面积和心脏磁共振, 可以优化四极左室导联CRT。
下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不适合静脉起搏器的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无导线起搏器的经验”。2817位病人植入了Micra起搏器,其中546位,也就是百分之19的病人被认为不适合安装静脉永久性起搏器,其原因包括静脉通路的问题,或者先前的装置感染等等。作者发现,这一类病人的全因死亡率要高于其他组,包括之前没有静脉起搏器禁忌症,以及之前安装过静脉起搏器的病人。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一类病人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但总的来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各组别之间也没有差异。
随后的文章标题是:“安装有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和四极左室导线的患者,做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在230名研究对象当中,有159人按计划完成了磁共振扫描,没有任何MRI相关的并发症。所有室颤发作都被感知并成功消除。作者认为,安装有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和四极左室导线的患者,接受1.5T磁共振是安全的,并不会对除颤器的工作造成明显的影响。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安装有四极导线心脏装置的病人是可以做磁共振检查的。
下面的文章是:“渐进式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用于室速的治疗:多次Bursts和Ramps序列以及低能量电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对每分钟150-200次的室速患者,观察了渐进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3个Bursts序列无效之后,作者分别比较了3个Ramps或者3个Bursts序列,以及随后的低能量或者高能量电击的效果。研究一共包含1126次室速发作,大部分病人在最多6次Bursts序列抗心动过速起搏之后,可以不需要电击治疗。Bursts 序列失败之后,采用Ramps序列抗心动过速起搏同样有效。低能量电击的效果不如高能量电击,并且更易引起心律失常。
最后一篇关于心脏装置的文章是:“在慢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狗模型中,由复极的短期变异率指导ICD高速率起搏,可以预防室性心律失常”。作者在8只狗身上,用多菲利特,诱导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尖端扭转型室速模型。植入的ICD的软件,可以自动实时确定复极的短期变异率。作者发现,ICD监测到的短期变异率,可以指导ICD自动进行高速率起搏,从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这项研究表明,植入装置可能成为一种预防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新方法。
除了以上这些文章,12月的期刊也包含了其他专题的内容。
接下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无症状健康成年人群中,饮酒量与房颤的风险”。作者筛查了19634位无症状的健康成年人,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内发现了160例新发的房颤。饮酒者的新发房颤发生率比较高。根据饮酒量,房颤风险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且男性患者风险增加更快。经常大量饮酒的人群,新发房颤风险最高。这些发现表明,在无症状的健康人群当中,饮酒可以增加新发房颤的风险,这种风险呈剂量依赖性,而与性别无关。
随后的文章题目是:“不间断口服抗凝药的房颤消融病人,经食道超声是必要的吗?”这项前瞻性研究一共纳入了6186位病人,平均CHA2DS2-VASc评分是2.86。心内超声排除了左心耳和左房血栓,1672位病人显示左房“云雾影”,占到百分之27.03。1位病人在消融前没有服用利伐沙班,在长时间房颤之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者的结论是,在不间断口服抗凝药的脑卒中高危病人当中,房颤消融之前不做TEE是安全可行的。取消术前的常规TEE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临床效益。
下一篇文章是:“亚洲房颤患者,超说明书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的临床结果”。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台湾医疗系统当中,没有按照说明书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病人的临床结果。作者发现,大约十分之三的亚裔房颤病人,没有按照说明书剂量服药。剂量不足,缺血性脑卒中和系统栓塞的风险会增加;剂量过大,出血的风险则会增高。因此,对于出血高风险的亚裔房颤病人,仍然需要按照临床试验的标准和指南的建议来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下面的文章标题是:“起源于室间隔室速的双极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项前导队列研究”。研究纳入了21位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这些人有药物难治性室速,疑似室间隔起源,计划接受双极射频消融。作者发现,这样的病人做双极射频消融是可行的。室间隔以外的消融基质,以及这类病人本身病因学的炎症因素,与不良预后相关。不过,我们仍然需要更大规模的实验来验证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下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监测室性早搏的最佳时长”。室性早搏每小时,每天,都有变化。在这项研究里面,作者分析了107位病人身上所得的116次记录,以确定动态心电图准确评估室早负担的最佳时长。在这些病人当中,平均的室早总负担是百分之13.4。作者发现,大约7天的监测可以准确反映室早总负担。仅仅24到48小时之内的监测可能无法得到准确结论,而监测超过2周以上也并不会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随后的文章标题是:“在没有合适的壁内静脉的情况下,逆行静脉乙醇消融室性心律失常的双气囊技术”。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在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中,当静脉解剖结构不理想的情况下,验证双气囊技术输送乙醇的效果。结果显示,这项技术有利于输送乙醇到达隔离静脉,阻断侧支血流和更广泛的目标区域,可以拓展静脉乙醇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下面这篇文章是:“二尖瓣术后,大折返性双心房心动过速与房间隔切口相关:电生理特征和消融策略”。作者从84位二尖瓣术后心动过速的病人当中,鉴别出10例双心房心动过速。超高密度标测可以清楚的显示,大折返的回路与房间隔切口相关。后下壁心房连接部位,对折返回路至关重要,是首选的消融靶点。
下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泰国Brugada综合征常见和罕见的易感基因变异”。这是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纳入了154位泰国Brugada综合征病例和432位对照病例,以研究常见基因变异的关联。研究发现,两个基因位点与Brugada显著相关。其中一个靠近SCN5A/SCN10A,另一个靠近HEY2。作者认为,泰国人群中Brugada的遗传基础包括,广泛的变异频率和效应的大小。之前欧洲和日本的研究结果显示,靠近SCN5A和HEY2位点的变异与Brugada相关,这一变异也见于泰国人群,证实了该位点基因变异的跨种族转移能力。
下面的文章标题是:“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心内膜同步标测窦房结:超速抑制对窦房传导(sino-atrial exits)的影响”。作者在窦律以及超速抑制之后,进行了术中同步内外膜窦房结标测。一共有16位器质性心脏病人纳入了研究。窦律时的激动是单中心的,主要通过内外膜同步来进行传输。然而,在超速抑制之后,出现了尾状传输趋势,内外膜也出现了不同步。作者得出结论,超速抑制之后,窦房结的早期激动部位表现出备用的窦房传导,和内外膜的电分离。这一结论与之前另一项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临床上窦房结功能障碍只发生在晚期心房结构重塑的阶段。
接下来的文章题目是:“V2导联前40毫秒内QRS波幅(简称为QRSi40):一个新的心电图指标,用来准确定位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研究对象包括275位右或左室流出道成功消融的患者。作者发现,相同心前区导联的QRSi40,在左室流出道组要明显高于右室流出道组。其中V2导联的QRS曲线下面积百分之95可信极限最大,阈值大于等于0.52毫伏可以预测左室流出道起源。作者接着在107位患者验证了这一新的指标。这项研究结果提示,V2QRSi40是一个新的准确的心电图指标,可以准确定位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起源,并且优于之前的诊断标准。
下面的文章标题是:“定位旁路的新方法,着重筛查WPW综合征儿童患者的间隔通路”。作者研究了120位平均年龄11.7岁,因为WPW综合征而接受导管消融的患儿。他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以增加筛查间隔通路的敏感性。这种新方法在每一步都综合了好几个参数,包括V1导联QRS的极性、I导联QRS的波形、V1导联中delta波的极性、心前导联QRS波的变化、以及III导联中delta波的极性。作者发现,这种新的方法对于定位小儿患者的间隔旁路更加有效。
随后的文章题目是:“高通量筛查心脏钾通道KV11.1的运输缺陷变异”。KCHN2基因编码IKr 电流的KV11.1钾通道。KCNH2变异导致的IKr减少,与2型长QT综合征相关。作者采用的方法可以对S5螺旋体中,11个残基区域的KV11.1的变异进行定量。这种方法可以准确追踪KV11.1的变异体,并且可以扩展到KV11.1的所有残基,以及其他细胞表面蛋白。
下一篇文章应用了猪的实验模型,题目是:“通过质子束进行梗塞瘢痕的无导管消融:在猪模型上观察的组织效应”。14只心梗猪模型接受了质子束治疗,并进行了最长30周的随访,每4周做一次磁共振。30周后,治疗组瘢痕区域的存活心肌细胞比例比较低,提示瘢痕均质化。放射消融可以导致显著的瘢痕均质化,这与射频消融的组织效应是一样的。
最后,这个月的期刊还刊登了两则评论。第一则的题目是“心脏手术中监测传导组织:隧道尽头的亮光?”另一则标题是:“注意差距:评估年轻人群心脏性猝死的理论缺失”。
以上就是12月期刊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大家的收听。我是《心律》期刊的主编,陈鹏生。我们下期再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