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出自《中庸》中的名言,常被人们当做励志格言,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一句话指出了为学的几个层次。
在第七届中国好术者电生理手术病例大赛西北大区区域赛中,拔得头筹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波医生正是“学问思辨、身体力行”的忠实践行者。
勤学善思 做电生理路上的求索者
2004年,考取研究生的杨波机缘巧合下报考了电生理专业,当时的他对电生理完全是懵懂状态,但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逐渐对这种复杂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很多医生觉得电生理晦涩难懂,学习曲线长,但据悉,杨波学习三个月就可以独立做房颤(AF),这种成长的速度,让人惊叹。
“很有意思,把一个复杂问题搞清楚后,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杨波把电生理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2011年参加电生理培训,2012年通过介入培训考试,并通过起搏电生理资质和心血管专科医生资质……杨波的电生理之路越走越顺,迅速成长。
在杨波的发展道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非张钲院长莫属。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不管是学生阶段还是工作阶段,对我影响最大还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张钲院长,他是西北电生理方面,包括心血管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也是西北地区最早开展电生理手术的术者之一,遇到问题可以帮我们指导,提一些解决办法和思路,我们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杨波来说,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因为有张钲院长,所以有一个好的起点。
而对于杨波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导师张钲院长在高兴之余,又觉得理所应当,更是对杨波平时的表现赞不绝口。
“感谢大会提供这样一个让年轻医生发挥和表现能力的平台。杨波医生得到西北赛区第一名,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杨波平时工作中就勤思考,善于钻研电生理理论,并灵活用到病人的实际情况中,经常反思总结高难度及失败病例。多年的临床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理论到技术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这次能够取得这样一个好成绩,也是得益于这么多年在临床的潜心修炼。”
一直以来,杨波始终保持着“勤学”“善思”的作风,他强调,一定要心细,做手术之前要有准备,提前做好功课;手术过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操作过程尽量仔细、轻柔,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
得遇良师乃人生幸事,但更重要的还是用心钻研,将聪明才智、临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磨练中提升自己的水平。
明辨笃行 成为电生理路上的“传道者”
像杨波这样的青年医生,他们的进步,一方面是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与医院、学科协会的培养和鼓励密不可分。
西部地区不管是经济发展程度,还是学科发展和患者对医疗需求上,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做电生理的医生更是相对较少。为改善这种状况,更多培养青年医生,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努力。
作为国家第一批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成为冠脉、电生理射频植入、先心病三个项目的培训基地,并且紧跟国内学者及专家步伐,经过多年钻研,取得了一些突破。同时,因为张钲院长在电生理领域的建树,作为第二届中华医学会电生理协会的西北区的青年委员,也得到了学会各级领导很大的支持和培养,建立了电生理培训基地机制,目前每年有1200多例射频消融,成为甘肃省内最大的心脏电生理起搏中心。
张钲院长欣慰地说,“我们惊喜地看到,2018年、2019年两年间甘肃省很多地市级医院都独立开展了比较复杂的手术,外请专家变少了。”
而对于杨波这种青年医生来说,“去地方带教或者帮忙开展手术,就是希望培养更多电生理术者。” 他作为甘青区域带教专家,受到了周边区域科室主任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带教的时候要耐心,不要急躁。”
杨波每次都会把带教时间稍微延长一点,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在一些危险的地方也尽量多提醒,提前让他们想到如果是并发症应该怎么处理,术前也会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醒,这些对基层医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截至目前,杨波已经去往二十多个不同层次的医院进行带教,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带去帮助。
推进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建设,助力广大医生的职业发展,个体医生的职业水准越高,服务范围越广,病人获益才能更高。同时成长起来的医生也对学科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医生个体的进步与整体医学水平,二者在共鸣中共同进步。
对杨波来说,勤奋学习,多思多问是一种习惯。在他看来,即使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还要不断向国内外专家学习交流,多丰富自己的知识。”
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杨波兴奋地畅想道,“希望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想法或者手术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在房颤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青年,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