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解读最新指南,共拓房颤管理新未来
1.jpg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可使脑中风风险增加5倍以上,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

为更好的服务浦东新区房颤病患,积累房颤症状管理经验,2020年10月29日晚,浦东新区心血管病专科(专病)联盟学术会议暨律动东方·房颤专病管理高峰论坛2020,房颤症状管理-消融论坛在线上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浦东新区的心血管病专家、心律失常专病大咖、社区全科医学专家,以新版房颤指南为基础,共同研讨房颤症状消融管理新方向。

2.png

论坛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胡建强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祁炜罡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建强主任、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奚晴超主任、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辉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小荣主任、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晓艳主任担任主持人。

导管消融作为房颤节律控制的极为有效的“武器”,本次论坛从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围术期管理等多方面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廖德宁:2020ESC指南——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把握

3_副本.jpg

上海长征医院廖德宁教授带来了对导管消融指南推荐升级的独到见解:更多的I类推荐,更多的首选治疗。他指出,2020ESC指南充分肯定了导管消融在维持窦律和改善症状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决定给予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之前,应与患者共同讨论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年龄、肾功能、心房基质等)。

指南高度推荐I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以改善房颤症状(IA/IB)。而对于阵发性房颤(IIa)或无主要复发危险因素的持续性房颤(IIb)的患者,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

另一方面,高度怀疑心动过速心肌病(IB)、LVEF降低(IIa)的或房颤相关的心动过缓的房颤患者,指南也给予了导管消融高度的肯定,应积极推荐。

潘晔生:从2020ESC指南看房颤围手术期抗凝管理

4.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潘晔生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2020年ESC指南有关房颤围术期抗凝的最新理念,强调优化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和出血风险最小化

房颤消融围手术期抗凝要点包括术前至少使用口服抗凝药(首选NOAC)3周(或行经食道心超排除左房血栓),术中不间断口服抗凝药物并足量肝素化(维持ACT 300-350s),术后持续口服抗凝治疗至少2月,此后根据卒中风险决定是否继续抗凝。

但在真实世界中,导管消融围术期相应的抗凝药物选择、剂量(强度)和时限等,需结合患者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张旭敏:心衰合并房颤——药物or消融

5.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张旭敏教授从一则临床实战病例引出了心衰合并房颤治疗策略选择的话题。心衰和房颤作为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个“难兄难弟”,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患者预后变得更差。

房颤导管消融的指南推荐等级逐步提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心衰合并房颤,经导管消融维持窦律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且导管消融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因此导管消融可能对各种类型的心衰患者有效,尤其是心动过速心肌病可能是导管消融的最佳适应人群。

蒋年新:房颤消融术后迟发心包填塞一例

6.png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蒋年新教授分享了一则阵发性房颤的老年女性患者行导管消融术2周后出现迟发心包填塞的病例。通过临床特征及各项检查排除了消融术后左房穿孔的可能性,最终考虑迟发性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心肌损伤后综合征(PCIS)

蒋年新教授总结认为,PCIS的病因为继发于心肌损伤的免疫反应,且多在消融后1天到3个月(平均13天)左右出现心包及胸腔积液,表现为发热,肺浸润,呼吸困难、炎性标志物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且大多预后较好。

张晨君: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诊疗一例

7.png

公利医院张晨君教授分享了一例非阵发房颤患者的诊疗经历,该患者接受了环肺静脉电隔离+左房顶部线性消融+左房碎裂电位消融,并成功转复了房颤,长期维持窦律。该病例进一步肯定了导管消融在维持窦律、改善症状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张晨君教授强调,目前房颤治疗的路径中,射频消融在房颤治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症状早期进行治疗,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更高,能降低卒中风险

会议最后,论坛主席胡坚强教授和祁炜罡教授,大会主席杨兵教授均指出导管消融是当下控制房颤症状、维持窦律的极为有效的措施,2020年的ESC指南也给予了房颤导管消融积极的推荐。相信导管消融作为治疗房颤的“利器”,将来会造福更多为症状所困扰的广大房颤患者


未来,联盟将帮助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各家核心医院建设成熟的房颤消融团队,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评估、转诊能力,持续提高新区房颤诊疗质量,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死亡率,造福浦东新区及周边地区群众。同时把握机遇,传承先进理念和精湛医术,积累更多临床实践经验,为房颤症状的消融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惠及更多患者。

阅读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