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线起搏新纪元 | Micra无导线起搏临床经验云分享成功举办

1.jpg


2020年4月2日,“创势纪”无线直播间特邀CSA主任委员张澍教授、CSPE候任主任委员华伟教授、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陈日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召开全国首场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分享活动,聚焦“Micra临床应用进展是怎样的?适合什么样的患者?手术流程是什么样的?”等心内科医生和心动过缓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临床经验分享活动解答了众多Micra临床应用问题,与会者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还在线向专家提出各类临床应用问题,例如“香港Micra应用的患者类型”、“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低起搏比例患者LBBP与Micra如何选择”、“Micra植入最小年龄”以及“三尖瓣返流患者应用Micra的优势”等等,现场气氛掀起了新一轮“热潮”


全国首场Micra临床应用分享活动,造福患者


2.jpg
活动当天,在“创势纪”无线直播间中,有7400余人次观看了本场直播活动,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问世为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场Micra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临床经验分享活动为广大心血管医师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推动了国内无导线起搏疗法快速发展。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查看精彩回放



3.png


线上“心”课堂,讲授Micra无导线起搏疗法临床应用要点


张澍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领域革命性的创新。无导线起搏器的研发是从1970年就开始了,经过了临床试验、注册等多个漫长的环节。Micra无导线起搏器在第一届进博会时与国内媒体见面,一年时间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阜外医院作为国内首先探索性使用Micra的医学中心,张澍教授本人作为Micra上市前临床的执委会成员,在第一时间体验了颠覆性创新产品的优异性能,也见证了心律失常患者的获益。Micra在国内多家医院的临床应用,是国内起搏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华伟教授介绍称,在全球已经有7万多例患者接受Micra无导线起搏治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与美敦力一起共同举办了多期培训,全国一百余位医生接受了无导线起搏器的认证培训,国内已有28个中心成功开展手术。Micra还在不断发展中,Micra AV已在上个月美国通过FDA认证,感知心房起搏心室,相当于传统的双腔起搏模式,在国内的应用指日可待。疫情总会过去, 无导线起搏会在国内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好,在2020年春季将迎来快速增长,造福广大患者。

香港Micra无导线起搏疗法应用经验


4.png

陈日新教授精彩分享

陈日新教授分享了香港地区Micra无导线起搏疗法的应用经验。香港第一台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于2015年9月17日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成功植入,上市至今共有110位术者接触到了这项领先的治疗技术,植入超过一千例。对2015年9月19日至2018年5月24日行Micra治疗的147香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结果与IDE和PAR研究对比,发现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香港与全球上市前临床IDE和上市后注册研究PAR相当,长期随访来看Micra表现卓越。活动中陈教授分享了三个Micra宝贵病例,也提到年纪大的患者都会优先考虑Micra无导线起搏。

Micra无导线起搏器国内应用发展


5.png
吴立群教授精彩分享

吴立群教授首先讲述了全球Micra IDE研究和Micra注册研究。Micra植入成功率>99%,中位植入时间(28.0-32.3分钟)、平均起搏阈值<1.0 V @ 0.24 ms ,并发症发生率低2.7%。中国Micra上市前临床研究与全球临床相比,不良反应更低(2.4%),可能与使用造影剂确认位置、间隔部植入及良好操作习惯和质控流程有关。放置于间隔部比例更高(92.5%),植入成功率相似(98.8%), 植入适应症中44%是永久性房颤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房结功能障碍占到56%, 电学参数稳定,Micra起搏器表现卓越。同时,Micra AR和Micra DDD正在研发中,将为心动过缓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经验分享


6.jpg

陈柯萍教授精彩分享

陈柯萍教授则从实战角度,分享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经验以及注意事项: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主要包括装置准备、建立通路、释放装置、稳定性及参数测试以及缝合等过程。Micra植入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静脉通路建立需要进行预扩张;(2)从RA较低的位置跨过三尖瓣;(3)用造影剂确认位置;(4)两步法释放;(5)确保至少2个小翼勾住心肌;(6)缓慢和稳定的移除拴绳。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术者认证流程包括院内预学习、动物实验培训、植入前回顾。Micra虽然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传统起搏器,但毕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一般要求医院具备心外科,以及心内科心包穿刺的紧急预案,同时准备好手术中必备的耗材。

Micra无导线起搏的患者选择


7.png

刘兴斌教授精彩分享

刘兴斌教授剖析了Micra无导线起搏临床应用的体会:Micra起搏器避免了囊袋及导线相关短期及长期并发症,为心动过缓患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心动过缓患者对Micra的接受程度非常高,特别适合传统起搏器难度大或风险高、对美观和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传统双腔起搏器与无导线起搏器各有优点,传统双腔不一定优于无导线起搏器。国外一篇临床研究显示,预计起搏比例低、高龄、左室EF正常、预计导线并发症风险高、预期寿命短这些因素,促进医生推荐选择无导线起搏器。在选择治疗方式前要充分全面评估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搏比例、心衰风险、并发症、预期寿命、传统起搏和无导线起搏的短期和长期风险、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以及患者意愿,要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最后,张澍教授表示,Micra无导线起搏器是国际先进的技术,它解决了很多以往传统起搏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在国内快速推广和普及,让这项全球领先的疗法和产品更快的应用到中国患者中,解决老百姓的切实需求。


自1958年第一台起搏器应用以来,已经走过了60多年,拯救了无数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同时,起搏器也向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突破和创新。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款名为“Micra”的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引起人们的关注。它颠覆了传统治疗方式,通过微创方法经导管直接进入右心室,解决了很多以往传统起搏器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电极断裂和囊袋感染等,掀开了全球心律失常治疗的崭新篇章。
2019年,在众多国内心律失常患者的翘首以盼中,Micra无导线起搏器正式获得审批进入中国,并且荣获2019健康中国十大医疗器械。多家医院成功开展Micra植入临床应用,数十名患者率先接受了这项全球领先技术的治疗,重获健康。
阅读数: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