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CARTO杯中国好术者扬帆起航,为我国青年电生理医生搭建起学习交流和展示自我风采的学术平台,六年间, “好术者”见证和助力了众多我国优秀青年电生理医生的成长。
2020年7月18日,第七届“中国好术者”战鼓再响,在首站区域赛——钱塘大区赛中,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一和医生以优异的表现问鼎冠军。比赛结束后,严道医声网特别对陈一和医生进行了专访,邀其和大家分享遇见“好术者”的心路历程。
陈一和医生精彩掠影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从钱塘大区赛中脱颖而出,对陈一和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问鼎桂冠的喜悦。比赛过程中,其他选手的精彩展示,都有让陈一和觉得有很多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而让陈一和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评委专家们鞭辟入里的点评和指导。比赛中,陈一和汇报的是一例假腱索来源的室早病例。在参加比赛前,从病例挑选、到策略呈现、到术后的思考,陈一和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汇报结束后,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边昶教授和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汝红教授分别对陈一和的表现和病例本身就行了点评。
“他们所提问题的切入点非常的关键,是我之前完全没有关注到的。寻常之处见功力,他们之所以有这么精辟的见解,离不开他们在电生理方面深厚的功底。”
各位点评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让陈一和深深的体会到,对于自己认为功课已经做足的病例,
其实还可以做更多,思考更多。
“可能这就是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开阔了临床思维和技术应用的视野,丰富了对疾病诊断的认知。”
区域赛告一段落的同时,全国总决赛也即将开启。陈一和虽然表示“很紧张”,但其对与强者对决的期待,也溢于言表,“各位老师的建议,以及他们带给我的启示,相信一定会让我在决赛中的病例更丰满更精彩。”
恭喜陈一和医生摘得好术者钱塘大区赛桂冠
电声理就是那座想去攀越的“高山”
“电生理立体逻辑思维的复杂,每一个病例都像一个谜案,吸引着医生忍不住一层层去拨开迷雾,探寻真相,而抽丝剥茧后,手术终止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很难形容出来,自己都会觉得很惊诧很神奇,我们电生理可以为患者带来这样的获益。。”
对于陈一和而言,电生理就像是一座吸引着他不断去探索、去征服的“高山”,充满荆棘,却又风光无限美好。
2018年才开始真正从事电生理临床工作的陈一和,谦虚的称自己是“电生理领域初入门道、还在摸爬滚打的新手。”对于能进入电生理领域,陈一和表示非常感恩,当初能加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团队,在黄伟剑教授、肖方毅教授等前辈的引领下,走上电生理这条道路。
除了兴趣所在,电生理技术近年来的进展,也让作为电生理医生的陈一和感觉很“幸福”。在这次比赛中陈一和分享的病例,是一位受困于反复心悸的患者,第一次为患者进行手术后,陈一和和团队都认为是很成功的,但令人不解的是随访中发现患者心悸再次复发,在第二次的消融手术中,陈一和和团队通过仔细研究患者影像数据,最终在腔内超声的引导下,找到更好的消融靶点,从而取得非常好的消融效果。
“以往在这样的病例中,电生理医生更多的是根据三维影像,去确定消融的靶点,但三维并不能直观的看到结构,有了腔内超声这样的技术,可以做到所见即所达,对电生理医生的帮助非常的大。”
在陈一和看来,技术的进步,不仅是对术者手术安全性的保障,更是对患者生命的一种保障。
不管是患者异常电位消失那一刻的成就感,还是让人大开眼界的新技术新进展所呈现的领域发展前景,都是坚定陈一和在电生理道路上走下去的动力。
好术者,是“医心”与“医技”的双重修炼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再次感受到医者无畏无私大爱与担当。今年的“中国好术者”也以“医心医艺,律动奇迹”为主题,不仅关注年轻医生技术层面的成长,也希望弘扬医者仁心的大爱。
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好术者”,陈一和的看法与大赛的理念不谋而合。
陈一和认为,在心脏手术中,策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生死,真正负责的医生,一定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因此要成为一个好的电生理医生,一定要不断学习更新诊疗知识和技术,在临床操作中一定要谨慎规范;同时,也要有大胆创新,寻求更高效、更安全的技术;并且要有科研探索精神,做好每个病例的同时,尽可能通过科研去探索疾病发展的机制。
“但所有医技的修炼,若出发点不是为患者,那只能算是对技术的征服欲和一时兴起。真正的好医生,是在病人需要的时候,有能力、有热情、有担当,不愧于患者的托付,不愧于医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