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心声|汪芳:与疫情战斗的每一天都是新生

1.jpg

“我在武汉好好的,每一天都是新生。”

2月26日,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通过自己微信公众号“汪芳新视界”,以这样一个标题发表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记录和感言。

这些记忆的片段读起来阳光而感人,主人公所经历的艰难与辛酸被轻描淡写地略过,殊不知这是她人生中面临的最为卓绝的一次远征。


汪芳教授拍下武汉日出,温暖明亮

2月7日,汪芳教授作为北京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第二批成员来到了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在克服混乱、疲惫、饥饿、忙碌、紧张、害怕等等困难的同时,她不仅带领病区医护人员成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救治工作,还作为核心专家组成员主持并参与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管理专家建议》。

“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感受,累过,哭过,笑过……”

在倒班的空闲时间,汪芳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近两个小时的娓娓讲述,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一个奋战在疫区,不一样的汪芳。

No.1

突然的出发,完美的错过   

北京医院的第一批医疗队20名成员是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一(1月25日)晚上出发的。随后,第二批医疗队开始筹备,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和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我特意去把头发剪成了短发,还专门去紫竹院公园拍了照片留念。”

但第二批医疗队的出发依然是非常突然的。

2月6日下午4点,汪芳教授接到了第二天上午7点在医院集合出发的消息,留给她们的准备时间只有10几个小时。

参加培训,领物资箱子,交接工作,跑超市买吃的,直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家里,连饭都没有吃上。

3.jpg

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合影

但最让她感到遗憾的还是一个完美的错过。

出发的那天,其实正是原定她爱人回国的日子。彼时,他作为商务部官员已经在非洲常驻工作了4年零3个月。

但是军令如山,一天也无法等待。他的爱人也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于这种特殊的安排完全能够理解,他为她感到骄傲。

“我们家包括我儿子都是党员,大家党性都很强,都很支持。我婆婆和小姑子都特别支持,婆婆还跟人骄傲地说我儿媳妇要去武汉支援去了。”

汪芳教授说,之前担心因为自己不在家,丈夫回家进不了屋,她已经将门换成了密码锁,没想到这回真的派上用场了。

“走的特别突然,坐在飞机上感觉像做梦一样,都没有真实的感觉,到了武汉才真正感觉到驰援行动真的成行了。”

No.2

第一批三个病人,不同年龄段,但都有心脏问题  

空荡荡的天河国际机场将汪芳教授拉回了现实。

她到达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重之时,由于后勤保障和管理跟不上,医疗队最初面临的困难格外繁重。

到达的第一天,晚饭就没有吃上,酒店就更换了三家,从生活安排上的混乱,到接收病人时的无序,都让她感受到遭受严重疫情沉重打击后武汉的无力与瘫软。

北京医院医疗队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一院区的定位是收治重症患者。

2月8日晚上北京医院负责的病房正式开始收治病人,汪芳教授负责的第五医疗组是9号早上开始正式进入病房收治患者。第一批的病人只有三个,都是在吃饭不吸氧的时候,氧饱和就明显下降的潜在加重患者,但作为心脏科专家,汪芳教授惊异地发现,三个病人,分别是33岁、47岁、71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但都有心脏问题。

“中午我们组又接了9个病人,有两个有心脏问题。”

汪芳教授说,但当时的情况已不容她去仔细研析,15个、10个…,一批批的病人陆续被送到了她们面前,很快,北京医院负责的47张床位就收满了。

医疗队的医生被分成6组,每6个小时换一次班。接收病人的第二天,汪芳教授被安排的是小夜班,正常的时间是下午9点到凌晨3点,但因为路途偏远,同时穿脱防护服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一个班往往需要10个多小时。所以晚7点多就得离开酒店,当她赶到医院时,发现病区已经满满都是病人。随着武汉举全市之力入户大排查的开展,收治的病人在急剧增加,但当时的设备、医疗用品还没有完全到位,血压仪、血氧饱和仪、监测仪、呼吸机……都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都是重症,都是方舱那边突然严重转过来的,关键转过来资料不齐全,好多病人都是在做手术过程中感染,但手术资料却没有,我们只能凭着临床经验猜他做了什么。”

其实,刚刚来到武汉的医疗队成员对于这一疾病也是完全陌生的,甚至大多数人在这之前都没有穿过防护服。

“头一次穿,大家都是笨手笨脚,但还是得严格。”

汪芳教授所描述的这场战斗的惨烈是我们无法用笔墨详细描述的。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面前,在抗击疫情战斗的最艰难时刻,一批又一批援鄂医疗队,以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崇高精神,不仅缓解了湖北和武汉抗击疫情的燃眉之急,也为战胜疫情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No.3

多年积累的心血管知识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新冠肺炎患者除了典型呼吸系统表现,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了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汪芳教授指出,心肌损伤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较常见,心脏内科专科医师进行及时诊治,对于降低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月25日,汪芳教授在病房里与驻地各科室专家连线交流讨论病情的时候,护士站的监控提示隔离病房出现了突发情况,一名危重患者的血压呈断崖式的下降。

汪芳教授迅速赶往病人身边,此时她多年积累的心血管知识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在给予患者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后,患者的血压终于在忽高忽低中维持在了110 /70mmHg左右,心率也从190次/分降至110次/分左右,并保持稳定。后经进一步的调整呼吸机插管位置等措施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新冠肺炎早期的积极干预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新冠肺炎的危害性真的很大。患者病情演变也符合现在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进行性加重的过程。“

汪芳教授多次通过超声观察到他的心脏发生这样的变化:右心逐渐扩大,左心收缩开始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左心收缩功能逐步下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急性肺损伤累及心脏的典型病例。

汪芳教授提示,在检查中如发现患者有累及心脏的苗头,可以提前用一些心肌保护药,并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发挥多学科的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在紧张的治疗工作之余,汪芳教授始终在关注着新冠肺炎患者的心脏科研问题。

她主持并参与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管理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我们的临床实践中,52例新冠肺炎患者中,14.3% 新冠肺炎患者TnI水平上升,诊断为急性心肌损伤。有13例(25.0%)BNP水平升高(>100ng/L)。BNP升高与心肌损伤相比有一定滞后性。有心肌损伤患者的体征往往不特异性,窦性心动过速特别是夜间心动过速、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称(>10次/℃),可作为诊断的重要线索。”

《建议》同时表示,部分患者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出现肺循环瘀血或休克表现。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她告诉我们,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相关心脏损伤的机制仍然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心肌损伤。同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存在会极大地影响肺炎病情的发展。

No.4

深刻感受到“娘家人”的诚挚关爱与支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汪芳教授告诉我们,在刚来武汉开展治疗时,面临的一个最大制约就是手中的“武器”不足。

这一困难很快得到了带队领导的重视,并在最短时间内从北京医院紧急调拨过来了一系列的机器设备——血滤机、床旁超声和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

4.jpg

用着自家的CX50果然顺手!

2月18日,当这批设备送到中法医院病区时,汪芳教授感到非常欢欣鼓舞,刚刚完成仪器交接后,她穿好防护服,推着超声机就进入了病房。

需要补充的是,汪芳教授不光是心内科专家,同时也是心脏超声领域的专家,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正如此前有专家特别指出的,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判断,无论是基本病征还是新冠肺炎所导致的并发症,超声都是最便捷、可靠的检查手段。

汪芳教授说,由于前一天上大夜班着凉的缘故,所以自己就多穿了一套速干衣,但一进到病房护目镜就蒙上了水雾,很难看清屏幕,勉强给三例患者做了检查。

北京医院送来的床旁超声机是飞利浦CX50,是一款可以推进病房的高端超声设备。汪芳教授说,虽然我的护目镜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心超设备却精准的很,很快就捕捉到这三名患者的心脏异常:他们的心脏偏大,心脏功能减低。这些及时的检查数据为积累临床经验提供了非常好的客观证据。

5.jpg

汪芳教授使用飞利浦CX50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汪芳教授表示,超声心动图无创,简便易行,不占场地,操作要求简单,培训时间相对较短,而且直观,可靠,也是疫情期间唯一能推入病房的影像检查设备。心内科医生越了解超声心动图,则越会依赖超声心动图。

“我们深刻体会到北京医院对这次抗击疫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帮扶,也感受到‘娘家人’对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安全和生活所需的诚挚关爱与支援。”

No.5

疫情结束后,医患关系还这么好就值了  

在这样一场血与火的战斗的,医患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升华。医护人员也得到整个社会更多的敬重和关心。

汪芳教授说,新冠肺炎患者由于无法得到家人照顾,同时对病情又非常担心,因此特别渴望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因此,自己只要有时间,就会尽可能地多和他们说说话,安慰安慰他们。

“现在,有的病人虽然不知道我长的什么样,但听着我说话的声音,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就能把我认出来。”汪芳教授说,好多时候,病人的那种依赖让自己深深感动。

2月19日,是第二批医疗队来武汉的第12天,这天一件突发的事件使患者的晚饭没有了着落。

事情是这样的,快到饭点的时候病区得到通知,负责我们院区餐食的厨师由于感染新冠肺炎刚刚确诊并被隔离,正在积极联系其他饭店对接餐食安排的工作。

一直等到晚上八点,晚饭还没有送来,为能尽快让患者吃上饭,医护人员自发地拿出了为夜班准备的一共四十多份自热盒饭送到患者面前,希望不让患者饿着肚子等。但没想到这四十多份自热饭盒最后一个都没有动,所有的患者都是在安静、耐心的等待。

患者们说:这些还是留下来给值夜班的医护人员吧,我们可以再等等,你们太辛苦了。

“感觉很温暖,疫情结束后,还有这么好的医患关系,就真的感觉很值了。”

汪芳教授说,病房的患者看电视时得知“治愈者的血浆可以治疗重症患者”后,纷纷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血浆,以报答国家对疫区灾民不遗余力的救助和医务工作者的巨大付出,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感恩祖国,彰显大爱。

6.jpg

武汉江滩公园入口处的志愿者

汪芳教授说,现在整个武汉市都对医护工作者特别尊重,已经封闭管理的江滩公园专门为医疗队员开放,为她们提供一个可以舒缓压力的最佳场所。“公园的工作人员还专门为医务人员准备了小礼物。”在装有小礼物的袋子里,还专门附上了一张感谢信,信中写道:“待到雾霾散去,武汉水务人邀你一起逛最美和江滩,看最美的樱花,游最美的两江四岸!”

7.jpg

一封感谢信

很多志愿者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医护人员购买医疗、生活用品。“像挂钩这样的小东西,原来我们一些同事没怎么带,但到武汉后,发现无论是挂口罩,还是挂衣服,都特别需要,但是却一时买不到。这个需求在公益群里被志愿者看到后,很快就给我们送来了,真是让人非常感动。”

8.jpg

送挂钩的志愿者和汪芳教授合影留念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患者的病情有了进一步的好转,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情稳定和康复患者的成功出院,大家共同战胜病魔的信心越来越强了。

No.6

谁不怕子弹,但作为战士这个时候就得你上战场  

可能之前比较熟悉的缘故,汪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并没有掩饰刚去武汉时的“怕”与“苦”。

出发时在飞机上,队员们集体的沉默,有人偷偷抹眼泪;

到武汉入住酒店后一遍遍、仔仔细细地给房间做消毒;

来到医院上班后,即使在清洁区刚开始也不敢喝水、吃饭;

患者突如其来的病情恶化及惊心动魄的抢救;

回到“临时的家”,整个人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

严重的失眠,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刚到武汉时,穿着防护服感觉很冷,随着气温升高,穿着防护服又像掉进了蒸笼;

……

但汪芳教授直言,确实怕、确实苦,但并没有人因此而退缩掉队。“作为战士,谁在战场上不怕子弹,但是这个时候就得你上战场。”

她告诉我们,在这次战斗中,党组织起着带头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的尤为突出。

据悉,北京医院两批医疗队共有143名医务人员,带队的是院长王建业教授,参加的医护人员均为医院的骨干,其中有一半多都是党员。为更好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医疗队专门成立了临时党总支。

汪芳教授告诉我们,在战斗的洗礼中,原来的很多群众都积极申请入党,希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来以前,对党的感受没那么深的人,都常常被触动了,一下子提高了对党组织的信任。深刻体会到在这样的疫情面前,如果没有国家的强烈支持,没有党的有效领导,是不可能这样高效应对的。”

经过20多天的奋战,病区收治的第一批病人不少已经出院,汪芳教授的微信公众号“汪芳新视界”也开始正常更新了,从上周开始,她还陆续通过媒体发表了自己的“抗疫日记”,甚至到江滩公园跑了步……

在最近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

可就在我感觉到后怕的时候,脑海里回响起那天大家在车上唱歌的声音: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阅读数: 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