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月第一期 >>
此次播客汇总了本杂志2020年1月的文章。《心律学》杂志已经步入了第十七年。从本月起,本杂志除了是心律学会和心脏电生理学会的官方期刊外,还是儿科与先天性电生理学会的官方期刊。在2018年,本期刊以最多的被引用次数(总计14,412次)继续在心律失常领域杂志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的影响因子是5.225。我要感谢我们的作者,读者,编辑,审稿人和工作人员对期刊做出的贡献。
1
本月的第一篇文章是Kosiuk等人的“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参数的影响:RIPPAF随机临床试验”。作者随机对1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通过短暂前臂缺血进行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或假手术处理。结果表明,RIPC降低了房颤的诱导性和持续性。RIPC以前曾在其他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使用过,但机制尚不清楚。它是否可以不通过电生理手术减轻房颤负荷仍有待研究。
2
来自Oh等人的下一篇文章标题为“健康人群中血压,血糖,总胆固醇和身高体重指数的变化对房颤风险的影响”。作者研究了韩国国民健康保险公司(National National Insurance Insurance Corporation)的700万患者,并在5年的随访期内,记录了每次临床访视期间血糖水平,血压,总胆固醇和BMI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没有心血管合并症的人群中,这些代谢指标较高的变异性与新发房颤的风险密切相关。这些发现表明,临床前期的代谢失衡可能在房颤的后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
Bunch等人撰写了以下文章,标题为“有或没有房颤和颈动脉疾病的患者卒中和痴呆的风险”。他们研究了11,000名患者,发现房颤和颈动脉疾病都会增加卒中,TIA和痴呆的风险。AF和颈动脉疾病并存则进一步增加了两个终点事件的风险。房颤消融可改善卒中和TIA的预后,尤其是在患有颈动脉疾病的患者中。这项研究表明,两种疾病的共存会增加风险,并提示房颤消融可降低这些患者卒中和TIA的风险。
4
接下来是Hutt等人的文章,标题为“卒中风险极高的患者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Watchman设备在CHA2DS2-VASc≥5的患者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入选了104名成功完成Watchman装置植入的患者。大多数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在Watchman植入后,除两个患者,其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45天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 接受终生阿司匹林治疗,部分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经过一年的随访,只有3例患者(占 2.8%)发生卒中。在类似的高卒中风险的人群中,年卒中风险在未接 受抗凝治疗时约为12%,即使接受华法林治疗仍大于4%。这些发现表明,在这种高风险人群中,左心耳封堵器可以降低卒中的风险。
5
下一篇是来自Wallis等人的文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口服抗凝剂治疗的血栓栓塞,出血和死亡风险对比:基于总体人群的研究”。作者研究了香港的52,000名新发房颤患者,确定了8520名使用口服抗凝药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高龄和既往颅内出血病史使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而非口服抗凝剂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他们发现与使用抗凝剂者相比,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栓栓塞和死亡的风险显着增加。这些发现表明,即使在出血风险高的人群中,也可以使用口服抗凝剂,以预防卒中和死亡。
6
Laredo等人撰写了下一篇文章,名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电风暴的导管消融”。这项多中心研究回顾性纳入了连续23例接受过24次射频消融治疗电风暴的ARVC患者。在1年的随访中,VT无复发的可能性为75%,复发的VT并没有显着影响长期生存。在3.9年中位随访后,有2例患者再次发生电风暴。这些发现表明,射频消融可有效预防ARVC患者再次发生电风暴。然而,这些患者进展为ARVC相关性心力衰竭,需要心脏移植以及死亡的风险仍然很高。
7
下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导管消融:日本大样本单中心的1021例手术回顾”。约有三分之一接受了WPW消融,其中55例为无症状WPW。总体成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3.5%和17.3%。低体重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成功率较低。没有死亡发生。5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虽然导管消融对小儿患者的心律不齐是安全有效的,但低体重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成功率较低。
8
接下来是Moore等人的论文,题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三尖瓣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一项多中心比较研究”。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通常需要进行三尖瓣手术,但是当人造材料或纤维组织覆盖三尖瓣环时,可能会阻碍导管消融。作者研究了136例这类患者,他们接受了针对239个心动过速的180次手术。他们发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环修复或置换手术后,导管消融成功率较低,心动过速复发率较高。这些消融手术也比常规的总手术时间和x射线照射时间更长。这些发现表明,对于三尖瓣手术后患者,需要新的方法来改善消融效果。
9
下一篇文章由Noel等人撰写,标题为“过感知问题导致设备拔除:当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走进死胡同”。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或S-ICD的植入正在迅速增加。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108名植入患者中,有6名(5.6%)患者,S-ICD必须被移除,原因是难以解决的过感知问题,包括肌电位过感知,P波或T波过感知,运动中发生频率依赖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导致的R波重复计数以及由室速消融后R波振幅降低导致的噪声检测。尽管术前进行了充分的筛查,但在没有可用的校正程序的情况下,信号过感知仍然是S-ICD的主要问题。
10
接下来是Afzal等人的标题为“使用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远程心律监测期间假阳性传输的发生”的文章。在为期4周的研究期内,对植入了用于监测心房颤动,隐源性卒中和晕厥的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器的患者,其所传输的所有的连续远程数据进行了回顾。总共695个远程传输。作者发现,远程监测期间的假阳性率很高,从46%到86%不等,具体取决于植入参数。需要对这些传输数据进行判断,以避免误诊和临床管理中的潜在错误。
11
Hakemi等人撰写了以下论文,标题为“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四极与双极电极: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中心的分析”。作者评估了176,000例手术的数据,并使用了联邦医疗保险和联邦医疗辅助计划服务中心在2010年至2015年之间(即四极导线开始临床应用的时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CRT导线放置失败率和膈肌刺激率均降低。然而,这些手术结果的改善并未转化为长期预后的统计学显着差异。目前尚不清楚在接受CRT植入的老年患者中,四极导线较双极导线是否在死亡率方面存在优势。
12
接下来是Eichenlaub等人的“评估电生理装置植入的新的超低量辐射方案:用于装置植入的极低射线透视方案”。作者开发了一种新的超低量辐射方案,该方案包括减小脉宽,增加最小铜制滤过器的厚度,降低探测器接收剂量,减小脉冲频率以及对新植入设备的图像后处理的设置进行优化。共研究了1173例患者,其中超低剂量组512例。作者发现,通过新的超低量辐射方案,他们可以显着减少设备植入过程中的辐射暴露。减少的辐射可能对医患双方都有好处。
13
以下文章由Joung等人撰写,标题为“额外的抗心动过速起搏方案,可进一步减少ICD的不必要放电”。在Shock-Less研究中,比较了室速区不超过3个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序列和快速室速区中不超过1个ATP序列的患者,与接受额外ATP序列的患者的总电击次数。在平均20个月的随访期内,进行了额外ATP的患者, 室速放电次数 减少了39%,而快速室速放电次数减少了44%。这些结果表明,在临床实践中,设置 比常规方案更多的ATP序列与更少的ICD放电有关。但是,由于作者没有收集有关晕厥的数据,因此不清楚是否增加晕厥的发作。
14
Knight等人撰写了以下文章,标题为“小儿长QT综合征和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检测和级联筛查”。作者回顾性地研究了基因测试的应用,并跟踪了美国6个中心的级联筛查的结果。315名索引患者的家属对级联筛查的接受率为75%。阳性的先证者基因测试可使级联筛查参与率增高。级联筛查在39%的家属中检测到阳性结果,每个家庭约有1人。参与级联筛查的阻碍主要是家庭选择,而因保险覆盖范围的阻碍则少得多。这些发现表明,级联筛查可有效地鉴定具有致病变异的亲属。但是,其参与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5
下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口服香叶基香叶基丙酮可增加人心房组织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Geranylgeranylacetone(GGA)是一种上调热休克蛋白的化合物,热休克蛋白 是重要的分子伴侣,可调节细胞内正常蛋白质量控制的维持。作者用安慰剂或GGA治疗患者3天,然后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期间收集左右心耳组织。结果表明,GGA治疗3天与心耳中较高的热休克蛋白表达水平有关。这些发现为将来使用GGA增加热休克蛋白水平并治疗心脏病(例如术后房颤)铺平了道路。
16
De Almeida等人撰写了下一篇文章,名为“人肺动脉下漏斗部内有由特异性的心脏传导细胞构成的心内膜网络”。在非结构性心脏病中,右室流出道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作者对成人心脏进行了连续的组织学切片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他们能够追踪从前乳头肌底部到室上嵴和肺动脉下漏斗部的特异性心肌传导细胞。在这些部位也发现了过渡细胞。这些特殊的心肌细胞可能是RV流出道心内膜心律失常的起源。
17
接下来是Chinushi等人的文章, 题目是“肾自主神经刺激引起心律失常潜在风险增加:肾动脉导管消融的作用”。作者在静脉口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使用十极电极导管对犬肾动脉的近段进行神经电刺激。消融前,神经刺激会增加血压,心率,并常可诱发室性心律不齐而消融减弱了这些作用。这些发现表明,肾自主神经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频繁发作的治疗靶标之一。
18
下一篇是综述文章,题为“心电图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诊断和管理”。由 Finocchiaro等人撰写。作者讨论了心电图在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管理中的作用,重点讨论了在不同临床条件下,合理的应用和解读心电图会有不同结果。
19
接下来是由Gabriels等人撰写的实践文章,标题为“何种情况越大则越好:使用27F无电极起搏器输送鞘管进行股静脉电极拔除”。作者描述了他们使用一种新技术的经验,该新技术使用27F Micra输送鞘管进行股静脉电极拔除。
20
本期还包括3个心律协会文件。第一个是由Cronin等人撰写的“ 2019专家共识声明: 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这是本期的特色文章。由我们的在线编辑Daniel Morin博士对主要作者进行的全面采访可在www.heartrhythmjournal.com网站上找到。Martinez等人撰写了第二份文件,名为“缺血性心脏病中室速的导管消融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第三份文件来自Stiles等人,题为“专家共识声明:优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设计和测试,是对2015年版共识声明的更新” 。
希望您喜欢本次的播客。我是《心律学》主编陈鹏生。
我是《心律学》杂志主编陈鹏生,再次感谢各位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