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心声|林逸贤:临床医生学超声 “势”不可挡

形势比人强。

对“势”的关切,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偏爱”。正在来临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代,超声等影像能力的提高,将成为介入医生的一门必修课。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主席、香港亚洲心脏中心主任,嘉诺撒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林逸贤教授说:“临床医生学超声‘势’不可挡。”

微信图片_20191208202637.jpg


No.1

“介入超声专家”未来将越来越多

一间房,一张床,一台仪器,一个医生,这是很多人去医院做超声检查时的印象,在临床医生眼里,超声科医生是他们的“眼睛”,有时也是他们的“救火队”。但在林逸贤教授看来,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在采访中,林逸贤教授谈到了一个自己创造的名词——“超声介入专家”。

他表示,在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超声只是作为术前诊断的一个手段,而在介入治疗中,无论是术中整个过程的指导,还是各种器械作用的充分发挥,都离不开超声影像。因此,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代对超声医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将逐渐超越那个单纯的“超声”行业。

超声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这一“武器”在应用时更加便利有效。

“一是我们进入老龄化社会,瓣膜病患者会越来越多;二是我们需要研发出更适合国人特点的器材,提出更加适合国人的治疗方案。这两个大的趋势都需要更多能够理解介入治疗的超声医生来配合。”林逸贤教授说,未来,“介入超声专家”将来会越来越多。

No.2

三维时代,超声在介入治疗中的优势更加明显

同时,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在做瓣膜疾病介入治疗时更离不开超声。林逸贤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已经开始进入三维时代,三维超声无论在图像质量和成像速度方面都可以更好地评估瓣膜病变。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二尖瓣、三尖瓣膜病变时,优势更加明显。

1.gif

三维超声显示瓣膜(TrueVue) 

“除了三维超声技术本身的进步,超声技术与影像技术的融合也非常重要。”林逸贤教授说,“例如EchoNavigator,据我所知,厂家一直在不断改善升级,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将X线与超声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满足介入手术不同的需求。”

2.gif

EchoNavigator (心脏介入实时导航)

林逸贤教授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超声检查是治疗中的一个十字路口,决定着下一步的治疗方向,也关系着患者的命运。如果把超声和临床隔离,超声医生不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只是看到影像图,那么就可能会产生漏诊、误诊,而临床医生只看超声报告对病人的治疗帮助也不大。所以需要临床医生去学习超声,因为临床医生对病人的实际情况最了解。

在林逸贤教授看来,虽然介入超声最终是为介入服务,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它的重要性。他特别指出:“比如说,超声做得特别好的人,他甚至可以反过来教临床医生怎样去做手术。因此,我就说,在二尖瓣介入里,没有第一术者之分,有时候超声医生比我还重要。”

No.3

把介入和超声分开是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

“超声做的越多,对心脏的三维理解就越好。”林逸贤教授表示,通过这个过程,医生不光会对心脏的结构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可以加深他对介入器材的理解。

“一个介入医生拥有超声背景非常重要,也许并不需要自己去亲自做超声,但在超声方面的培训必须要加强。”林逸贤教授指出,站在医生的角度,把介入和超声分开是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他打个比方说,就好比厨师烧菜,烧菜的过程是做介入的过程,但是对食材新鲜度、份量大小等的把握就是超声,如果你对这些不了解就很难做出一道美味佳肴。

今年上半年“声火相传——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结构工作坊”期间,林逸贤教授等专家演示了5台精彩的介入手术及介入心脏超声教学,其中包括经食管超声(TEE)指导下的左心耳封堵、房间隔缺损封堵以及二尖瓣脱垂治疗等。在手术中,术者将超声知识和介入知识融汇贯通,深入浅出的为介入医生和超声医生进行讲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3.jpg

声火相传林逸贤教授全程超声引导左心耳封堵

林逸贤教授说,超声与影像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趋势,它让术者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对疾病的理解也更全面。而且它让手术在变得更加简化的同时,也更加安全。

No.4

规范化培训,让“超声伴我行”

林逸贤教授指出,做几百个心胸超声以及至少200例食道超声,这是一个进入介入行业的医生必须要做的。

据他介绍,在港澳地区,年轻医生进入心脏心内科的时候,有3-6个月的时间是在超声科学习,半年的介入学习,还有一部分电生理培训,甚至会跟着胸外科医生查房。三年之后,他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他既学到了介入,又学到超声的知识,虽然专业水平还比不上专门的超声医生,但在临床上,对于病人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林逸贤教授强调,时代发展到今天,超声和临床早已打破界限,相互整合渗透,但在大陆,医学生在临床和超声方面划分的太早,导致介入医生缺乏超声知识,这就进一步开加强对介入医生的超声知识培训。目前,中国已经有很多这种中心,但规范化培训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年轻的医生来到心内科,不要太早地决定他是应该做介入,还是超声。要给他时间,让他自己选择。像挑女朋友一样,有了比较才能找到更适合的。”在学习方法方面,林逸贤教授建议,“让年轻医生多参加培训,多跟不同中心的医生合作,在还没有定型的时候就给他们有机会去接触超声。经过培训,这些年轻的术者慢慢成熟,这样,相比于一般介入医生,他们有更好的超声知识体系。”

据介绍,不久前,林逸贤教授提出了“超声伴我行”的理念。他表示,在经历了专业学习、与介入医生的互动成长后,他将更加有信心对与超声结伴同行,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介入医生。

阅读数: 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