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 2019|十五载春华秋实,当复盘和回顾成为习惯

1.jpg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有一些行为刚开始看起来似乎作用微小,但在长久的坚持下终会显示出意义。2019年11月9日,CTOCC 2019结束了2天的手术演示,正式进入复盘日程。尽管每个病例复盘时,可能只有很少的几个关键点可供讨论,但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下,术者和听众都在不断成长,也让CTOCC成为了中国年轻医师期待的学术殿堂。

2.jpg


十五年见证中国CTO发展与成长

3.jpg

此次会议正值CTOCC十五周年,葛均波院士首先发表了一段“煽情”的致辞。当大屏幕上出现首届CTOCC参会专家的合影时,葛均波院士回顾了当时成立CTOCC的初衷,虽然时光久远,但他还能说出当时会议上的许多细节。经历了十五年的发展,CTOCC每年例行合影中的成员越来越多,在所有会员的努力之下,我国CTO的成功率、规范化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葛均波院士随后介绍了CTOCC注册研究的一些数据更新,CTOCC注册研究从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CTOCC成员的大力支持,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临床数据,描绘出了中国CTOCC的整体轮廓。CTOCC注册研究每年不断更新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CTO-PCI水平的提升。总体看来中国大多数CTO-PCI以桡动脉入路为主,对侧造影的使用率逐步增加。最近两年基于ADR设备的显著增加,逆向路径使用略有减少。尽管患者合并症和CTO病变的复杂性增加,但中国的CTO-PCI的成功率保持稳定,同时主要并发症和MACCE显著减少。


CTO-PCI是指征还是技术优先?

4.jpg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以“If you want to be a master of CTO PCI: Indication”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说尽管自己不是一个CTO术者,但是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希望能给各位CTO术者提供信息,引发思考。徐波教授首先回顾了EUROCTO、OPEN-CTO、IMPACTOR-CTO、EXPLORE、DECISION-CTO、REVASC等几个关于CTO的循证研究,其中在CTO-PCI治疗的获益方面出现了矛盾,究其原因,可能在适合CTO-PCI指征患者的选择上存在偏差。而从阜外医院的CTO注册研究来看,不论是否符合CTO-PCI指征,CTO-PCI的成功率都是相似的,而且在短期(1个月)时临床结局也并未出现明显不同,但时间拉长至5年时,两组无论在MACE事件、全因死亡率、心衰发生率方面都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符合指征组长期预后更好。因此徐波教授强调,在当前CTO-PCI成功率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选择更适合CTO-PCI指征的患者或许是各位术者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手术虽已结束,思考却从未停止

CTO病变可谓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困难复杂领域,因为困难,所以有挑战性;因为困难,所以更加谨慎;因为困难,所以要复盘得失。两天高密度手术之后,紧接着对所有手术挨个复盘,这正是CTOCC的特色。主旨演讲过后,各位术者开始轮流对自己所做的手术进行剖析与复盘。能够进行CTO-PCI的专家都是顶级术者,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放松,几近苛刻,无论是器械选择、策略制定还是技术细节,永远在精益求精。

每场手术直播结束的时候,术者都会简要回顾病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在隔了短短一到两天再度复盘的时候,他们又会有新的感触:高宪立教授调侃自己“运气比技术重要”,张斌教授对导丝运用的独到见解,李成祥教授思考CTO累及分叉时的操作细节等等,通过复盘去找优势、补不足,总结经验继而指导之后的临床,正因为各位术者的精勤不倦,才成就了“大师”之名,也无愧于“大师”之名。

每个人在学生时期应该都被老师教育过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CTOCC每位术者在互相切磋的同时,也是在向观众进行演示和教学。每个手术都要在事前做好准备,想好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策略;事后反复琢磨,寻找每一处更加精进的可能。所谓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或许在他们自己看来只是自然而然。这样的CTOCC,无论是来到现场还是网络观看,你都应该亲身感受。

0.jpg

阅读数: 669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