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向定成:再接再厉,携手同行于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新征程

1.jpg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言:“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在医疗救治模式的创新历程中,胸痛中心建设,无疑便是这样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在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即将于2019年11月1-3日在广州召开之际,严道医声网有幸采访到大会执行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同时也是带领团队最早在我国探索实践胸痛中心建设的专家——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邀其和大家分享对于胸痛中心建设的经验和思考。


别眨眼,四大会议亮点抢先看

作为我国胸痛中心建设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过去九年见证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胸痛中心的发展。本次会议的召开,也备受瞩目,向定成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四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在培训上,这次会议培训课程做了很大的改革,内容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课程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胸痛中心理念的普及,让大家理解到在中国为什么要建胸痛中心,让大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部分内容与过去的培训是相同的;而本次大会培训的主要亮点是在第二层次,也就是如何建设好胸痛中心,过去我们针对这个问题的培训主要是告诉听众胸痛中心要实现什么目标,但从本次大会开始将着重转向如何做好胸痛中心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即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你参加了培训并且认证听讲,回去就可以建好胸痛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在每一个培训环节增加了专门的讨论时段以解决听众存疑的问题。

第二个亮点是质控,质控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今年会议有专门的质控论坛与再认证,这次会议上我们要推出胸痛中心常态化的外部质控机制,以更好的督促内部质控机制发挥作用,保证胸痛中心建设的质量。同时将质控与再认证结合起来,在做好质控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证,使再认证更加简化和高效。

第三个亮点是我们把胸痛中心原来的模式进行拓展,从胸痛中心强调区域协同体系解决急救问题逐步拓展到“三全”模式,即胸痛中心建设中融入全域覆盖、全程管理以及全民参与的理念。

第四个亮点是创新,我们针对“5G时代信息技术与急救”专门开了一个论坛,特别邀请到葛均波院士做论坛主席,带领临床专家和一些信息技术领域创新企业,一起探讨如何利用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胸痛中心中的自动化信息化采集这个瓶颈问题,以最大限度地解放急救一线的劳动力。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蓬勃发展

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的专家之一,向定成教授在2010年就率先提出建立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理念,他深知,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并且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可推广的模式十分重要。因此他与团队潜心研究胸痛中心的建设思路和方法,不断思考、调研。最终,在团队的不断摸索和当时众多学术领头专家的支持下,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总医院)于2011年底建成了国内首家具有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的胸痛中心。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已从起步走向相对成熟。2019年7月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单位已累计达1063家。三年前胸痛中心总部成立时,曾做出过承诺——“在三年内建设1000家胸痛中心”。因此,1063这个数字,不仅表达了胸痛中心数量的增长,更意味着胸痛中心“三年1000家”承诺的兑现。

向定成教授欣慰地表示,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发展速度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快。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现状。从医疗体系来看,我们有足够的数据来表明,目前在建立了胸痛中心的区域,只要病人跟医护人员接触了,总体的救治效率和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患者的获益是非常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和心衰发生率,病人愈后得到了显著改善;胸痛中心模式推广之前,我国心肌梗死的院内死亡率在10%以上,目前已经下降到3%以内;另外,由于救治及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降低了患者治疗的医疗费用。

但同时,向定成教授也指出,相对于我国的临床需求,目前胸痛中心建设又远远不够。全国至少有一万多家的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目前仅4000多家医院注册,1000多家医院通过认证,普及度还远远不够。

向定成教授经常和同事开玩笑,“希望退休后不论去哪里旅游或走亲访友,万一发生了急性胸痛,我们不用担心,因为到处都有胸痛中心。”这也是向定成教授对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最真实的愿景。


“质”、“量”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

缺一不可

谈及当前阶段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向定成教授表示:

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外部质量控制机制,对此,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已经达成共识,这次胸痛中心大会也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和推广。具体思路是由全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制定统一的标准,各个省/地区的胸痛中心联盟来负责抓本地区胸痛中心外部质控。

第二个问题是胸痛中心建设的认证数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要加强培训、教育,让胸痛中心建设更加规范和高效,更多的医院通过认证,这也是我们当前正在做、未来仍将长期做下去的一项工作。

第三是胸痛中心的模式要改变,已经通过认证的这些单位要向“三全”模式发展。胸痛中心是一个抓手,但不能永远停留在急救这个环节,需要更多地向预防和康复两端发展,让已经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能够活得更好、不要再次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不要得这个病。


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与欧美相比

“差异”多于“差距”

我们胸痛中心建设起步比美国整整晚了30年,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欧美国家相比,向定成教授认为“我们既有不如人之处,也有超越欧美之处”。

首先从理念上,我们从开始就强调的是区域协同,不再是单纯院内绿色通道作为起点。

其次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三全”模式,即疾病的全程管理、全域覆盖和全员参与,在动员社会能力方面已经超越了欧美当前的实践。

在流程信息化方面,2011年我们就把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应用在胸痛中心上,比如我们建立了远程传输系统,提高了诊断的效率,而美国在那个时候大多数还是采用车载的传真机做院前和院内信息沟通。同时我们有全国统一胸痛中心认证和质控的数据平台,这在美国目前也还没有完全实现。

另外在发展速度上,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行政力量的优势,在各级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效率要比欧美国家高很多。

我们的认证体系针对性更强,更符合我国当前国情下的医疗发展现状,我们有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和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同时,向定成教授也表示,我们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不断的去改善。包括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


道阻且长,携手共进

在胸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加入进来,作为国内胸痛中心建设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先行者,向定成教授结合自身参与胸痛建设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年轻医生的建议和期许。

向定成教授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胸痛中心建设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第二要增强职业责任感,胸痛中心的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只有带着责任感来从事这项事业,才会有信心和耐心克服各种困难;第三点是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若在医疗改革的大潮中,只作为旁观者,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第四点是要积极创新,胸痛中心建设理念要与时俱进,同时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回顾过去,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成绩喜人;展望未来,胸痛中心建设之路仍道阻且长。期待未来,更多像向定成教授这样的致力于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的专家能携手并进,以梦为马,共同推动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质”、“量”的不断发展,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阅读数: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