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CC 2019 | 霍勇教授:以胸痛中心为范本,六大中心为依托,促进多学科、多病种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3.jpg

由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即将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现代胸痛中心的发祥地——魅力羊城广州召开,欢迎您的到来。

大会主席话亮点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介绍到: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的召开,对于推进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当前,胸痛中心建设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期间特设有“院长论坛”,将重点围绕胸痛中心建设与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规划,区域协同专科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的建设、医院MDT管理、医联体建设、模式体系创新建设),以及如何推进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如何抓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等多个胸痛中心建设进程中总结出的核心/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质控是胸痛中心未来工作的重点,会议期间特设有“质控与再认证论坛”,将全方位、多角度为大家呈现如何持续性改进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大会重视“三全”理念,期间讲题设置将涵括疾病全程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参会人员包括心血管医生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多个行业人员,相信期间所碰撞的新思想和交流获得的新知识将为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提供新动能。

胸痛中心旨在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完善医疗体系

尤其是最近5年来,在政府、社会、行业和广大心血管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胸痛中心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将技术植入体系,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有效降低了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等在内的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有关资料表明,胸痛中心有效降低了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降幅为30%-70%。并且通过区域胸痛中心建设模式的延伸和预防康复工作的开展,以及和基层医疗体系的衔接,使得多个市/区(如天津市)心肌梗死人群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胸痛中心建设不仅实现了多学科联合诊疗,而且实现了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诊疗服务。胸痛中心建设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针对胸痛这类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巨大获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医疗模式的优化、推广,能够促进针对临床学科大部分重要疾病的关键环节进行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特别是在国家卫健委、各个省市卫健委以及有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胸痛中心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下,包括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等行业组织不断强化胸痛中心培训、认证和质控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共计1063家,包括基层版和标准版。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整套胸痛中心培训、认证(再认证)和质控体系,目前设有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下设4家区域认证办公室和2家区域再认证办公室,现已建成49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有超过4000家医院处于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接下来将在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也不断推动胸痛中心模式在心血管专业内不同亚专科间、区域内的延伸和推广,此举将提升我国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完善现有医疗体系。

多级联动、广泛参与

促使胸痛中心建设迸发新活力

胸痛中心建设应基于医疗机构层面,针对重大疾病进行标准化、体系化建设。随着胸痛中心模式的延伸,它可以有效地推动入院前急救体系、基层医疗机构、社会、公众、政府等多方联动。参建医院和医生深切地感受到胸痛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医疗模式互联互动,而且使得重大疾病救治效果改善显著,并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心血管医生们的主动性。当前,胸痛中心建设多方联动、共同建设下已经形成良性循环,接下来必将迸发“雨后春笋”般的成长活力。

胸痛中心建设为

“以健康为中心”诊疗模式提供范本

胸痛中心建设模式,在横断层面上讲是多学科的整合,从纵断层面讲,胸痛中心实现了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医疗服务。这种模式既可以在专业内延伸,从胸痛中心到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瓣膜病中心、心脏康复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等,同时也实现了心血管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延伸,比如说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等等。通过上述这些中心联动,实现区域延伸,这种区域的延伸不仅是疾病救治体系和救治网络的连接,胸痛中心体系本身就体现出从急救到预防,从急病处理到慢病管理的延伸。

接下来,胸痛中心建设应当有效地实现“三全”模式,也即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全域覆盖使胸痛中心的网络更加密集;全员参与是指包括公众、基层医疗机构、院前救治、院中救治、院后康复,以及二级预防,最终实现预防筛查救治康复的全程管理。通过“三全”模式,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医疗体系从专业层面上的完善和连接。此举将有力地推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实行,为施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

开辟心血管疾病防控新战线

基层医疗应该说是整个卫生健康体系的网底,是守门人。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存在着条件差、水平低和联动性差等系列问题,以致于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当前胸痛中心建设在大医院有标准版,基层医院有基层版,未来将有更多的胸痛中心进一步延伸到基层,乃至到乡、村级社区医疗机构。目前有很多生动和实际的例子,能反映出胸痛中心的前线在不断延伸。通过将越来越多的乡镇医院以及村医组建成为胸痛中心建设的“哨兵”,这些“移动的医院/医生”可更加有效地筛查、预警、检出高危或心肌梗死患者,更加高效、快速、准确地将该类患者送至胸痛中心。接下来将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帮助力度,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胸痛中心建设的未来,是没有胸痛!胸痛中心建设不仅仅是救病人更重要的是促进疾病的筛查和预防,这一点至关重要。接下来将联合全国更多的地区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救治理念从“救治”向“预防”转移,实现医疗体系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此举将惠及更多、更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在采访最后,霍勇教授呼吁广大心血管领域医疗同仁,要将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视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一次誓师大会,接下来要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借鉴胸痛中心成功的经验模式,在临床多学科、多病种中推广开来,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新的力量。

4.jpg

阅读数: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