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前
顺行不通
我们不妨试试
反弹“琵琶” 逆道而行
2019年6月22-23日
一场“华山论剑”,点燃广东学术热浪
各大学术“门派”云集至此
学术大师 高手过招
看似轻松的交谈 实际却暗藏玄机
现场为何掌声不断 激情满溢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别急
让我们一起走进“2019逆向CTO直通车”
中国古代守城术的至高境界为“反其道而行之”,当常规思维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候,“逆”或许会变成“顺”,逆向思维会比常规思维取得的效果更佳。
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医师分会、广东省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RPR)”于2019年6月22-23日在广东召开。
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逆向会访谈间——CTO直通车,采用专家访谈的形式,邀请CTO领域有经验的医生,在轻松的聊天氛围中对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分享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谈笑皆鸿儒 共探逆向“洞天”
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友朋。六个专题,一天半的访谈交流,与其称之为一场活动,倒不如称其为志同道合的友人间难得的“一期一会”。在谈笑间共话逆向CTO的发展巨变,分享经验、交流心得。
在各大专家酣畅淋漓的交流中,有哪些“学术亮点”引人深思;在一场场“头脑风暴”里又有哪些“奇思妙想”让人惊叹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
——CTO术者人才梯队建设
CTO被称为“最后的堡垒”,引起热门讨论,很多医生对其显示出极高的参与度和热情。围绕年轻CTO术者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峻青教授代表年轻一代术者对中国第一代冠脉介入CTO术者浙江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进行访谈。
杨峻青(左)、傅国胜(中)、陈纪言(右)
傅国胜教授认为,面对中国庞大的CTO病变群体(每年超10万例)的临床需求,任何一个成熟的冠心病介入医生都应该学会做CTO,大的中心和基层医院可分梯队、分层级进行诊疗。年轻医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善于琢磨、善于运用、善于向其他专家学习,因为任何一位医生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学会取各家所长,补自己之短。不要着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一定能成为一位成熟的CTO介入医生。
陈纪言教授提到,做CTO不但需要经验和技术,还需要体力,老一辈的CTO术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下降,应该把重任交到更年轻的术者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培训下一代的工作当中去。年轻医生要进行系统学习,并对每一例病例进行复盘分析,才会进步更快。
器械创新,带来颠覆性革命
——逆向CTO-PCI介入治疗前沿趋势
逆向CTO从以往只有个别专家可以掌握的技术,已经逐渐被更多术者掌握,大大提高了CTO的开通效率,改善了病人预后。
修建成、钱菊英、李妍、马剑英(从左至右)
对于逆向CTO-PCI介入治疗的前沿趋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认为,得益于器械的进步,逆向CTO不再是一个掌握在极少数专家手中的技术。但CTO是对病变的全面理解,各种技术的掌握、综合策略的制定等都非常重要。在运用中,理解流程带来的规范理念,但不要机械性利用,要在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马剑英教授对各大CTO流程图做了详细形象的讲解,并结合自身经验做出非常好的推荐,认为CTOCC的流程图解详细,是对CTO入门术者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CTO-PCI治疗的规范性有很大帮助,更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大多数的术者。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妍教授阐述回顾了CTO介入器械进展,她说道:“我们生在最好的时代,遇到CTO器械的大发展大革新”CTO流程提供了很好的指向,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更依赖于良好的器械。
三位专家对于逆向CTO如何通过病变、如何控制血肿以及如何通过侧枝,也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厚积薄发,熟能生巧
——CTO介入治疗年轻术者的培养
逆向技术的诞生和实施,极大促进了对血管结构的理解、对正向的促进以及正逆向导丝的交汇。对年轻术者而言,要遵循怎样的学习过程或方式,才能更快得到提升,尽快掌握CTO技术。
张立(左)、窦克非(中)、李妍(右)
李妍教授通过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对年轻医生有所借鉴。她认为,年轻术者在学习中要本着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导丝基本功的操控训练、病变由简单到复杂的尝试,来体会导丝在CTO过程中的触觉反馈和对导丝操控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尝试一项新技术之前,对新技术的名词理念要先学习、后操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认为,要想成为一名CTO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要熟练掌握、用心体会病人的病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等基础知识,更要在动手之前了解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和特殊情况的处理,在心里无数次演练,做好全面准备,才能上台。
主持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立教授总结道,CTO-PCI技术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只有全面掌握了知识,才能有快速的成长。
循道而为,择善而行
——逆向CTO介入治疗规范与普及
张斌(左)、严道医声网俸云波(右)
大会执行主席张斌教授逆向CTO一年的操作量达到228例的惊人数字,并且创下了一天做9台逆向PCI的世界纪录。对于逆向CTO介入治疗规范及普及,他认为,规范和创新存在一定矛盾,但规范是必须的,要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做手术也要有规律要遵循,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年轻医生首先要把简单的CTO-PCI做好,逐渐过渡,循序渐进;国产厂家也要努力创新发明一些工具,提高手术效率。
百花齐放,各派相长
——CTO介入治疗各流派之争
CTO介入是亚洲医生最早开始的,特别是日本医生,他们一直在CTO介入的理论和手段上引领潮流,其冠脉CTO手术成功率也很高,而欧美医生也迅速崛起形成自己的流派,随着中国医生技术的快速提升,“中国流”的优势也凸显出来。
张励庭、张斌、Gerald Werner、李成祥(从左至右)
对于各个流派的孰优孰劣,德国Gerald Werner教授认为,随着技术和器械的进步,这种个性化的发展是必然的结果,并不能简单地去比较,双方各有优劣。但不管是何种流派,审时度势,因人而宜才是根本。
张斌教授基于丰富的CTO介入经验和中国国情,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比较高效的手术风格,并介绍了他独有的CTO理念——ESC,即Efficient(效率)、safe(安全)、cheap(经济)。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对于正向失败后,选择逆向还是ADR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他总结了自身300多例病患的术式比率(正向59%、逆向26%、ADR15%),认为对于一个成熟的术者,正向为王,逆向和ADR作为一种补充的手段必不可少,三种术式都要熟练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TO介入治疗器械选择
对于CTO介入治疗的器械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提出,器械选择要讲究个性化,要根据病变的解剖结构选择不同的器械,也要根据导管室的器械配备以及术者本人对器械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来选择,所以很难所有人用一种模式。每个器械都有长处和短处,没有所谓的“神器”,只有规范操作。新的器械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新的器械都是好的,对任何一个新的器械都要采用比较审慎的态度,积累经验以后再去推广。
曹宇(左)、葛雷(中)、柳景华(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院柳景华教授认为,任何器械的应用一定要结合病人的解剖和临床情况,以及自身的对器械的熟悉程度和应用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器械的长处。CTO器械的发展依靠临床术者,也需要医工结合,中国已经是时候通过医工结合创造更多国产的可用的器械,未来可期。
CTO逆向会,以实战为目的,一切都可落地,绝对纯干货,理论靠边站。“安全、有效、节约”这三个词几乎所有专家都在反复强调,教会年轻术者“要做一个好医生,而不是好匠人。”
六场访谈,场场精彩,在谈笑间抽丝剥茧,难题迎刃而解,赢得赞声如潮,话语间口吐莲花,引出感悟万千,访谈间构筑缤纷的CTO课堂。
通过专家的指点加上自己的反思,或许灵犀一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于用之、精之、悟之,自我点燃、自我激励,再举一反三之,最终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