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会2019|逆向CTO-PCI:经验已然成熟 普及开始启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40年前深圳蛇口工业区提出的一句振聋发聩的口号。

40年后的今天,在逆向CTO介入治疗领域,中国的医者“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再次将时间和效率的旗帜高高举起,开创出了中国特色的逆向CTO介入治疗路径。

1.jpg

第四届逆向介入治疗CTO 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

——————

6月22日~23日,“第四届逆向介入治疗CTO 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一个个精彩报告,一台台高超的手术,无一不在见证着逆向CTO介入治疗的发展已然成熟,正在走向效率与安全兼得的新阶段。

会议只有一天半的时间,但安排极为紧凑,规格很高,用很多参会代表的话说,是“干货满满”。

大会主席、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林曙光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致辞,中国冠脉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发起者葛均波院士,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德国介入专家、EuroCTO Club主席Gerald Werner教授,日本昭和大学横滨市北部医院Masahiko Ochiai教授,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林斯德教授等国内外CTO领域的大师悉数亲临现场授课,上千人的大厅,直至今日会议快结束仍然座无虚席,参会者全神贯注,如饥似渴,这种学习态度让大师们都深感震惊。

2.png

国内外顶级专家共赴RPR-CTO 2019

WeChat截圖_20190624101629.png

特殊的峰会,特殊的吸引力

林斯德教授在致辞中称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为一个“特殊的峰会”,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一位基层的医生代表在会下接受采访时说,与自己参加过的很多相比,逆向会的最大特点是就干货多,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讲实践,在讲怎么做,自己收获很大。

从手术演示看,最大特点就是“强” 日本的Masahiko Ochiai教授,德国介入专家Gerald Werner教授以及国内的CTO介入大师——大会执行主席张斌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刘映峰教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汝磊生教授等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手术演示。这些不同风格的专家几个人一组,共同登上手术台,就手术策略进行分析,并一步一步地展示了自己的高超技艺,为大家提供了一场回味无穷的大餐。

3.jpg

与会专家共同观看手术演示

4.jpg

手术过程惊心动魄,主持专家凝神观看、心系一处

——————

从课程内容看,最大特点就是“新” 新到什么程度?很多都是最近一年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葛雷教授、张斌教授的“我过去一年的逆向PCI新做法”,李成祥教授的“我近一年逆向PCI的新技术”,黄河教授的“我过去一年的逆向PCI新灵感”,体现的无一不是当今逆向CTO介入领域的最新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用张斌教授的话说,这个“新”,就是体现在效率、安全和成功率上。突出这个“新”就是要消除一些人对逆向PCI技术的疑虑,让他们亲眼看到逆向PCI技术确实是安全有效的。

从学术态度看,最大的特点就是“真” 本次论坛上,特议安排了众多专家 “现丑”,把自己的失败病例和困难病例拿出,在自己的经验教训警示年轻的者少走弯路:“励精图进马加鞭:我从长时间完成的逆向病例中学到的那些事”(何鹏程),“蓦然回首阑珊处:我从逆向失败病例中学到的那些事”(张斌),“我最困难的逆向CTO病例一例”,“一例看似简单,却通过多策略逆向PCI开通的病例分享”(窦克非),“一例铤而走险,却化险为夷的逆向PCI开通的病例分享”(李长岭)……这样一个个直面手术中艰难时刻的报告不但让代表们印象深刻,并引起了大家的深深思考。

此外,本次论坛还特别注重基础的培训,无论是手术策略的制定,还是器械的准备与选择,都组织了大量的专家共同探讨。不少参会代表都表示,这样的培训对于逆向CTO-PCI的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WeChat截圖_20190624101629.png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

在我国,无论是日本流、欧美流,还是“中国流”都有自己的推崇者,此前在不少学术论坛上也都组织过相关的辩论和讨论。本次论坛上,出席的不仅仅是国内的拥趸者,更有这些流派代表性专家的现身说法。Gerald Werner教授、Masahiko Ochiai教授分别亲自对“欧洲CTO俱乐部逆向PCI共识”、“日本CTO俱乐部逆向PCI共识”进行解读,葛均波院士也对“中国逆向CTO-PCI的规范与共识”进行了介绍,让大家可以原汁原味地了解国内外这些看着完全不同的技术流派的思考方法和优点。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不管是哪一个流派,体现的都是不同探索者的勇敢与无畏,只要符合患者需要,能够体现术者专长,这样的技术就是最好的。

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使以往认为逆向介入技术神秘,不可轻易探索的医师,勇敢地尝试逆向介入技术。近年来,虽然逆向介入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大大提高了CTO-PCI的成功率,但在一些人眼里,学习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比例高,仍是很多人过不去的一个坎。而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就是通过一位位大师的现身说法,把大家认为神秘的技术展现出来,告诉大家,如果按着规范的操作流程,你也有可能成功。作为一位普通术者,你可以去向所有的大师学习,而不必囿于门户之见。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唯有如此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5.jpg

张斌教授现场授课

——————

在这方面,大会执行主席张斌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和不断摸索,如今他每年的CTO-PCI手术量在400例以上,其中逆向CTO-PCI就有200多例,手术的成功率达90%以上。

对于CTO-PCI治疗,张斌教授提出了“ESC”理念:E代表Efficient(效率);S代表safe(安全),C代表cheap(经济)。在他眼里,由于患者众多,中国的医生无法像日本医生那样精雕细琢,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对他而言,虽然非常重视基础的夯实,重视细节的把握,但更重视的是创新,是不拘一格。他经常讲的就是不能按照书本生搬硬套和手术过程需要简洁化,要去除不必要的步骤。与张斌教授不谋而合的是,中国在逆向CTO-PCI方面卓有建树的大师,如葛雷教授、李成祥教授等,也都是这种理念的信奉者。对很多初学者来说,你可能还不敢去碰逆向CTO-PCI,但这种精神你不能不学学。

在同欧美、日本等流派大师共同交流中,中国专家的努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许。虽然中国目前尚未像欧洲和日本一样拿出自己的逆向CTO-PCI共识,但观点正在统一。真正成形、得到国际学界认可的中国流派已经呼之欲出。

在这个征程上,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始终都是最好的推动者之一。

WeChat截圖_20190624101629.png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葛均波院士在报告中引用的诗句。

据葛均波院士介绍,Progress CTO Study表明,全球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前瞻性注册研究中CTO成功率接近90%。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共20个中心进行了3122次CTO介入治疗,其中RCA占55%、LAD占24%、LCX占20%,有52%采用逆向导丝技术,27%采用正向导丝技术,逆向技术已经成为了主流。但在我们国家,CTOCC Registry Study 2016-2017年数据表明,中国CTO患者采用逆向技术的比例还较少,约为23.4%左右,其中17.5%为前向途径失败后转为逆向途径,因此,未来,逆向技术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6.png

学员们在认真听讲

——————

普及和推广势在必行,但也绝非易事 会议期间,我们与若干来自基层医院的学员进行了交流,他们有的是第一次参会,有的已经连续参加过三次了,虽然多数人都表示收获很大,但同时也表示自己每年实际遇到的CTO病例还是很少,普遍只有10~20例左右,一些学员此前还没有真正开展过CTO-PCI手术,因此对于逆向技术还是感觉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也有学员对这一技术是否有必要普及到县级医院也有不同见解。事实上,尽管干货超多,但会议毕竟只有一天半的时间,学员们要想把专家们的绝招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还是需要不断继续学习。

与畏难情绪相比,盲目乐观者同样不可取 不少专家都表示,虽然在很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逆向CTO-PCI技术已经可以又快又好,但对于术者而言,并不意味着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对于CTO-PCI而言,正向、逆向、ADR技术同样重要,绝不可厚此薄彼,只有更全面地掌握这些技术,面对不同患者时,才能为他们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会议现场,大会精心安排、高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CTO直通车同样吸引了众多学员现场聆听,驻足观看。

7.png

受到学员们欢迎的CTO直通车节目

8.jpg

现场参会学员驻足观看

——————

  此外,要想实现逆向CTO技术的普及,我国的临床研究水平还亟待提高。正如葛均波院士所说,一项新技术的成熟必然要经历探索、总结经验体会、再实践、总结、形成套路的过程。逆向CTO技术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数据,我们应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介入体系。

9.jpg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尽管有人对逆向CTO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还心有疑虑,但真正的行者已经启程。在漫长的岁月里,希望有更多对这一技术有着真爱的朋友加入进来,同行致远。

阅读数: 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