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13日
中国·杭州
2019年4月12日-13日,第十七届《心脏节律管理新进展》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对会议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有幸采访到第十六次出席会议的黄从新教授,邀其和我们分享关于心律失常器械植入治疗现状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和思考。
严道医声网:您多年来对“心脏节律管理新进展研讨会”这一学术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第十七届会议召开之际,首先请您简单谈谈您对这一学术平台和评价和对会议未来发展的祝愿。
黄从新教授:
从2003年至今,《心脏节律管理新进展》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17届,其中我参加了16届,见证了会议在推动心脏节律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每届会议举办期间,众多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心脏节律管理相关的最新学术成果及临床经验,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心律失常防治的基础、临床与教学发展,是极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衷心的希望这一平台越办越好,在今后的学术交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严道医声网:心脏器械植入治疗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请您简单盘点近年来在心律失常器械植入治疗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
黄从新教授:
心脏节律管理一旦发生问题,有效治疗必不可少。既往研究证实,药物治疗对于心脏节律疾病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无法实现根治。因此,器械植入治疗成为心脏节律疾病中的重要诊治策略。
目前临床诊断心脏节律疾病主要依靠体表心电图和Holter,但上述方法诊断效率低、监测时间局限,无法动态连续观察患者病情。近年来,器械植入治疗相关研究进展迅猛,大量新型植入器械层出不穷。其中,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凭借性能优、体积小、确诊率高的特性取得广大心血管医师的一致好评。将该设备植入至患者皮下,可长期监测心脏节律活动,从而获得患者全部心律活动信息,有助于正确评价患者病情预后,并且可用于患者治疗疗效的长期随访。这些新型器械的上市极大地推进了心脏节律性疾病的治疗,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严道医声网:随着植入器械的优化和循证医学的积累,心律失常器械治疗的舞台必将愈发广阔, 您认为未来心脏器械植入治疗还有哪些发展方向?
黄从新教授:
就当下治疗现状,器械植入治疗对心脏节律性疾病管理极具潜力,但国内器械植入工作较欧美发达国家远远不足。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国内普通民众、医护人员对于植入式器械在心脏节律疾病诊疗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深。目前国内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但植入式器械手术仅2000-3000台,远远小于突发心脏意外事件的患者人数。因此,建议从心血管专科医师做起,加大科普力度,让全社会民众意识到器械植入对于心脏节律性疾病治疗的作用;
其二,植入式器械价格昂贵,各省份间医保报销比例不一,尚有诸多省份未将植入式器械纳入医保范畴,普通民众难以承受植入式器械的高昂费用而贻误治疗,相关部门应重视该问题,出台政策给予支持。
此外,应从专业领域层面对植入式器械从业者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监管。植入式器械不同于简单服药治疗,只有经过严格培训、考试、持证上岗的专业医师方可进行手术操作,并且在开展相关诊疗工作中应严控适应证范围,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让病人获得最大化的安全有效治疗。
遗憾的是,目前在医疗基础研究领域国内团队缺乏建树,大量新型医疗器械、药物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均始于欧美发达国家。今后应努力攻坚基础研究,研发出原创于中国、具有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精良医疗设施,让中国患者早日用上我们自主研发的安全、先进的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