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资讯89期|体重增增减减,竟会增加女性心血管风险;阿司匹林滥用率在房颤或静脉血栓患者中仍居高不下……

upfile

2019年3月第二周(总第89期)

 ▲体重增增减减,竟会增加女性心血管风险

 ▲阿司匹林滥用率在房颤或静脉血栓患者中仍居高不下

 ▲房扑患者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要点有哪些?

 ▲肾动脉去神经消融领域迎来新技术,酒精消融同样安全有效

 ▲GuideLiner、Guidezilla使用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FDA发文警告,订合器使用需警惕不良事件风险

心血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体重增增减减,竟会增加女性心血管风险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健康,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达到健康体重。但很现实的是,往往有些人可能在某阶段下定决心减肥后体重很快达标,一段时间后却又反弹,于是再次开始减肥历程,如此形成循环,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Yo-Yo”体重。殊不知,这种“Yo-Yo”体重模式会增加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今年EPI/Lifestyle 2019大会上,研究者Aggarwal介绍了这一研究。研究纳入485名20-79岁的女性,使用AHA Life’s Simple 7评分系统(包含体重,饮食,吸烟情况,运动,血压水平,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体重波动的女性无论是在Life’s Simple 7评分系统综合评分(OR 0.18; 95% CI 0.09-0.37)还是最佳得分(OR 0.35; 95% CI 0.19-0.66)方面都表现较差。而且,随着波动次数增加,Life’s Simple 7得分也有所下降。其中,没有妊娠史的女性更容易经历体重波动。

研究者称,体重波动带来的影响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压力,而且这种快速的波动,往往减下去的是肌肉,长上来的却是脂肪,间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对于一些女性来说,不如选择维持现有体重。

阿司匹林滥用率在房颤或静脉血栓患者中仍居高不下

微信图片_20190310095716.png

对于房颤或静脉血栓的患者来说,各大指南均认为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并无额外获益,因此并不推荐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然而真实情况却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同时服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

最新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没有明确的适应证,仍有37.5%的房颤或静脉血栓患者在服用华法林的基础上还服用了阿司匹林。随访1年,与单用华法林的患者相比,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总出血率、主要出血事件、因出血去急诊或住院的发生率均较高,但两组间静脉血栓事件却无显著差距。

大多数患者双药联用可能仅仅是因为自我感觉这样做会更安全,或是不愿改变治疗现状。因此,管理患者抗凝治疗的医生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他们应充当起告诉患者这样做反而可能有害的角色,减少不必要的阿司匹林应用。下载原文

房扑患者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要点有哪些?

房扑往往与房颤伴发或先于房颤发生,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卒中预防不仅包含房颤的管理,同样也包括房扑。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推荐,可以根据房颤的危险因素管理指导房扑的抗栓治疗。但是,目前关于口服抗凝药(OAC)在房扑患者中应用的数据还相对较少。

最新发表在Europace上的研究显示,相比孤立性房颤或房扑进展为房颤的患者,CHA2DS2-VASc评分≥4分的孤立性房扑患者服用华法林后有更好的临床结局,同时也提示房扑患者启动口服抗凝药治疗需达到更高的CHA2DS2-VASc评分。此外,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房扑患者来说,或可考虑服用新选口服抗凝药。

相比房颤,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低,因此目前房扑消融治疗也是I类推荐。大多患者消融术后无需继续口服抗凝药,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术后会出现新发房颤。因此,除非我们可以确定患者术后不会发生新发房颤,最好还是维持口服抗凝治疗。

肾动脉去神经消融领域迎来新技术,酒精消融同样安全有效

2009年,澳大利亚Krum教授首次提出可以采用肾动脉去神经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历经十年发展该技术也有了新进展。与以往射频消融技术不同的是,Peregrine系统通过将酒精注入血管周围达到消融效果,操作更为简单,消融深度也更深。目前这一技术已获得CE Mark认证,其短期随访结果也在CRT 2019大会上公布。

TARGET BP研究纳入45名接受肾动脉酒精消融去神经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规律服药(至少包含一种利尿剂和其它两种降压药)的基础上血压仍控制不佳(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85mmHg,24小时平均收缩压≥135mmHg)。随访6个月时,诊室血压(-18/10mmHg)和24小时动态血压(-11/7mmHg)均较基线有所下降,且并未观察到有主要不良事件发生。

TARGET BP研究的结果固然可喜可贺,但对于患者来说,仅仅看到降压效果并不能使他们下定决心去手术。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这种降压效果能否对死亡率和患病率产生影响。此外,TARGET BP OFF-MED和TARGET BP I研究也将进一步探索能否将这一技术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展。

GuideLiner、Guidezilla使用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现如今,PCI治疗的冠脉病变难度日趋复杂。GuideLiner(Teleflex)和Guidezilla (Boston Scientific)延长导管支撑力强,可以帮助介入器械更好地通过一些扭曲或者重度钙化的病变,在PCI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这类器械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如何令人期待。

根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以及用户设备体验中心(MAUDE)的数据,Guidezilla和GuideLiner在真实世界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导管断裂(GuideLiner 58%,Guidezilla 40%)、未能通过病变或损伤PCI器械(GuideLiner 23%,Guidezilla 13%)以及冠脉夹层(GuideLiner 14%,Guidezilla 2.5%),最常受累的冠脉为前降支和旋支。但是,这些器械不良事件的真实发生率其实是掌握在生产商手中的。

GuideLiner和Guidezilla哪种器械更佳目前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作为一名介入医生,我们可以做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尽量轻柔。

FDA发文警告,订合器使用需警惕不良事件风险

订合器(Staplers)是指手术中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可以把切口订合在一起,从原理上来讲就像订书机一样。订合器使用简单,缝合严密,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推崇。然而,就在订合器前景一片大好之际,FDA却发文警告,订合器使用需警惕不良事件发生。

2011年1月至2018年3月,FDA共收到超过41,000份关于外科订合器和内部订合器的医疗器械报告书(MDR)。统计显示,累计死亡事件达366例,严重损失事件超9,000例,订合器功能不良更是多达32,000例。最常见的问题包括订合器功能不良,对吻不良,对吻困难,无法对吻和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或再次手术,也有可能增加其它并发症风险。

目前订合器在外科手术和体内应用中的推荐等级为I类。而这一调查结果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样是否合适。因此,FDA将继续招募生产商和专家组共同讨论订合器的适应证以及如何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通过这两条最新资讯我们也可以发现,现如今临床上所使用的器械并非都是完全安全的。因此无论是内科介入器械还是外科手术器械,即便是已经上市,我们仍应密切关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情况。


感谢大家关注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高雅楠

文字编辑:黄 敏    

后期制作:子 琪 蒋京花


阅读数: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