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S2019|从香港到世界,看“第三只眼”优化冠脉介入国际视野

由香港亚洲心脏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举办的“CIPS 2019 Coronary Imaging & Physiology Summit”(2019冠脉影像与生理峰会)于2019年1月19号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Prince of Wales Hospital)成功举办。会议上多位介入心脏病学专家进行了手术及腔内影像学检查的直播演示,并结合真实病例对IVUS和OCT的影像特征与冠脉病变的生理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讲解。

1.jpg

林逸贤教授开场致辞

2018年12月1日开幕的香港亚洲心脏中心,约有10名心脏科医生提供服务,手术室于2018年8月已开始投入服务,已为约80名病人进行血管造型手术等服务。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亚洲心脏中心林逸贤教授在会议之初进行了开场致辞,他指出,腔内影像学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普及影像知识,更好地的优化PCI,本次会议聚焦于心血管腔内影像和介入手术,邀请了来自日本、欧洲、香港本地的心脏专家进行手术演示及授课,并进行网络直播,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手术演示:

全方位展示腔内影像学技术

2.png

手术演示花絮

在PCI快速发展的今天,腔内影像对指导PCI治疗实践、改善患者预后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影像学和功能学方法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也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此次会议期间,圣玛丽安娜大学医院的Takumi HIGUMA教授、亚洲心脏中心的Vincent Chi-yan TSANG教授、林逸贤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Bryan PY YAN教授分别带来了三台精彩IVUS/OCT指导的复杂PCI手术演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腔内影像技术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和重要作用。

3.jpg

会议现场主持专家

术中,Premier医疗中心的William Chi-kin CHAN教授、伊利沙伯医院的Alan Ka-chun CHAN教授 、香港玛丽医院的Frankie Chor-chueung TAM教授以及日本札幌心血管中心的Takurou SUGIE教授针对不同腔内影像技术的特点以及其在不同病变中的应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4.jpg

手术团队合影

腔内影像作为研究动脉的“第三只眼睛”,不仅可以帮助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同时也可以对斑块负荷程度、易损性等其他精细化结构进行评估,对于改善PCI结果大有裨益,在选择对患者使用何种影像手段时,要根据病变的类型灵活选择不同的腔内影像技术,如IVUS、OCT或FFR。


精彩讲座及病例分享:

畅谈腔内影像学相关临床经验

影像学是评价冠脉病变并指导治疗的重要方法,随着冠脉影像技术的发展,IVUS和OCT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医生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冠脉病变、制定更加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案。

5.png

精彩理论授课

会议期间,香港玛丽医院Dr. Anthony Yiu-tung WONG、香港博爱医院Dr. Chi-wing WONG、伊利沙伯医院Dr. Alan Ka-chun CHAN、广华医院Dr. Jaclyn Chi-lin CHAN、飞利浦Mr. Salvatore GLIUFFRIDIA带来精彩的专题讲座,其内容涵盖冠脉功能学检查中静息Pd/Pa值与FFR的异同,以及静息Pd/Pa的特点及其优势,瞬时无波型比率(IFR)相关的临床研究,OCT读图的基本技巧,IVUS和OCT如何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iFR/IVUS联合治疗PCI的益处。

6.png

临床病例分享

在病例分享环节,各位专家通过分享真实病例的诊疗过程介绍了腔内影像学相关临床经验。香港玛丽医院的Frankie Chor-chueung TAM教授介绍了OCT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香港屯门医院Ho LAM教授介绍了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中的应用,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医院Takumi HIGUMA结合真实病例介绍了OCT的临床应用价值,香港葛量洪医院Raymond Chi-yan FUNG教授讲解了复杂PCI中腔内影像学的应用技巧与价值,香港博爱医院Yu-ho CHAN教授详细讲解了OCT的优缺点与技术要点。

7.jpg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对器械、操作技术及术者经验要求很高,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此次会议通过手术直播演示、现场讨论以及病例分享的形式围绕OCT和IVUS针对腔内影像学的临床价值和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与会者对于冠脉腔内影像学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阅读数: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