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张斌:“逆风飞翔” 让CTO介入治疗更精彩

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

有一种境界,叫“逆风飞翔”,

有一种治疗,叫“逆向开通”。

愿你眼里有星辰和大海,

心中有勇敢和梦想,

愿你找寻真实,找寻心之所向,

行你所行,听从你心。

12月26日,逆向PCI研习社,

逆风展翅,向阳而生,

带你找寻另一种真实与可能!

编者按: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介入治疗中,有一位医生以“逆向开通”技术为特长,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并多次在国外进行手术演示和指导,让国外专家对中国的CTO-PCI技术刮目相看,他就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

今年年底,张斌教授组织的逆向PCI研习社(第一期)就要开班了。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严道医声网小编见到了张斌教授,并听他讲述了自己的CTO-PCI征程和梦想。

1.jpg

会场内,张斌教授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与会专家授课


逆行  将不通的路走通

张斌九十年代攻读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原主任陈传荣教授的研究生。在陈传荣教授的教导下,张斌接触到了心血管介入治疗方法。

2.jpg

早年间,张斌教授与导师陈传荣教授合影留念

“当我90年代刚入行学习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时,觉得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是既神奇又有前途的手术。一条阻塞的血管,经过微创治疗后完全通畅,病人的症状也消失了。”张斌说,虽然当时大多数医生出于对“吃射线”的担心,不愿意去选择做介入医生,但自己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相对于外科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也可以说是一条“逆行”之路:将一根细细的导引钢丝,放进纤细的血管,在无法直视的情况下,依靠造影和术者的感觉,将钢丝送到病变的部位。一台手术当时平均要三四个小时,穿着重达30多斤的铅衣,高度紧张地看着影像仪器,在如今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甚至已经无法想像当时在开始进行这项新疗法时的各种艰辛。从先是看导师做手术,然后尝试着做一台手术中简单的部分,过一段时间做复杂一点的部分,张斌就这样一步一步成为一位独立的介入术者。

从“无奈”到“深爱”,张斌的介入之路,似乎走过了千山万水,又似乎,只在那一个回眸的瞬间,只在那一转念,就已经身在其中,豁然开朗。

3.jpg

不管是在职业生涯中,还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张斌教授时常“逆流而上”


逆向  CTO病变治愈率大大提升

CTO因其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纤维钙化,介入治疗难度大,成功率较低,且手术并发症相对较高,有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后堡垒之称。通常情况下首选正向技术开通CTO病变,但在临床中,也还是会有一些病例,顺向导引钢丝无法通过病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血管有较好的侧支血管供应,可尝试采用逆行导引钢丝反向通过闭塞病变处,从而完成手术治疗。这就是所谓的“逆向开通”。这一技术最早由葛均波院士2005年在TCT会议手术转播上成功使用,后来国外企业进行了器械的改进,使得这一技术逐渐开始广泛应用。

顺行不通,逆可能就是顺。在CTO的手术过程中,张斌逐渐掌握并喜欢上了这一技术。“逆向能够使困难的病例,特别是正向失败的病例取得成功,使得整个CTO的手术成功率达到90%以上。” 张斌说。

自2016年开始,张斌教授搭建了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这一平台,专门针对逆向介入治疗进行探讨。这一平台的建立,帮助以往认为逆向介入技术神秘、不可轻易探索的医师,勇敢地尝试逆向介入技术。2018年6月23-24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逆向介入治疗CTO高峰论坛(RPR-CTO Summit 2018)上,有一个“一波五折” 的高难度经典逆向CTO手术病例。在这一病例中,张斌教授展示了一个由正向失败转为逆向,再失败重新正向,再次失败又进行逆向开通,再次反复后终于通过逆向开通的病例。

4.jpg

一波五折的手术演示:正向→逆向→正向→逆向→逆向

“CTO并不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路线进行,往往有惊喜,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不断更新手术策略。CTO的魅力就在于变幻莫测,应该边做边想,而不是老是停在那单纯的猜想。我认为手术遇到困难时,要衡量是否其他方案会更优,某一种方案坚持做下去,并不一定会成功。CTO手术不要一根筋,术中要动态调整策略,要学会随机应变。”张斌指出,CTO逆向介入治疗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选择室间隔支或心外膜侧支循环,然后建立轨道。

“逆向介入治疗常用的入路方式为前向经桡动脉和逆向经股动脉,前向经桡动脉支持6F/7F指引导管,逆向经股动脉支持7F指引导管;导丝一般选择Sion(主导导丝)、Fielder XTR、Sion Black(病变较迂曲时选用);微导管一般选择Corsair、Finecross。”在实践中,张斌不仅对逆向开通的技术和器械进行了优化的比较,而且对应该注意的细节也都一个一个地认真总结了下来。

在网上流传着他的一篇“逆向CTO老司机的必备套路”。在这68条经验总结中,除了策略的设计,入路的选择,导丝、球囊的操作之外,甚至精细到了输液架不放置在显示屏和术者之间;冲管时不要对着同事;要使用吸水性好的铺单等等非常具体的安排。在第20条尽量别淋湿自己的脚上,张斌写到,千万不要淋湿了自己的脚,很多单位使用一次性的根本不吸水的铺巾,血会流到自己的脚上,非常难受,难受了就会影响术者的心理状态。

在很多的论坛上,人们都为张斌的精湛技艺感到惊叹,但铸就他如此之高的成功率背后的,除了高超的手术技巧,还有他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严谨。实在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他则主张学会放弃,不要错上加错。“我们不是神仙,病变复杂程度在自己武功以外的,趁着没有给病人造成损伤,该放弃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放弃。”张斌说。“现在CTO-PCI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最好的专家也许在99%以上,我们更需要琢磨更多的东西,效率、安全和为患者节省更多的费用。”


逆转  世界开始倾听“中国声音”

“You are not human!”

今年年初,张斌受邀访问瑞士第四大医院——洛桑沃州大学中心医院(CHUV),并在该院进行了两天的手术演示。4例CTO手术都是在本院失败的,看到张斌手中轻松完成最后一台时,该院心内科主任发出了上述由衷的赞叹。

6.jpg

最近几年,张斌频频受邀到国外进行手术演示,其中既有英国、瑞士、新加坡、阿联酋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肯尼亚、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伊丽莎白二世医院提供了8个病例让他选择,他们按照原来接待日本专家的习惯,认为他会根据自己的把握程度选择2~3个进行手术,没想到的是,张斌竟然全部接受了。

7.jpg

实际上,早在2016年,张斌教授就曾应邀出席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院主办的心脏手术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第一个在英国演示逆向心脏介入手术的中国医生,并获得英国医生一致肯定

这样的一种自信来自大量的手术经验的积累。张斌说,在高润霖院士、葛均波院士、陈纪言教授等专家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CTO介入治疗水平可谓突飞猛进,中国一大批医生已具备国际一流高手的“身手”。由于人口绝对数量大,中国CTO病人数量也多,因此相比国外医生,中国的医生在实践方面积累的经验更加丰富。

和中国其他很多专家一样,张斌也在国外学习过PCI技术。2000年,张斌曾在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留学。在中心主任林延龄教授的指导下,他的PCI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新加坡期间,一起学习的还有来自日本及其它国家的医生,大家一起相互切磋,既提高了技术,也增进了友谊。现在到发达国家进行手术演示,让张斌颇为感慨。他说,当年自己在新加坡学习时,广东省人民医院全年的PCI手术量只有300台左右,而发展到现在,全院年手术量已达7000多台,而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当时的手术量是2000多台,现在变化并不大。这见证的是中国PCI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

这种传授与学习的关系,开始逐渐“逆转”。

在CTO-PCI路径方面,原来主要是欧美流和日本流为主导,但随着中国医生技术的快速提升,“中国流”的优势也开始突显出来。“日本医生的特点是特别精细,成功率高,但是效率比较低;欧洲做法注重效率,但是精细程度不如日本。”张斌说,日本医生每天一般只做2台手术,每台手术要四五个小时,这在中国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CTO-PCI治疗,张斌有一个“ESC”理念:

E代表Efficient,需提高实战中逆向介入治疗的效率。 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在整个逆向PCI手术过程中注意各种策略的灵活转换。比如逆向PCI中的最关键步骤之一,如何通过侧支循环,在选择侧支循环时不能按照书本生搬硬套。其二,手术过程有时需要简洁化,去除不必要的步骤。以高效为目标,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才能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更快速地完成CTO PCI手术,使患者获益。

S代表safe,就是要更好保障患者的安全。一是如何防范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提前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补救预案。其次是避免手术时间过长,日本CTO手术经常一做则四五个小时以上,容易造成病人及术者受到的辐射更多,以及造影剂的大量使用。如何保障安全性,时刻以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上,在中国现有的医疗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C代表cheap,就是要更加经济,要在保证安全和高效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器械和检查的情况下完成手术,为患者也为国家节省医疗经费。

据介绍,张斌平均每年的CTO-PCI手术量在400例以上,其中逆向PCI就有200多例。

8.jpg

张斌教授也在国内各学术会议上通过精彩授课与手术演示,不遗余力地传递介入技术

在中国的CTO-PCI治疗中,张斌以快速和不拘一格而著称,但他告诉我们:这是建立在自己大量的手术基础之上的。现在有的学生一上来就想学这种导丝飞快通过CTO的操作,而不去体验导丝在斑块中的感觉,无论钙化和非钙化斑块,这让他感到非常担心。

“我希望他能到荆全民老师那里去学习一下导丝技术,因为他用的XT的软钢丝,可以让初学者慢慢地找到感觉。”张斌说,一定要有PCI的基础,熟练掌握导丝技术,才能再去追求所谓的效率。成为一位合格的CTO-PCI术者,一定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走下去、学下去。“病人的生命交到你手上,你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在最近的一次讨论中,有人提及张斌的成功率太高时,他谦虚地回应道,“我的成功率不是100%,只有学会了ADR(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才能进一步提高成功率。”但对于ADR,他同样表示,国外专家的操作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中国专家完全可能后来居上。

张斌同时表示,在很多人眼里,逆向技术是最难以掌握的CTO-PCI技术,但其实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按照自己总结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操作,完全可以攻克这个堡垒。至于如何学习逆向技术,他直接就打起了广告:“上我们的研习社嘛!”


逆向PCI研习社(第一期)

12月26日 ┃ 中国 广州

精选手术演示,身临其境带你感受实战

精彩理论教学,系统掌握逆向知识要点

精心病例复盘,大师亲自解读成败病例

精髓倾情奉送,独家秘笈首次全面披露


张斌教授等您!

阅读数: 232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