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借助腔内影像学的“眼睛”,认识CHIP

CHIP-高风险群患者治疗研讨

(台湾-竹苗地区)成功举办

1.jpg

严道医声网讯:

CHIP(Complex Higher risk Indicated Patients)是近年来国内外备受关注的一个新概念,指对高危、复杂病变患者进行的介入治疗,尤其是那些因多种因素限制无法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针对这类患者如何开展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热点所在。2018年8月19日,一批经验丰富的台湾专家齐聚台湾新竹,展开了深刻的学术交流。严道医声网有幸邀请新竹国泰医院廖智冠医师、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吴叙平医师、新竹台大医院谢慕扬医师就研讨会精髓展开专访。

2.jpg

三位专家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


从他人的经验中得到升华

每位介入医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CHIP-高风险患者治疗研讨会举办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病例展示分享,寻找他人病例中的“美感”所在并加以借鉴,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提升个人技术,提高介入医师对于CHIP患者的管理能力。


如何理解CHIP?

3.jpg

廖智冠医师作精彩分享

谈及对CHIP的理解,廖智冠医师表示:对于每一位接诊的患者,临床医师都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冠脉介入领域,并没有绝对的简单病变,小心大意则有可能使相对简单的病变变为为CHIP的范畴。因此CHIP的精神就在于以患者为中心,不可低估病变复杂程度,仔细慎重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IVUS/OCT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诊断和优化治疗中有何独特价值?

4.jpg

吴叙平医师作精彩分享

IVUS作为上市较早的腔内影像学技术,已累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而OCT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病变细节。谈及IVUS/OCT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诊断和优化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吴叙平医师表示,在LM分叉病变及LAD远段病变中,联合应用IVUS/OCT可以准确评价病变特征,判断严重程度,可谓是一种理想的成像手段。但目前受限于医保政策,联合应用IVUS/OCT并不普及。


IVUS/OCT在AMI患者中有何不同?

5.jpg

谢慕扬医师作精彩分享

谢慕扬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CHIP会议提出讨论的病患——Complex PCI加上内颈动脉狭窄合并中风,当下病患即是CHIP(PCI合并 on going cerebrovascular disease)。我们都知道,IVUS成像无需阻断血流,获取影像较为方便;而OCT在成像过程中则需要注射造影剂。因此,当遇到怀疑自发性夹层的患者,为了避免扩大夹层范围,OCT就不是合适的血管内造影检查。而对于植入生物可降解支架(BVS)的患者来说,OCT以其极高的分辨率能够提供清晰的图像,在支架植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台湾CHIP研讨 任重而道远


就台湾目前的现状而言,由于医保、器械、医疗环境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医院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这样一个有所限制的大环境下,准确识别CHIP患者,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各地区间展开学术交流,相互借鉴经验,激荡出学术的火花,才能真正实现CHIP的精神。

2018年3月24日 台北

6.jpg

CHIP-北北基

2018年5月5日 嘉义

7.jpg

CHIP-云嘉区

CHIP-高风险患者治疗研讨会的足迹已经走过北北基、云嘉和新竹,越来越多的医师对CHIP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谈其精髓,以患者为中心,合理应用IVUS/OCT等腔内影像学技术进行指导,进行综合管理是根本。随着医疗技术与医师水平的不断提高,CHIP患者或将迎来曙光。


介入医师在CHIP领域不断前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CHIP-高风险患者治疗研讨会通过网络直播,感兴趣的医师可以随时翻阅感兴趣的内容,对病例进行反复钻研琢磨,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同时也推动了台湾地区介入医师在CHIP领域的不断前行。

阅读数: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