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6月29日-7月1日,第十六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在美丽的滨城大连如期召开。严道医声网有幸,就中国房颤疾病现状及房颤中心建设进展等问题,采访了大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
作为大会主席,黄从新教授首先回顾和总结了会议在推动我国房颤治疗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
征途二十载,持续举办十五届
见证房颤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
1997年,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两大学会的倡导下,心房颤动国际论坛这一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开始了会议的第一届。16年来,大会不改初心,始终坚持下面三个方面:
保持会议的前沿性、国际性与高含金量
大会吸收国内外房颤领域最新学术内容,参与会议的国内外老中青三代专家都以他们丰硕的学术成果展现在这个学术舞台上。可以说,每届会议都以很高的学术含金量在开展。
考虑受众需求,精心筹划栏目
大会在栏目和日程设计上,尽力考虑到各位医学同道的需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栏目就是诊疗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们希望不仅让众多的临床一线医生,也能让更多基层医生、基层医务工作者受惠,也让社会上的广大房颤患者受惠,这一直是我们最根本的目的。
真正做到“传帮带”,让中青年成长发挥
中青年医生在房颤会这一平台上,不仅实现了持续地学习进步,而且他们也将奉献自己的学术成果,并加强交流与合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这批中青年的成长,也提升了他们的学术品质。
黄从新教授欣慰地感慨道:“正因为如此,二十年来,我们这个会议才会越办越好,越办越大,越办越精。”同时,黄从新教授表示:会议将不懈努力,为起搏电生理领域,为中国心律失常防治领域,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出色的学科带头人和医务工作者继续做出贡献。
近20年来,房颤防治领域一方面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涌现,但另一方面,基础研究领域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黄从新教授就此谈到了房颤防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面对“十字路口”,任务仍艰巨
我们的事业将代代传承
机制尚未明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著名心血管学专家Braunwald曾经说过,21世纪心血管事业面临着两个疾病的挑战——房颤和心衰。这两种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
黄从新教授指出,目前关于房颤的研究非常多,但尚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够完全解释房颤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也正因为如此,房颤的治疗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治疗手段。也就是说,留给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我们一直在进步
尽管如此,但是房颤的研究、防治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以目前的导管消融举例:规律的心跳是由心脏窦房结支配的。既往我们并不知道除心脏以外,临近心脏的组织、血管和电活动能够影响心脏的节律。而研究发现,肺静脉的异位起搏点能够干扰或者触发心房规律的电活动,到一定程度引发房颤,进而提出了肺静脉隔离的概念。这也是目前我们消融治疗房颤研究的基石,并通过了临床验证,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房颤——我们必将攻克
然而,肺静脉触发仅仅是房颤中的一部分,不同类型的房颤,形成机制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我们赋予了很多任务:
(1)继续深化对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
(2)进一步探索临床上有效的防治方法;
(3)加强对与房颤相关的疾病的防治;
此外,黄从新教授提到:“我们要进一步培养一批年轻的专家,让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让我们的事业一代一代的的传承下去,让科学不断的深化下去。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人类的智慧必能够攻克房颤这一疾病。”
房颤中心建设的启动,开启了我国房颤规范化管理新时代,作为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黄从新教授从三个方面畅谈了房颤中心建设目前进展及未来的愿景:
打响遏制房颤的全民战争
“房颤中心建设有三个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第二,如何做?第三,效果怎么样?”
房颤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已经不用再多说,而房颤中心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规范对房颤患者全程管理的理念,使患者从中获益。房颤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各地都在加速建设。目前看来,房颤中心的建设速度推进之快,建设质量提升之速都超过了最初的预期。
房颤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有几大任务:
(1)建立筛查与随访平台;
(2)做好规范抗凝的普及与提高;
(3)进行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栓塞事件发生的普及与推广工作;
(4)房颤患者心律失常诊疗的推广普及工作;
(5)《中国房颤指南》的修订;
(6)房颤全程规范管理流程的制订;
(7)房颤介入诊疗的规范化培训
此外,我们还对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查,以此进一步发现问题,完善建设。
建设的成果很鲜明,后续我们要继续推进,要争取花5年的时间让我们能够迎接到房颤的卒中发生率、致残致死率明显下降的拐点,真正的达到全民小康,全民健康。
以新一代人的努力
继续推进中国房颤规范管理的进程
最后,黄从新教授还表达了对我国青年电生理医生的殷切期望:任何事业都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希望在我们的领域里,青年医生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思考,不断拓展国际视野,不断深化学术研究,让中国房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疾病的防治和患者的诊疗质量达到一个新的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