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意浓,花满城。四月的广州迎来了心血管医学领域的一次重要学术交流——2018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和2018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心律失常论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严道医声网有幸采访到了此次心律失常论坛筹备组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薛教授就会议前期筹备情况及会议安排作了详尽的解答。
薛玉梅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
严道医声网:
此次南方会心律失常版块分会场多,内容丰富,受到了广大参会代表的欢迎。作为心律失常论坛筹备组的秘书长,您一定付出大量的心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次会议心律失常版块的筹备情况及特别考虑?
薛玉梅教授:
组织有梯度的专家团队
南方会是紧接着CIT之后第二个比较大型的心血管综合会议,心律失常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与往年相比,今年邀请专家的力度更大,受邀参会进行授课或主持的专家超过200名。会议筹备期间,在专家邀请方面,我们考虑组织有一定梯度的专家团队来进行演讲、主持和手术演示。
在外宾方面,邀请了一些非常有声望的外籍专家和华裔电生理专家,比如美国心律学会的侯任主席Thomas F• Deering,英国的解剖学专家Yan Ho教授、Tom Wang教授等。同时,还邀请了著名的心律失常相关杂志主编,如美国心律学杂志《Heart Rhythm》主编Pengsheng CHEN教授,Circulation 心律学子刊(Circ AE)主编Paul Wang教授,他们这次带来了非常多的关于国际上心律失常领域的进展。这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的非常好的平台,国内专家也非常期待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在了解别人做什么的同时,也能让国外优秀的专家知道国内在做什么,这应该是这次会议希望达到的一个最高的境界。
从国内专家来讲,邀请的一直是在心律失常领域里富有声誉的前辈们,比如说各个学会的组委、副组委、常委,都是相关领域相当有成就的专家。特别是心律失常领域老前辈蒋文平教授,每年都非常支持南方会。毕竟每一个领域的进展都是在传承前一代人做的工作上,后人再去积累,再去创新。
重视中青年专家代表。南方会组委会非常重视青年专家、青年委员会的工作。现在一线的术者基本都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专家,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理念;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在全国的进展;活跃在全国有能力进行导管消融或者心律失常专科建设的地方,他们有成功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积累的丰富体会,所以我们也邀请了其中一些代表专家,与在电生理方面有一定的见解、而且对基础电生理掌握到一定深度的代表进行交流。
从板块上来讲,结合专家特点,从器械治疗到非器械治疗,既要有进展、有实践经验分享,又要有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器械治疗方面绝大多数内容着眼于如何在电生理领域结合电生理的发展和电生理的精髓去掌握这门技术和知识,再应用这些先进的工具去更好地实现心律失常的治疗。对于非药物治疗,比如房颤的抗凝、卒中的预防,我们跟英国伯明瀚大学Lip教授联合举办了房性心律失常-英国伯明瀚大学论坛,内容全面深入。
严道医声网:
我们知道,在心血管学界有着“北有长城会,南有南方会”的说法。由于南方会的规模很大,参会的基层医生也非常多,在面向基层医院推广心律治疗新技术方面,本次会议都有哪些安排?
薛玉梅教授:
多做有深度、有温度的培训课程
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普及大众。要把各种技术向基层推广,起码在治疗理念上要向基层医生以及广大患者传递,所以基层医院培训一直是一个重点。
每年的南方会会议设有有跟基层医生培训相关的电生理标测与消融培训会场。今年的电生理标测与消融培训课程,主要是以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题,这个项目是每年南方会的一个经典项目,每年主题不一样,比如去年是以房性心律失常——非典型房扑为主题,今年以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为主题,结合解剖、电生理特点、消融技巧、安全性等方面,邀请在该领域富有经验的国内外专家担任讲者。
另外还有一个基础电生理培训课程,由梅奥中心的查咏梅教授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李剑明教授一起担任培训讲师,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在南方会举办了五届。两位导师基于电生理标测的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电生理理论,同时通过会前精心挑选国内符合培训主题的病例演讲,邀请国内的电生理专家一起进行点评和剖析。这个项目基层医生都特别感兴趣,听众反映非常好,会场参加听课的医生一年比一年多。
新技术方面,我认为非常重要,但是任何时候都是基础理论知识最重要。新技术只是帮助我们去实现治疗,加深认识,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治疗。南方会上各个企业都有一些活动,邀请一些对新技术应用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授课,这些专家在讲课中结合应用新技术的经验,把治疗理念和标测使用方法跟在场的观众做分享。同时,在手术操作方面,还有一些更直观的培训,比如强生、雅培公司有一些模拟器,可以让术者更快的去了解这些工具。
到基层去做讲座,做手术交流。会议是一种集中交流的形式,其实培训应该是平时的工作。我们省内几乎每季度都会举办电生理青年术者沙龙,每次选一个中心,把当地主要术者以及省内对这方面感兴趣的青年术者集中起来,通过一边手术一边讲解的方式,或者当地术者做手术、导师在旁指导的方式,结合一些理论课程,让他们能够在方法上、策略上得到不断的提升。
严道医声网:
希氏束旁的室早消融风险很高,容易造成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需要安装起搏器。本次会议期间,您将就《希氏束旁室早消融:如何最小化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进行报告,能否为我们简单分享一下主要结论?
薛玉梅教授:
用客观的尺子来判断安全性
目前这个领域虽然涉及的病例并不多,但是患者往往都是年轻人,甚至是儿科患者。如果不治疗,不仅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远期还会影响心功能,个别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肯定是要治疗的。但是由于这里接近希氏束,大家都担心造成房室传导阻滞。我们在做的时候怎么样最小化这个风险?在这个方面我们团队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前期进行了动物实验,希望通过定量的方法让一个客观的指标来帮助我们判断它的安全性。
以前大家都是通过比较小的能量逐渐滴定消融或者旁开0.5公分左右的距离等方法来避免发生并发症,但这些都是主观的指标。
局部起搏能不能够夺获希氏束?
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在标测到希氏束电位的靶点及其附近起搏,通过客观的电生理指标,比如输出能量、脉宽、起搏QRS形态、间距等指标来判断,是可行的。在标测到靶点及其附近,即使离His很近,去尝试通过不同的能量输出起搏,只要不能夺获希氏束,消融就是安全的。动物实验证实,如果在起搏的过程中能夺获希氏束,此处消融有近30%的可能性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使心电图看不到房室阻滞,病理上也几乎都有希-浦氏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术者用客观的指标来判断安全性,不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试一试就有可能试出问题来了。这项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学者的评价非常高,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客观的尺子。相关领域的一些研究我们还在继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