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时间』陈良龙:手术回顾+术后采访

术后采访

Q:您觉得这个病例的主要特点在于何处? 

陈良龙教授:这个病例整体来说,手术过程是比较顺利的。该患者曾在三年前行PCI手术在前降支、回旋支一共植入了五六枚支架,没有其他的特殊病史。前降支和回旋支的支架长度都很长,回旋支支架的总长度大概在70-80mm左右,并且中间段出现了大范围的闭塞,两端的血管能够隐隐约约地显影。这种长支架内的再狭窄,并且是完全性闭塞,其开通难度较大,评分也很高,应该在3分以上。


Q:您初看病例的时候,制定的是什么样的治疗策略?

陈良龙教授:最初在选择器械的时候,我们首选的还是双侧开通,对侧的导管至少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该患者曾于两周前在外院行PCI失败,此次我们一定要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先尝试了正向开通,但由于病变处是几乎接近完全齐头的闭塞,我们在微导管的支撑下使用很多导丝进行尝试,仍然找不到明确的微通道,并且回旋支还存在一个弯曲处,因此难度非常大。考虑该患者实际风险并不大,我们尝试从XT开始不断升级导丝,一直到Conquest8-20。支架的近中段通过较为顺利,但在远段,由于支架将PDA和第二钝缘支的挡住了,并且闭塞时间不明,猜测闭塞时间可能长达3年,所以导丝的通过过程非常艰难,前向几乎花费了2小时左右。之后我们改用逆向策略,尽管血管看起来非常迂曲,但导丝通过过程十分顺利。再送入微导管Guidezilla,在穿刺远端纤维帽时,其硬度太大,而逆向导管插入深度较深,力量较小,根本不足以支撑逆向穿刺,从而也证实了该处病变中存在金属。我们又进行了逆向的第二次尝试,但第二次难度更大,面临血管痉挛、再次损伤等问题,于是我们放弃了逆向的策略,转为正向。由于其第一钝缘支也闭塞了,我们决定先开通第一钝缘支,使其可作为支撑锚定的血管,帮助控制方向。在通过第一钝缘支旁边的支架的时候感觉阻力非常大,我更换导丝第二次尝试的时候较为顺利的通过了,原因可能是Conquest8-20有一定的挤压作用,为导丝的通过打下了基础,但控制性不足,所以换用其他导丝后就比较顺利。导丝通过之后,我认为还可以继续尝试,所以继续向前走行到远端最大的血管,即第二钝缘支,并用球囊将其开通。所以最后我们开通了第一钝缘支和第二钝缘支,PDA仍处于闭塞,但考虑第一、第二钝缘支的供血面积是大于PDA的,因而手术效果还是可观的。


Q:您觉得这个手术能够带给大家些什么样的启示?

陈良龙教授:手术中我们同时考虑了正向和逆向,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灵活并且时刻保持信心。比如说该患者,我尝试了正向和逆向,并且闭塞段很长,如果我在手术过程中失去了斗志,那么手术就很难成功。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患者的状态,如果术者体力较好而患者状态不稳定,那么还是一个及时终止。而今天患者较为配合,所以我坚持到了最后一部分。今天的手术其实在技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仅仅是使用了最硬的导丝。这个硬度的导丝Conquest8-20可以起到“开路”的作用,但要控制走行深度,过深的话风险太大。


Q:您觉得逆向尝试时Guidezilla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陈良龙教授:手术在逆向的过程中,使用的是Guidezilla导管,该导管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次逆向的尝试在支撑力很强的情况下还是失败了,说明闭塞处支架的金属部分非常坚硬。另一方面,主动止血导致导管无法锁死,如果改为手动止血,就能将导管锁死,则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阅读数: 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