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健专访:探索智能网络化会议模式 提高学习交流便捷性和有效性
吴永健专访:探索智能网络化会议模式 提高学习交流便捷性和有效性

  2017年9月25~30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联合欧美知名专家共同举办“首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首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会议”(简称“中国结构周”),从患者筛选、术前评估、策略制定、影像学指导、器械选择和术中操作等方面,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诊疗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与传统会议不同,本次会议全程将采取网络交流的形式进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网络会议,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这一会议的主要特色亮点及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严道医声网专程采访了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
 
严道医声网:
       “中国结构周”开创了一种新的学术研讨方式,作为大会主席,首先请您从会议形式、内容、讲者安排等方面介绍一下会议的特色和亮点。以及这样安排的初衷。
吴永健教授:
  从整体来讲,我们在会议形式上做了一个很大的创新,宗旨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够更轻松便捷的参与到会议中来。具体来说,“中国结构周”有两个和其它学术会议不同的地方:
  第一,会议创新地采取了全智能化的网络化形式,可以让大家在单位或家里,甚至在路上,都可以去听课,最大限度地使专家和参会学员从繁忙的会议中解放出来,这是会议最亮点的一个地方,也可能是将来会议发展的一个方向。
  第二,会议由过去一两天的会议,变成了一个星期。因为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操作性很强,光靠听课远远不够,大家必须亲临现场,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但大家都到手术室去观摩,不太现实,因此我们采取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直观的看到手术操作过程。同时,过去一般会议受时间限制,只能转播有限的几台手术,而我们将会议延长为一周,就可以将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器械,做一个全方位的展示,方便大家进行全面学习。而且,会议期间大家如果白天工作忙,没有能够看到手术具体的过程,后面还可以通过回放进行学习。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相当于在阜外医院做了一个中央演播室,全世界不同的专家讲课和不同的手术,都可以通过中央演播室转播出去,而且这样的形式画面感更强,大家可能会更放松一些。

严道医声网:
       此次是会议第一次举办,对会议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设想和规划?
吴永健教授:
  因为这是第一次以这种形式办会,我们的经验还不是很多。所以,为了实现我们的设想,整个会务团队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停地开会,不停地讨论,就是希望让大家整个思路能达到一致。虽然第一次会议,效果可能并不如最初想象的那么好,但是至少通过这次会议,第一要创新一个模式,按照这个模式,看看大家都有哪些反映;第二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比如会场画面的清晰度、时间的衔接等各方面是不是都合适,为将来的全程网络化会议探索出一条新路。
  当然,筹备组织一整周的会议,对于组委会是个很大的考验,明年我们希望大家都可以参与到会议的组织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版块当中自主运行,组委会只是起协调的作用,让更多的医院、医生、企业、研发机构等各个部门、各个行业能够参与进来,在这个平台上来表现自己。也就相当于我们搞了一个很大的集市,卖什么东西的都有,大家都可以在这个集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我想,明年将在很大程度上来改变这个结构周供给运行的规则。

严道医声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是本次会议重点探讨内容之一,作为一种革命性新技术,TAVR经过14年的成长,在国际上已发展的相当成熟,正向精细化发展,国内目前虽然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您如何看待我国TAVR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吴永健教授: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心血管介入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心脏瓣膜病人也越来越多,所以TAVR技术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但是,中国因为起步比较晚,而且我们走了一个自主研发的道路,不像早期冠脉时代,更多的是引进国外的器械,因此,相对来说发展就要滞缓一些。在另一方面,这项技术的风险很高,并不适合每家医院都开展。现在,冠脉介入很多县医院和市级医院就能够做得好,但TAVR必须得要有一个团队才行,要有很好的外科技术支持,有较强的介入基础,还要有很好的影像学团队,所以从现在看,还不可能像冠脉介入技术那样广泛地开展。但随着今年两个国产瓣膜的上市,我国TAVR的发展应该能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想,未来几年当中,应该会有更多的中心参与进来。但现在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来进行规范化培训,让更多的医生能够尽快地学习这一技术。我们开展结构周,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更快更好地去学习这项技术。

严道医声网:
       您在与心脏外科医生通力协作开展复合杂交手术方面做很多探索,最新发布的2017ESC瓣膜指南中强调,对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必须由心内科医生与心外科医生合作完成。能否请您结合您的临床经验,和大家谈谈您对内外科团队协作重要性的体会?
吴永健教授:
  团队的组建,不是说单纯的把几个人绑在起就可以。这个团队要磨合,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能够高效运行。国内有些医院,也是做了一个团队,但是貌合神离,不能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真正的团队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大家都是受益者,大家都是贡献者,而这个团队运行和建设,也必须在整个技术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磨合,然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脏团队。

严道医声网:
       具体到TAVR这个技术,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它的流程是可以简化的。对此您怎么看?
吴永健教授:
  这是个很重要的话题。现在西方国家提出了极简式的TAVR操作,我想在早期的时候,所有的团队,所有的医院采取的都是很严格的操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团队,但是现在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技术提高,从长期来说,TAVR应该会像冠脉介入一样经历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但是,从技术本身来说,无论如何,TAVR也不可能像冠脉介入那么简化。当西方国家提出极简式的时候,是基于已经开展了十年的基础,中国目前还刚刚开始,极简式的流程显然还不适合。因为,在技术开展的早期,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人家走过的这个路,你必须要走一遍,没有这个过程是不可能掌握好的。所以,我想,极简式是方向,但是当下还是应该走最传统的路线。

严道医声网: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联合颁布了《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您个人认为此次指南中有哪些对瓣膜性心脏病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的亮点?
吴永健教授:
  今年的指南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指南。上一版的指南是2012年制定的,经过了5年的发展,瓣膜介入技术已经更加成熟。原来瓣膜介入被认为是高危、不能做外科手术的患者才能做的,经过5年发展以后,现在中危的病人都可以做了,但还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因此,今年指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鼓励大家使用新技术对病人进行治疗,但是同时写作委员会又特别强调,对于这些能做的病人,一定要心脏团队进行严格的评估之后才能做,所以一方面把这个口放的很大,一方面在操作的过程中,又收的很紧,体现了整个写作团队的一种智慧。
  这个指南当中,还突出了另外一个内容,就是心脏瓣膜中心的成立。就是说,未来要把瓣膜病的治疗放在瓣膜中心去考虑。病人究竟该怎么做,是外科手术、介入治疗,还是使用杂交手术的方式,都要由心脏瓣膜中心进行评估,而不是光强调一种技术。所以,当瓣膜介入技术在不断成熟,并且有可能被过度使用的时候,指南特别强调了瓣膜中心的重要性。对于心脏瓣膜中心来说,就是需要什么技术都要会,而且要有很大的量,能够提供很多的支持。
  所以,今年的ESC/EACTS瓣膜病指南,和过去所有指南相比,是最具有智慧的一个指南,因为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写的。我想,如果十年之后,我们再写这个瓣膜指南可能就好写了,因为一是一,二是二,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既要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收紧这个操作,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到。

严道医声网:
       您作为我国首个大型老年瓣膜性心脏病治疗现状研究——《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队列研究》项目具体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该研究项目的进展。您认为该研究的开展将为我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哪些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吴永健教授:
  开展这个研究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中国老龄化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中国的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人越来越多,这就迫切需要了解我们当下老龄化的过程中,瓣膜疾病的构成是什么样的。二是现在经导管介入技术不断成熟,也需要了解一下中国有多少能够通过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瓣膜心脏病患者,这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器械的研发,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6年9月~12月份,我们进行了病人的入选。按计划到今年12月,做完一年的队列研究,到那时候我们将向整个世界呈现中国大陆的瓣膜病构成情况。明年1月份,也就是这个研究结束之后,我们将立即启动中国全生命周期的瓣膜病调查,调查中度以上的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病人。我们第二个研究叫CHINAVIP,重点调查重度狭窄、重度关闭各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这两个研究相互补充,就能够描绘出整个中国瓣膜病构成的情况。
 

阅读数: 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