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宁波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书心剑律”中国青年医师论坛于2017年08月18-20日在“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甬城宁波成功举办。我国心律失常领域著名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样新教授受邀出席并带来精彩演讲,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有幸就ICD植入国内外发展现状、心源性猝死预防诊疗等话题对陈样新教授进行专访。
严道医声网:
ICD植入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差异,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在心源性猝死诊疗方面您认为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
陈样新教授:
我们知道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目前国内ICD植入现状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美国ICD的年植入量在20万左右,而我们国家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患者达54多,但我们ICD的年植入量才3000台左右。我觉得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医生对ICD观念认识的问题。包括医生对ICD植入临床价值的认识,可能对于起搏电生理医生,在这方面认识的充分一些,也更愿意去推动这项工作,但其他科的医生因为不同专业关注侧重点的不一样,可能对这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患者对ICD接受程度的问题。首先,ICD毕竟是比较昂贵的治疗手段,对很大一部分病人来讲,会有经济上的压力,而且目前我们的医保政策在这方面没有大的惠利。另外,ICD植入可能还会有一些并发症等风险,在和患者沟通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患者会对手术有畏惧心理。
严道医声网:
基于这样的现状,您认为在推动ICD植入方面,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
陈样新教授:
我觉得首先要加强ICD植入临床价值的推广,让更多医生和患者能够认识到ICD植入在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学会以及其它各种学术组织,我觉得应该加强ICD植入的推广普及。另外国家医保政策在这方面有更多支持的话,很多病人将更容易去接受这样的治疗,这对ICD植入在我国的推广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觉得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植入理念的推广普及。
所幸近年来在黄德嘉教授、张澍教授、黄从新教授等学会领导的推动下,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三大学会共同起草的EPCI (Effective Practice of Cardiology Intervention)——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专家共识,在2016年9月起博电生理双年会上正式颁布草案。EPCI(EP+PCI)即是电生理医生和冠脉介入医生携手预防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猝死。EPCI项目在一些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筛选猝死高危人群,进行ICD植入的推广。我觉得这样的形式对于提高大家对ICD植入价值的认识、促进ICD植入的推广普及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