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全球预防房颤病人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它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残率,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为严格把握手术流程,从适应证选择、并发症的减少和处理、围手术期管理、患者术后管理等多方面严格控制综合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将在全国陆续开展“左心耳封堵技术质量控制巡讲”活动。本次杭州站活动的讲者均为国内率先开展这一手术的知名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分别发表了主席致辞。
以科学精神探索学科发展
张澍教授致辞
在致辞中,张澍教授回顾了左心耳封堵器在我国获批的历程。
2014年,WATCHMAN™获得中国FDA批准; 2015年3月,WATCHMAN™获得美国FDA的认可。由于WATCHMAN™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尚未获得美国FDA批准,受到了颇多争议。但中国专家认为,中国拥有房颤血栓的庞大患者人群,而且服用抗凝药的比例低、依从性差,这一国情使得我国更应该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性工作。实践也表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也使得中国在左心耳封堵这一技术领域处于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据介绍,以波士顿科学公司生产的WATCHMAN™为代表的左心耳封堵器自2014年在我国获批上市以来,全国各大医院都在尝试开展这一新的手术术式,手术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张澍教授表示,左心耳封堵引入中国后,多个学科的专家都在参与,其中既有电生理的专家、结构性心脏病的专家,也有冠心病的专家,成为一个全学科医生都可以参与的领域。在未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精神,以病划分学科,不分内科外科。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将以科学的精神做好左心耳封堵技术培训工作,也希望得到各个学科医生的共同支持。
在临床第一线“吃螃蟹”不容易
黄从新教授致辞
黄从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左心耳封堵技术在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给高危卒中风险的房颤人群带来了。但去年以来,该技术在国际国内遭遇了较大的的争论。面对争论,最终要看临床的结果,而不是某位专家的结论。
黄从新教授表示,从目前WATCHMAN™的随访结果看,它在预防房颤血栓、围术期的并发症和术后抗凝效果方面,都是比较理想的,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在临床第一线‘吃螃蟹’不容易。”黄从新教授说,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和挑剔这一项防治策略,而应该用前瞻的,热情的工作去支持这一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临床第一线敢于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尝试,值得学会的鼓励和支持。
左心耳封堵技术开展突出贡献奖(按姓名拼音排序)
储慧民、樊友启、黄伟剑、蒋晨阳
苏晞、宋治远、王建安、曾杰
会议期间,主办方为在左心耳封堵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8位专家颁发了“左心耳封堵技术开展杰出贡献奖”。这8位专家是:储慧民(宁波市第一医院)、樊友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伟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蒋晨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苏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宋治远(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曾杰(四川省人民医院)。张澍教授和黄从新教授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牌。
张澍、黄从新教授为获奖专家颁奖
本次巡讲中,来自国内的左心耳封堵术“先行者”就最新研究进展、患者选择和适应证,手术流程和术式选择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黄鹤教授细介绍了不同的左心耳封堵装置预防房颤卒中的最新临床研究。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蒋晨阳教授就房颤与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选择介绍了自已的经验。宁波市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就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这一新的手术策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介绍了左心耳封堵术的手术流程标准。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曾杰教授介绍了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杨倩教授介绍了食道超声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辅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周陵教授,以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陈维教授分享了左心耳封堵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精彩病例。
黄鹤教授、蒋晨阳教授、储慧民教授精彩讲课
樊友启教授、曾杰教授、杨倩教授精彩讲课
吴永健教授、周陵教授、陈维教授精彩讲课
通过学习,与会代表普遍表示,专家的授课内容新颖,既开阔了视野,又有很强的实用性,让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