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3.06.09
第276期
一项血管内超声研究:
有无心肌桥患者的斑块形态及分布
刘健、柏宝辰、郭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心肌桥(MB)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有报道称MB与劳力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心原性猝死有关。据报道,MB患者近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加速,而心肌桥节段无动脉粥样硬化。然而,在ACS患者,以及只有在血管内超声(IVUS)中才能检测到MB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关于MB对动脉粥样硬化分布影响的数据还很缺乏。
文章介绍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究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中,IVUS发现有心肌桥与无心肌桥的患者的斑块特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态和分布。本文于2023年3月发表于Acta cardiologica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筛选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接受IVUS引导下左前降支(LAD)PCI手术的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数据,并对IVUS图像的定量和定性参数进行分析。定量参数包括近端参考血管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和病变长度。定性参数包括衰减斑块、斑块衰减≥5mm、钙化斑块和钙化评分(表1)。心肌桥节段被分为三段:(a)心肌桥节段:血管段完全由心肌覆盖;(b)近端节段:从心肌桥近端入口延伸至近端5mm;(c)远端节段:从心肌桥远端出口向远端延伸5mm。
表1:心肌桥近端血管的定量和定性参数评估
研究结果
159例患者接受了IVUS引导下的LAD-PCI治疗,其中5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缺失,7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共有147例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患者的血管造影和IVUS图像示例如图1所示:上图显示一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造影。下图a显示远端LAD心肌桥,表现为回声影压迫血管(星号),称为“半月征”。b显示纤维脂肪斑块(星标)位于心肌桥段(星号)2-6点钟位置。c显示心肌桥近端节段内4点钟位置显示钙化斑块(箭头)。d显示LAD近端纤维钙化斑块。
图1:上图:一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造影;下图:远端LAD的血管内超声图像
纳入人群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和血管造影特征见表2。IVUS检测出的MB发生率为44/147(29.9%)。MB(+)患者的平均年龄(62.1 ± 10.3 vs. 57.8 ± 11.2;p=0.03)高于MB(-)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在各组间无差异。血脂异常在MB(+)组中更为常见(36/44(81.8%)vs. 96/103(93.2%),p=0.037)。
表2:人口统计学、临床和血管造影特征
另外,MB(+)和MB(-)在斑块的定性特征——衰减斑块、衰减长度、钙化斑块以及平均钙化评分方面没有差异。重构指数>1在MB(+)组中更常见(19/44(43.2%)vs. 22/103(21.4%),p=0.007)(表3)。
表3:MB(+) vs. MB(–)的定性斑块特征
在斑块的其他定量特征——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或近端参考血管最小管腔面积(MLA)方面,MB(+)和MB(-)没有差异(表4)。
表4:MB(+) vs. MB(–)的定量斑块特征
另外,所有MB均见于LAD的中段和远段部分。LAD近段未见心肌桥。在MB患者中,31/44例(70.5%)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延伸到心肌桥远端节段。27/44例(61.4%)患者出现斑块延伸至近端节段和心肌桥(表5)。
表5:MB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
结 论
本研究发现伴有心肌桥的ACS患者与无心肌桥的ACS患者相比,心肌桥近端血管的定性和定量斑块特征(重构指数除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重构指数>1在伴有心肌桥的ACS患者中更常见。此外还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延伸到心肌桥节段,这与先前发表的报道相反。
点评
本研究针对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探索了心肌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影响,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该研究以ACS患者为主,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亚组患者。其次,本研究没有比较无MB患者的心肌桥节段和相应节段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最后,由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从本研究中无法推断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与MB之间是否存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