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瓣同行 极目楚天|第四期结构性心脏病标准化技术培训成功举办

  2023年5月18日,第四期结构性心脏病标准化技术培训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成功举办。

  通过此次培训会议,加强了湖北省心血管领域医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省内心血管专业的发展与进步,为省内TAVR技术有序规范和科学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此次会议特邀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尚小珂教授为会议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海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玉顺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涂应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陆方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守刚教授为线上特邀嘉宾,齐聚云端与现场术者互动交流;国药东风总医院曹建军教授、陈浩教授、周心涛教授、张光清教授、荆州市中心医院崔丰和教授、杨克平教授、钱海云教授、雷成刚教授与武汉协和医院瓣膜中心团队共同参与手术;武汉市中心医院齐海军教授、吴伟教授、荆门中心医院刘亚洲教授参与讨论。(现场手术配合武汉协和医院田军教授,手术讲解武汉协和医院张长东教授

  上午9点会议准时开始,董念国教授对到场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辞。近些年来,以TAVR为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新技术、新器械、新设备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各专业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得以深度融合,微创化治疗已然成为许多心血管疾病手术的发展趋势。武汉协和举办“协瓣同行 极目楚天”活动,旨在搭建出每位学员都能平等交流与实践的平台,通过大而全,小而精的学术培训让学员们亲身参与到介入手术全过程中,在实战中累积经验。希望在接下来的学术授课、手术演示环节中,各位专家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随后,尚小珂教授亦表示,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脏瓣膜病患者日益增多。需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多学科合作,提高心脏瓣膜病的诊断率、治疗率,从而提高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这件事情不仅要做,而且要坚定的去做,我们团队一如既往的坚定的在做这件事,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成绩。规范化培训是TAVR技术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同时TAVR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各学科及团队密切配合、科学管理才能最大程度提高TAVR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治疗的经验上,我们中国的患者二叶瓣比例高、钙化重的特点非常明显,而湖北省内的反流患者居多,这和其他地区的患者又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与总结经验中摸索着前进,现如今才有了“协和”经验。


  简短的致辞后,钟禹成教授给现场的专家教授们分享了自己在瓣膜介入诊疗临床中的宝贵经验。心脏瓣膜病一类常见的心脏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逐渐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之后第三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心脏瓣膜病一般情况下药物治疗无法根治,需要采用机械物理方式才能彻底治疗。介入治疗瓣膜病技术的开展对医院资质、设备设施、多学科协同配合的要求通常更高。希望通过“协瓣同行 极目楚天”授课+实操的规范化培训方式,将精准诊疗的策略及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推广到各地市级医院,为更多心血管病患者造福!

李庚教授表示,随着产前筛查的普及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先心病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联合各地开展的早期先心患儿的筛查,使广大先心患儿家庭也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大多数先心病手术效果好,预后良好,患儿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获得正常人群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但如果先心病不早期干预治疗,后面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心肺联合移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大力开展先心患儿的早期筛查工作,让先心病早期筛出来,早期得到治疗,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大事。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家庭。

实战之下见真章,分享结束后,国药东风总医院曹建军教授团队及荆州市中心医院崔丰和教授团队与武汉协和医院结构团队共同完成2台TAVR手术、1台PDA手术、1台肺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病例一

患者为女性,自述1年前劳累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可稍缓解,偶伴干咳,不伴胸痛、头晕、头痛等不适,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当地医院予护心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稍缓解。5天前患者感上述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当地医院,复查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为寻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遂收住我科。经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后行TAVR术。

  主动脉瓣为三叶瓣,重度钙化狭窄,瓣叶增厚,钙化积分1428,瓣环均径30.5mm,LVOT均径33mm ,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粗大(直径9mm以上),患者室壁较厚,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瓣环角度尚可,瓣上4mm/6mm/8mm预计展开直径分别为27.4mm/26mm/27mm,该患者主动脉瓣根部解破结构偏大,主要靠瓣上结构进行牟定,对手术团队术前病例分析及术中精准定位释放有很高要求,选择微创心通22#球囊预扩,最终植入Vita Flow® 30号瓣膜,术后未见明显瓣周漏,经过手术团队的治疗,最终为患者解除了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病例二

患者近半年反复胸闷、胸痛不适,活动后加重,伴气喘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近3月曾于其他医院就诊两次,考虑诊断“冠心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于2023年2月及2023年4月行PCI术治疗,出院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降压、调脂、控制心率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遂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收入我科。


病例三

患者为2岁6个月女孩,发现心脏连续性杂音1年入院,超声明确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4mm)。手术于全麻下实施,股动脉送入导管造影明确PDA大小和形态后,股静脉送入导管评估有无肺高压和左向右分流量,明确手术指征。然后单弯导管直接逆行通过PDA直达降主动脉远端,交换硬导丝建立轨道。送入7F输送鞘,选择10mmPDA封堵器进行封堵,显示封堵器腰征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对主动脉、左肺动脉无遮挡,同时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无连续压差,封堵效果理想。



病例四

患者为6岁男孩,既往曾因大动脉转位行Switch手术,本次主要因为活动后胸闷入院,查体发现心前区响亮收缩期杂音,超声发现为患者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管状狭窄,峰值流速5.1m/s,压差104mmHg。完善CTA检查评估患者管状狭窄位置,最窄直径约7mm,近端低位流出道及远端主肺动脉直径均在15-18mm,狭窄整体呈沙漏形态。手术在全麻下进行,穿刺左股静脉送入猪尾导管至右室流出道进行造影,右股静脉送入导管至肺动脉测量跨瓣压差达60mmHg。导管于右肺动脉内建立轨道,交换加硬导丝后送入12F输送鞘通过肺动脉管道狭窄处,压装Pulstent M30支架在16mm BiB球囊上,并沿输送鞘送至目标部位,造影定位准确后顺序扩张内球囊及外球囊,支架膨胀后位置准确,并以14mm Z-med球囊以10atm进行后扩张,显示支架形态及位置良好,复查跨瓣压差已降低至15mmHg,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实战手术后此次培训会议圆满落幕,国药东风总医院曹建军教授表示:TAVR在国内的发展已有十余年,地区的患者人群明显增加,对于外科医生而言,面对TAVR技术的蓬勃发展,我觉得应该已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技术新产品,同时也应具有“危机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学习,掌握并提升TAVR技术。


  荆州市中心医院崔丰和教授表示:从目前TAVR发展趋势来看,未来TAVR手术会持续大幅增加。介入治疗将成为今后瓣膜病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我们应从自身技术着手,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为更多心脏瓣膜病患者谋取福音。随着适应症的拓宽,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辦狭窄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此次培训会议,让我们的团队了解学习了很多,今后也将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专家简介

董念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心研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胸心外科学会(ASCVTS)常务理事,美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AATS)、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ISMICS)会员。以危重症心衰外科治疗为重点,在心脏移植、心衰器械支持治疗和新型细胞化瓣膜替代物研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成果。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ur Heart J等国际顶级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135篇(IF>10分15篇,IF>35分4篇),主编专著8部;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7项,主持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共识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


尚小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主任委员,湖北省TAVR联盟秘书长。在著名心外科专家董念国教授领导下实施先心病介入手术两万余例,全国领先;介入瓣膜手术千余例,全国领先;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评中国十大心外科优秀青年医师;中华医学会厄尔.巴肯奖;中华医学会Lillehei奖;湖北晨光计划人才;黄鹤英才;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项目;光谷3551人才等。主持或参与多项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共识及指南撰写,20余项国家级、省(部)、市级科研基金项目,产业化863项目及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发明专利70余项,以一作/通讯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9分)、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等等杂志发表论文110篇。担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并为多个SCI杂志编审等。

钟禹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复杂冠心病(特别是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冠脉严重钙化病变)及结构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

任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院协会结构性心脏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CI创新学院第二期成员,湖北省TAVR联盟副秘书长,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黄金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委会委员,湖北民盟第十四届卫生与健康专委会委员,湖北省微循环学会第一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大血管疾病防治学组第一届委员,湖北省房颤中心第一届左心耳封堵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冠脉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秘书,武汉医学会第四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库专家,武汉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重症学组委员。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六项、青年基金一项及科技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子课题一项。以通信作者、第一作者在Heart、JAHA等国际著名心血管杂志发表SCI论文26篇,同时受邀多个SCI杂志审稿人,已授权国家专利4项。

陈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心脏大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亚洲胸心外科医师协会(ASCVTS)会员,湖北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秘书,湖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中国分会委员。擅长经导管瓣膜病诊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二尖瓣成形等。

张长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博士,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诊治与研究十年,完成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近万例,尤其擅长复杂介入操作技术和影像分析,经验技巧丰富。熟悉各种介入器械特性和器械选择,对新器械开发具有独到而深入的理解和创新能力,主导开发了多项国内首款的世界性原创心血管器械。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市级科研基金项目,主编及副主编心肺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专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影像图谱》《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实践指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影像解析》,拥有结构性心脏病手术器械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二十余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武汉市科技成果鉴定二等奖,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CIT、PCR-CIT、GWICC、CHC、CCIF、Structural Week等国家级心血管病会议学术报告数十次,心血管类学术媒体刊文数十篇。

李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简介:湖北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临床经验丰富,常规开展外科微创手术和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尤其擅长各类先心病介入封堵、卵圆孔封堵和老年瓣膜病修复/置换等不开刀介入治疗,效果良好,个人手术量逾4000台。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十余项介入瓣膜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多项。深入研究主动脉瓣膜钙化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论文被业内顶级杂志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引用。参与撰写、翻译心脏大血管著作三部,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

阅读数: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