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3.02.15
第243期
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一项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显像的研究
刘健、孙浩宁、孙宇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在既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利用高分辨率(10μ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发现了关于斑块组成的更多细节,并基于OCT定义了易损斑块。同时,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强调了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大多研究者认为,巨噬细胞吞噬大量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形成泡沫细胞,最终导致了斑块的易损性和破裂。但也有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MI)后不良心脏事件和死亡率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特定亚群在MI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文章介绍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性粒细胞多样性与MI发病率和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本文于2023年1月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连续招募了114名在一个月内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其中,48名患者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名患者被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图1)研究者根据心电图数据、血管造影病变位置和形态的组合确定罪犯病变,对48名UA患者进行了OCT检查,以获得罪犯病变内的斑块微结构。
此外,研究者在冠状动脉造影之前采集了每名患者的外周血样本,测定了他们的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和计数,同时研究者也进行了中性粒细胞亚群的分选。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数据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UA和STEMI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量显著增加。
表1:患者的基线特征
而通过对中性粒细胞亚群的分选,研究者发现,从对照组到UA和STEMI患者,CD10−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逐渐增加(P<0.01),而CD10+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步下降(图1)。
图1:对照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中前中性粒细胞、未成熟和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的比较
CD101−前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量相对较低,在三组中具有可比性。UA和STEMI患者外周血中CD10−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Spearman相关性显示STEMI患者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736,P<0.01)。
在按OCT结果分类的亚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在斑块脆弱性的潜在风险因素中,与无TCFA的患者相比,存在TCFA的患者CD10−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显著升高(表2)。然而,在有和无TCFA的UA患者之间,前中性粒细胞和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或计数没有差异(图2)。
表2:TCFA的风险因素比较
图2:中性粒细胞亚群与斑块形态的关系
斑块破裂患者中,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增加,而成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表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根据OCT检查,未成熟中性粒细胞频率较高的UA患者斑块特征较不稳定(图2D)。
表3:有或无斑块破裂的UA患者中性粒细胞亚群的计数和比例
结 论
未成熟CD10−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可能是ACS发病率升高和斑块易损性增加的一个有力标志。
点评
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可知,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ACS发病率和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然而,由于本研究是横断面设计,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与ACS易感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此外,本研究在设计上缺失了NSTEMI患者的病例,且OCT仅在UA患者中进行,这都使得该研究的结果显得较为局限,并不能反映ACS患者的真实情况,这都有待未来研究的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