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冠状动脉影像学和生理学检查不一致时的治疗策略

健心知著

2022.12.02

第222期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12.png

冠状动脉影像学和生理学检查

不一致时的治疗策略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16.png

刘健、孙浩宁、孙宇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血流储备分数(FFR)已被证明在评估血管造影病变的功能学状态以及指导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方面优于单纯血管造影,被称为冠脉功能学检查的“金标准”。近年来,新的功能学检查技术,如新的非充血性压力指数(NHPI)、瞬时无波比(iFR)等也得到了较多临床研究的支持。而临床操作中仍存在一种情况,即术者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与功能学检查并不一致。

文章介绍

本篇综述概述了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中生理学检查和解剖学检查“不一致”时患者管理策略的最新证据。本文于2022年6月发表在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

文章概述

在理解解剖学与功能学检查差异背后的原因时,应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由于血管缩短、重叠、偏心病变、弥漫性病变等原因,血管造影本身存在局限性,这可能导致血管造影的错误分类。

其次,基于单个“最重”狭窄描述解剖结构可能“隐藏”潜在的弥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造影上可能被呈现为非严重狭窄,但它仍可能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因为它可能对流过这一段病变血管的血液产生明显的阻力。另一方面,非常严重的局灶性病变在血管造影上可能被呈现为严重狭窄,但它可能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图1)。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19.png

图1:弥漫性病变与局灶性病变

第三,FFR和NHPI可以反映连续的测量结果,而单个值的评价方式可能使术者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

第四,狭窄周围的心肌质量和微循环状态会影响心肌缺血程度,即前降支的近端病变比位于小分支的病变更容易引起缺血。

最后,血管造影无法显示出那些导致斑块具有“易损性”的形态学特征,虽然这些特征可能现在不会造成缺血,但它们可能是导致不良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在2018年FAME 2研究的一份亚组分析中,正错配(FFR≤ 0.80和DS<50%)患者两年内的非紧急和紧急血运重建率较高(分别为22.2%和8.50%),而负错配(FFR>0.80和DS>50%)患者的非紧急和紧急血运重建率分别为8.85%和1.77%(表1)。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24.png

表1:功能学与解剖学评价结果不一致的预后结果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开发了新的工具来更好地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如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其与FFR的关联(表2、3)。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29.png

表2:非左主干的IVUS‐MLA(最小管腔面积)与FFR相关性的研究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27.png

表3:非左主干的OCT‐MLA与FFR相关性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表明,FFR的诊断效能优于IVUS和OCT。然而,IVUS和OCT提供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斑块大小、斑块破裂和钙化特征,可以有效地指导手术并改善预后。此外,FFR阴性病变中薄帽纤维粥样斑块的存在仍是未来不良心脏事件的有力预测因素。

结  论

目前建议对FFR≤0.80或iFR≤0.89的缺血病变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价斑块的易损性,从而帮助我们决定是否干预功能学检查阴性的病变。但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此外,由于功能学检查阴性且最小管腔面积较小的患者更容易在随访中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研究者建议对他们进行更严格的医学治疗和临床随访。

微信图片_20230224192133.png

图2:冠状动脉疾病的管理策略建议

点评

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进展、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切入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建议。同时,文中所述的功能学阴性而解剖学高危的病变的管理策略仍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阅读数: 6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