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2.10.19
第209期
基于冠脉CT斑块动态特征
的机器学习模型
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
刘健、孙浩宁、聂文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既往研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的关联主要通过侵入性技术进行评估,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等。同时亦有大量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了无创性的冠脉CT血管造影(CCTA)作为初步筛查,CCTA中的斑块特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事件之间的关系尚需研究。
文章介绍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连续CCTA来探讨斑块特征与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并通过机器学习(ML)方法构建新的模型来预测随后的ACS事件。本文于2022年6月发表于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研究者回顾了12年间多次CCTA的患者,纳入了其中在随访CCTA后平均1年内有过ACS记录的患者,共计101名。并匹配了101名无ACS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CCTA核心实验室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及随访CCTA图像中的斑块解剖、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例如管腔狭窄、斑块体积、坏死核心、钙化和基于冠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研究者基于27个斑块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ACS事件的预测模型。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ACS组和对照组间,患者的基线解剖、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如图2)。
202例患者的302处病变中,随访和基线CCTA之间,ACS罪犯病变较其他病变管腔狭窄率、重塑指数和坏死核心比例均显著更高(如图3)。
在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ACS罪犯病变和其他病变的基线CT-FFR相似(P=0.815),而随访CT-FFR较低(0.783±0.005 vs 0.823±0.004,P<0.01)。ACS罪犯病变的CT-FFR大多降低了0.04–0.08(63.64%),而其他病变的CT-FFR改变大多为-0.01到0.02(71.42%)。
对所有解剖、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多变量logistics分析表明,管腔狭窄[OR 2.160(1.165–4.005),P=0.002],CT-FFR[OR 2.960(1.270–6.989),P=0.001],坏死核心比例[OR 2.469(1.262–4.827),P=0.003],重塑指数[OR 4.667(1.712–9.724),P=0.002],斑块体积[OR 3.000(1.126–7.993),P=0.026]与ACS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
图2: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图3:非罪犯病变和罪犯病变的基线解剖和成分特征比较
基线和随访CCTA中的斑块解剖参数的预测能力相对较低[AUC 0.664,95%CI 0.542–0.785;AUC 0.759,95%CI 0.586–0.818],而其动态变化的预测性能可有显著改善(AUC 0.794,95%CI 0.687–0.901)。同样,斑块特征和CT-FFR的动态变化同样也可能改善预测性能。
图4:基于不同斑块特征的传统预测模型
研究者使用SHAP方法解读预测结果,结果显示钙化和坏死核心的变化是罪犯病变的最强预测因子,其次是CT-FFR、斑块体积的变化和随访时的CT-FFR。相较于结合其他五个预测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AUC 0.878)和纳入所有斑块参数的logistic模型(AUC 0.890),包含前五个重要斑块特征的XGBoost模型显示出较高的预测能力(AUC 0.918,如图5)。
图5:不同预测模型的性能比较。(A) SHAP法预测罪犯病变的特征重要性排序。(B)斑块变量的重要性评分。(C) 传统模型、logistics回归和XGBoost模型的性能比较
结 论
对斑块特征动态变化的非侵入性评估增强了高危斑块的识别能力。整合一些特定的病变特征(如CT-FFR、坏死核心、重塑指数、管腔狭窄和斑块体积)可以有助于进一步识别罪犯病变。简化重要变量的XGBoost模型显示出良好的性能,并且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点评
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CCTA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在识别高危病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多次CCTA检查之间的动态变化对于心血管事件风险表现出了更好的预测效能,这对于ACS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意义。且研究者指出,图像中的大量斑块特征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这使得研究者很难用传统方法构建模型,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方便地处理超大量的图像数据集,有效识别斑块的高危特征,并准确建立诊断或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