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健心知著

2022.06.08

第171期

微信图片_20230222145805.png

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微信图片_20230222145807.png

刘健、彭欣、孙宇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存在心肌缺血的症状或体征,并伴有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表现为心脏生物标志物浓度的升高及降低。人们普遍认为MI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起,1型MI发生在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患者中,2型MI则由急性疾病背景下的氧供失衡所致,而无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1型MI的危险因素已在许多大型试验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而2型MI的危险因素可能更为复杂,其可由任何能导致持续心动过速、缺氧或低血压的急性过程所引发。

文章介绍

本研究对High-STEACS试验(一项多中心的随机试验)的数据进行了二次分析,旨在探索1型和2型心肌梗死事件的预测因素。本文于2022年1月发表于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苏格兰10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48,282名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进行了评估,并对其随访1年。1型MI定义为存在心肌坏死(在疑似ACS的情况下,连续测量hs-cTnI浓度高于性别特异性第99百分位数)并伴有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或心电图表现。有上述表现合并心肌需氧增加或供氧减少且无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患者被定义为2型MI。而hs-cTnI浓度高于第99百分位数但无心肌缺血症状或体征的患者被归为心肌损伤 。

研究结果

微信图片_20230222145814.png

图1:入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

本研究发现:1型或2型MI患者的已知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相似(分别为56%vs58%、12%vs13%、63%vs67%、22%vs21%);与1型MI患者相比,2型MI患者年龄更大且更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

微信图片_20230222145818.png

图2:与未来1型或2型MI易感性增加相关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与未来1型或2型MI易感性增加相关的因素是相似的,包括年龄增加、既往冠心病史、糖尿病及肌酐浓度升高等;性别并不是这两种疾病的显著预测因子;而既往诊断为1型或2型MI分别是未来1型或2型事件的最强预测因子。

微信图片_20230222145341.png

图3:根据既往诊断分层后,未来1型和2型心肌梗死的累积发病率曲线

本研究发现:既往1型MI的患者未来1型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8%(aHR:5.80,95% CI:5.06–6.65),相比之下2型患者的1型事件的发生率为3%。同样,既往2型MI的患者未来2型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7%(aHR:6.18,95% CI:4.70–8.12),而1型患者的2型事件发生率为2%。

结  论

与1型MI相关的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急性疾病状态下2型事件的重要预测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治疗可能会降低未来1型和2型MI的风险。

点评

该研究表明既往与1型MI相关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也是2型MI的重要预测因素,治疗和优化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会降低未来不良事件的风险。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该研究的入组人群仅限于在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的疑似ACS的患者,因此随后MI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其次该研究并未获得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信息(吸烟状况和高血压)。最后,这是一项单中心研究,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中心和数据来验证其结果。

阅读数: 38
相关专题